原文出处:《内蒙古社会科学( 汉文版)》2014 年第 1 期,第55—58页
作者简介:白莹,男,蒙古族,澳大利亚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文化历史和语言研究所访问学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亚太研究院, 澳大利亚 堪培拉
摘要: 清朝初年,在先后归附和被征服的蒙古各部中,有一部分人被清廷编为八旗蒙古,并随清军入关。扎鲁特部也有几个家系进入了八旗蒙古。其中昂罕系统鲜为人知。昂罕开始是以质子的身份到爱新国,后几次随从皇太极出征。在扎鲁特部被编为左、右扎萨克旗之前,昂罕带着自己的家小随清军入关,最后在北京定居,直至去世,旗籍为蒙古正蓝旗。
关键词:蒙古八旗; 昂罕; 扎鲁特; 爱新国(清初)
八旗蒙古是清代八旗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清初( 爱新国,后金时期) 降附的漠南蒙古各部。对此《八旗通志》①等基本史籍均有记载,但较为粗略。一些八旗蒙古成员出自哪个蒙古部落以及他们的先祖是如何被编入爱新国八旗体制的都有待查考。乌云毕力格在《〈金轮千辐〉所载扎鲁特蒙古》一文中指出: “扎鲁特被编为左右二札萨克旗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部众被编入到满洲八旗( 最初编入正蓝旗,后改隶镶黄旗) 。他们是左翼的喀喇巴拜系统和右翼的巴克贝勒、额尔济格以及罗色和硕齐系统。”[1]( P.200)实际上,扎鲁特蒙古进入八旗的不止这两支,只是其他支系没有这两支地位显赫而已。本文探讨的这支扎鲁特蒙古人是右翼色本贝勒之长子———昂罕系统进入八旗的始末。
色本,“多罗达尔罕贝勒,后授扎萨克,贝勒内齐从叔父。”[2]( PP.334 ~335)
昂罕是蒙古语 Angqan 或 Angq - a,音“昂罕”或“昂阿”,本文统一记为“昂罕”。
昂罕是色本的长子,头等台吉,有阿济图、阿济力等十子[3]( P. 220)。清代为镇边将军,诰封建武大夫,谥号武略。昂罕及其后裔均属于清八旗蒙古正蓝旗[4]( P. 1)。从家族的辈分来说,昂罕是扎鲁特右翼巴克的亲侄子、左翼喀喇巴拜的堂侄②,他进入八旗的途径与其叔叔、堂叔截然不同。
一、以质子身份为父献身去爱新国
天命四年( 1619) 七月,“努尔哈赤挟攻克铁岭之余威一举击溃了前来设伏的以宰( 斋) 赛为首的内喀尔喀联军。此役,女真军队抓获弘吉剌部首领宰赛并二子色特希尔、克石克图及扎鲁特部落贝勒巴克、色本,科尔沁部贝勒明安之子桑阿尔赛等多人。”[5]( 第4卷P. 8)为了请努尔哈赤释放被俘人员,十一月初一日,内喀尔喀五部在爱新国的胁迫下,不得不与爱新国“相盟和好,缮写誓书”,并发誓“以诚信之言誓告天地……二国素与明国为仇,今将合
___________________
①指鄂尔泰等修《八旗通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年出版。
②据乔吉校注本答里麻著《金轮千辐》,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 216 ~225 页的家谱关系中推断。风晓博士汉译。
谋征之。何时与明国修好,必共同商议而后和之。若毁天地之盟”,“当受天地谴责”,爱新国可以夺蒙古内喀尔喀“十部执政贝勒之寿算,溅血,蒙土,暴骨而死……”[6]( PP. 121 ~122)双方盟誓之后,“扎鲁特地方之三十贝勒乃因其贝勒巴克、色本二人与斋赛一同被擒,特送来马三十匹、驼三只”,献给努尔哈赤,希望他能释放巴克、色本二人。努尔哈赤不但不放,还提出: “吾不需财畜,唯需至死不渝之诚心。但见尔等笃信之意,即不受财畜,尽行退还。若言何为诚信? 以待见尔扎鲁特贝勒举兵伐明,方知可信与否焉……倘以被执之巴克、色本居此过久为怜,可遣巴克、色本之子各一人前来代替。至于巴克、色本二人,可一人先归,归者转来后,另一人再归,如此更番往来之。”[6]( P. 123)不难看出,这段表白实际上是努尔哈赤提出了释放巴克、色本二人的两个条件,一是在扎鲁特出兵讨伐明国之后; 二是扎鲁特派质子到爱新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史料中第一次出现了有关昂罕的记录。天命四年“十二月,扎鲁特色本之子昂阿( 罕) 台吉前来见汗”[6]( P. 126)。此处的“汗”,即努尔哈赤。而在一年零九个月之后的天命六年( 1621) 九月二十三日,又有“色本之子归”[6]( P. 234)。这里记载的“色本之子”应该就是其长子昂罕。但史料并没有说明色本之子回归的原因,也没谈到他是作为质子临时回归,还是永久回归。
二、参加爱新国( 或大清国) 的征战
天聪二年( 1628) 十二月,“蒙古扎鲁特部色本、马 尼 …… 闻 天 聪 汗 善 养 人 民,举 部 来归。”[6]( P. 919)此处所言亦指归附爱新国。此时努尔哈赤已故,其子皇太极即位,是为天聪汗。从此,扎鲁特成为爱新国的附属。
天聪六年( 1632) 四月,皇太极集结军队,准备攻击蒙古林丹汗直属的察哈尔部,并通知已归附的蒙古各部带兵前来参战。“初十,大军( 指爱新国军队———笔者注) 仍于西拉木伦河驻营。是日……扎鲁特部诸贝勒来见汗……内齐携一羊之肉、酒二背壶; 色本达尔罕巴图鲁携一羊之肉、酒一背壶; 马尼青巴图鲁……未携酒肉来见者有尚嘉布和桑图……昂阿( 罕) 、桑阿( “噶”或“古”) 尔、列列特……进献马者: 内齐马一……色本达尔罕巴图鲁马二及昂阿马一、桑阿尔马一,马尼青巴图鲁马一。”[6]( PP. 1261 ~1262)显然,这是昂罕和二弟桑阿尔随同他的父亲、叔伯等带兵应招参战。昂罕没有带酒肉献给皇太极,他和二弟各献了一匹马。
天聪八年( 1634) 六月,皇太极率兵,包括蒙古各部一起进攻明朝边城。“辛酉。扎鲁特部落色本达尔汉巴图鲁……昂阿(罕) 、戴青、博尔济巴特玛、马尼青巴图鲁……蒙古贝勒各率所部兵来会。”[7](卷之十九)这是昂罕第二次同父亲一起随从皇太极出征。
崇德八年( 1643) 六月,皇太极率兵征伐明国。“随往征明之……扎鲁特部落昂阿(罕) 、桑古(阿)尔…… 等 64 人来朝,并献俘获。赐宴于笃恭殿。”[7](卷之六十五)这是史料中第三次记载昂罕随从皇太极征战,并与其他人一起抓获了俘虏,得到皇太极的设宴招待。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参加征战,昂罕是以扎鲁特部首领的身份出现的,而且排位第一( 在其父色本去世之前,史料记载扎鲁特部参战,均以色本为首) ,其次是他的二弟桑古( 阿) 尔。这说明在这次战役中,昂罕是参战扎鲁特部的主要指挥者。
之后,昂罕的名字在顺治初年出现在北京(见下文) ,其二弟桑阿( 噶) 尔的名字在顺治五年出现在扎 鲁 特 右 翼 袭 多 罗 达 尔 罕 贝 勒,领 扎 萨克[2]( P. 345)。说明二人在 1643 年参加某次大清国与明国的战役后,一个随清军入关,一个回到扎鲁特继承父业了。
三、定居大清国
(一) 与满洲贵族联姻
满蒙联姻是爱新国( 清廷) 笼络和控制蒙古上层的手段,后来成为大清国的传统。清廷的满蒙联姻政策,不仅包括博尔济吉特家族的女儿嫁给爱新觉罗家族的儿子,也包括爱新觉罗家族的女儿嫁给博尔济吉特家族的儿子,甚至还包括博尔济吉特家族的儿子娶女真族其他姓氏贵族的女儿。在昂罕的父亲色本活着的时候,就将昂罕的亲妹妹嫁给了努尔哈赤之孙、第五子莽古尔泰之子阿喀达为妻[8]( P. 165)。而且,还让昂罕娶了女真贵族完颜氏为妻。这样,如果《金轮千辐》记载的关于昂罕的情况,即生二子是他在扎鲁特发生的,那么这段婚姻也应该在扎鲁特发生。昂罕定居大清国后,他的一个儿子娶的是满洲乌郎汉氏,孙子娶的是觉罗氏和乌苏氏,重孙娶的是陶佳氏和汪佳氏,玄孙娶的是索齐勒氏,第六代孙娶的是钮祜禄氏[4]( PP. 1 ~2)。第七代、第八代( 宝棻) 中至少有一代与清廷庆亲王奕劻是姻亲①。这说明昂罕及其子孙一直遵循着清廷满蒙联姻的政策,与满洲贵族血脉相连。
(二) 寄籍于长白———大清国的发源地
昂罕的后裔托浑布( 1799 ~ 1843) ,诰授资政大夫振威将军、山东巡抚[9]( 第81册P.112)。他在自己著作上的署名是“长白托浑布”[10]( 第1513册P. 191)。托浑布之 孙 宝 棻 ( 1856 ~ 1913) ,历 任 山 西 等 省 巡抚[11]( P. 218,219,220,222),其 著 作 亦 署 名 为“长 白 宝棻”[12]( 第34册P.7)。“长白”为地名,在此指的是祖孙二人的祖居之地。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昂罕随清军进驻北京后,居住在东城区水磨胡同( 今北京市建国 门 内 大 街 中 国 海 关 总 署 办 公 大 楼 附近)[13]( 彩色插图),并在该宅院繁衍了至少十代人。托浑布是该家族在北京的第六代,宝棻是第 八代[13]( PP. 25 ~26)。昂罕出生、成长于蒙古扎鲁特。其父色本、祖父都喇勒、曾祖乌巴什、高祖虎剌哈赤都生长在扎鲁特部( 这时的“扎鲁特”是部落的名字而不是某个地方的名字) 。当时扎鲁特部的驻牧地区没有叫“长白”的地名,也与“长白”的地名毫无关系。“长白”一般指中国东北的长白山。今山东省邹县南也有一座长白山[14]( P. 503),但显然与这段历史无关。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也是爱新国———大清国的发祥地。不少满族名人往往自称是“长白某某”。另外,大清皇太极时代,皇族及群臣都定居在先辽阳后沈阳,作为质子的昂罕也应该随他们定居在辽阳或沈阳,他的几个小儿子都出生在辽阳或沈阳。这样,昂罕的后代认为其籍贯是长白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说明一点,即昂罕及其后代把长白或者大清国的旧都当做自己的“老家”,即寄籍于长白了。
四、昂罕进驻北京和他的生卒时间
关于昂罕的生卒时间,在史料中尚未查到,但可从昂罕在史料中出现的时间、封号、诰封和谥号分析其生活年代。
昂罕的故居在今北京市东城区水磨胡同。从清朝乾隆十五年( 1750) 北京地图[15]( P. 192)看,此住宅属于正蓝旗驻扎范围,与他的旗籍相符。昂罕的坟墓在北京的郊区[13]( P. 25),其在北京去世亦大体可定,而且去世的时间是 1644 年清军入关之后。
昂罕曾被诰封为建武大夫。根据清朝的规定,以封典给官员本身称为“授”[16]( P. 1637),曾祖父母、祖父 母、父 母 和 妻 室,“存 者 为 封,殁 者 为赠”[17]( 卷12P. 2)。所以,昂罕的诰封发生在他活着的时候。另外,根据清朝的封赠事例,文职为光禄大夫、荣禄大夫、资政大夫、通奉大夫、通议大夫、中议大夫、中宪大夫、朝仪大夫、奉政大夫等; 武职为建威将军、振威将军、武显将军、武功将军、武义都尉、武 翼 都 尉、 昭 武 都 尉、 宣 武 都尉[18]( 卷143,卷583) [19]( PP. 245 ~246),没有“建武大夫”。这说明,昂罕的诰封( 如果他的“镇边将军”是诰授,也 包 括 他 的 诰 授 ) 发 生 在 “顺 治 初年”[18]( 卷143 P. 1,卷583 P. 1),即清朝建立封赠系列之前。由此亦可推断顺治初年昂罕还活着。封赠系列产生后,他的( 诰授) 诰封没有发生改变。
昂罕的谥号是“武略”,但在目前查到的清代赐予谥号的大臣名单中没有昂罕的名字。更有意思的是,在清代,除昂罕有“武略”的谥号,也没有发现其他大臣有此谥号。这说明昂罕的谥号也产生在清代没有规范谥法之前。史料记载,清朝对死去的大臣赐谥号和确定谥法是从康熙元年( 1662)开始的[20]( 第1册P. 56),这说明,昂罕死于康熙元年之前。
昂罕第一次出现在史料中是天命四年十二月到努尔哈赤身边做质子,由此可知,他在清太祖时期已开始走上政治舞台。
昂罕的职务不详,从其后代的履历和墓志铭的记 载 可 知, 他 的 职 务 为 “ 镇 边 将军”[4]( P. 1) [9]( P. 112,114)。这是清廷诰授他的虚职。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他生前在某边镇驻守,职务是将军。因年代久远,史料无从考证,其后代也记不清他在哪里驻防了,因此就这样记载。
所以,昂罕的生活年代应该在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三朝期间,死于 1644 年清军入关之后、顺治初年,或最晚于顺治十八年( 1661) 。
综上所述,扎鲁特右翼色本之子昂罕自天命四
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清实录》第 60 辑,中华书局,1987 年出版,第 538 页记载,监察御史江春霖专折弹劾奕劻指出,奕劻“见缺又荐引填补。就众所指目而言,江苏巡抚宝棻、陕西巡抚恩寿、山东巡抚孙宝琦,则其亲家”。第 541 页记载: “监察御史江春霖奏,谕明白。回奏: 窃臣原奏宝棻、恩寿、孙宝琦、为奕劻亲家……陛下均置不问。”
年十二月到爱新国做质子,在扎鲁特归顺爱新国后,随皇太极三次出征。之后随清军入关,顺治十八年或之前死于北京。在世时位居正一品将军,死后被赐谥号武略,隶属京师蒙古正蓝旗。
此外,乌云毕力格的文章还指出: “《金轮千辐》对八旗内扎鲁特人的记载有很大的欠缺,应该用《氏族谱》①等满汉文献加以补充。”[1]( P. 123)《氏族谱》中应该但却没有编入昂罕家族的一支,这是为什么呢? 其原因可能是弘昼等人在编撰《氏族谱》时,昂罕的后裔地位太低了。在昂罕的十个儿子中有九个儿子至今未查到去向,连名字都不全,其中的一个儿子脾禄的职务仅为步军协尉,孙子阿彦太也只是个骁骑校,曾孙舒明阿最初任领催,后来才升任理藩院郎中[4]( PP. 1 ~3)。步军协尉、骁骑校、领催、甚至郎中这些职务在清代满蒙汉八旗中都是地位很低的,( 宗室) 弘昼等人在编撰《氏族谱》时收集不到如此低的官员名字也很自然。
其实,除了乌云毕力格提到的《氏族谱》可以对八旗内扎鲁特人的记载加以补充外,还有一份重要的史料可以弥补八旗内扎鲁特人的记载,即《蒙古氏族表及在京氏族表》。此表产生于道光十四年( 1814) ,何人谱写不详,目前只在龚自珍的著作中出现此表的名字,未发现其文。龚自珍曾为此写了一 篇《〈蒙 古 氏 族 表 及 在 京 氏 族 表 〉总序》[21]( PP. 222 ~223)。从序文中可知,此氏族表涵盖了《元史》中各个姓氏,详细记载了从顺治元年( 1644) 到龚自珍写文时( 1814) 170 年间蒙古在京八旗人的著名人士和职务。这不仅是一张表,更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氏族谱。
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弘昼等编撰的《八旗满洲氏族谱》,辽宁出版社影印本,2002 年出版。
[参考文献]
[1]乌云格日勒. 扎鲁特历史文化( 第 1 辑) [M]. 呼和浩特: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
[2]包文汉. 清朝藩部要略稿本[M]. 哈尔滨: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答里麻. 金轮千辐[M].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4]托浑布. 畿辅事宜[Z]. 直隶藩司,道光十七年.
[5]乌云毕力格,等.蒙古民族通史(第 4 卷) [M].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
[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满文老档[Z]. 北京: 中华书局,1990.
[7]清太宗实录[Z]. 北京: 中华书局,1987.
[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Z].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9]北京图书馆金石组.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 第 81 册) [Z].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10]托浑布. 瑞榴堂诗集[Z]. 续修四库全书( 第 1513册) ·集部·编集类[Z].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1]钱实甫. 清季重要职官年表[M]. 北京: 中华书局,1959.
[12]宝棻. 续增河东盐法备览[Z]. 于浩. 稀见明清经济史料丛刊( 第 34 册) [Z].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
[13]白莹. 追溯[Z]. 堪培拉: 澳大利亚中华文化协会出版社,2009.
[14]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 中国历史大辞典[R].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15]王彬,等. 北京街巷图志[Z]. 北京: 作家出版社,2004.
[16]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R].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17]钦定大清会典[Z]. 上海: 商务印书馆,1908.
[18]钦定大清会典事例[Z]. 上海: 商务印书馆,1908.
[19]郭松义. 清朝典章制度[M].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20]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第 1 册) [Z]. 北京: 中华书局( 影印) ,1991.
[21]龚自珍全集[M]. 北京: 中华书局,1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