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正式讲授蒙古语并广泛开展蒙古学研究,是本世纪30年代的事情。但这并不是说在此之前美国没有过对蒙古学研究感兴趣的人。相反,欣赏蒙古历史、文化、文学和民间故事的学者,在美国早已有之,尽管他们人数不多,而且很分散。
美国第一位名符其实的蒙古学家,就是杰里迈亚·柯廷。相传他懂60多种语言,而我们至少可以相信他通30种语言,要比现在绝大多数学者能够运用的语言还要多几倍。他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就学,1863年获得学位,后来成为一名才华横溢的学者。他撰写过3部蒙古学研究巨著,都是在他逝世以后由他的妻子阿尔马·卡德尔·柯廷负责出版的。
柯廷的第一部著作为《蒙古人的历史》(波士顿,1908年,426页)。当时的关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以热情的文笔为该书写过长达7页的学术性序言。这位以英勇、知识渊博著称的总统,一方面称赞作者是那一时代美国最杰出的学者之一,另一方面高度褒奖了该书的主题—雄壮的蒙古历史。
第二部著作是《蒙古人在俄国》(波士顿,工908年,481页),可以看作是第一部书的续篇。全书分为20章,其中一半内容是斯拉夫人的历史,其余部分除了写蒙古占领时期的历史之外,剩下的都是俄罗斯的历史。
柯廷的第三部书为《南西伯利亚之行:蒙古人及其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波士顿,319页)。正如它的标题所示,此书实为一部叙述蒙古人与他们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的专著。其中,作者从若干部蒙文《格斯尔传》里摘录介绍的内容和根据布里亚特蒙古民间故事翻译的部分,占全书内容的一半以上。尽管他的书中有很多不足之处,然而,他毕竟是第一个用英文记录并研究蒙古口头文学的著名学者。他被世人推崇为杰出的蒙古学家,是当之无愧的。他的遗著,无疑是有关布里亚特蒙古人民风俗习惯、婚宴礼制以及萨满教信仰的重要文献。
在当时,对于蒙古学研究作出卓越贡献的另一位著名学者,就是B·劳费尔(Laufer,1874——1934年).这位学者的著作《蒙古文学概况》(布达佩斯,1907年),直到前不久还是西方语文中唯一的蒙古文学手册。他不仅为论述“Burkhan”(佛)、“saman”满)等宗教语词发表了儿篇论文,而且还为美国各大图书馆收集蒙文书籍作出了贡献。1907—1910年间,劳费尔曾经到中国、日本和印度等地旅行。受芝加哥市纽贝里图书馆、约翰·克里拉图书馆、费里德博物馆(今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委托,他共购买了30000册汉文、日文、藏文和蒙古文的古典文学、历史、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书籍和出版物,从而为美国远东图书情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里,我们还应该提到以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罗伊·查普曼·安德雷斯为一首的较大规模的“中央亚细亚考察”活动.在1922——1930年间,他们迸行了5次考察,并以古生物研究为主,就人类学、考古学、地质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等方面的间题先后发表了151篇论文。安德雷斯本人也联系当时在内外蒙古进行考察活动的情况,写出几本普及性的著作。
在美国,最早开设蒙古语文课程的是加利福尼亚州勃克利大学。该校曾经有一位东方语教授,叫作费迪南德·莱辛。他从1936年起讲授蒙古语文,从1942年起着手编写《蒙英辞典》。自50年代起,他有了懂蒙古语的助手,从而出版了最早一部大型《蒙英辞典》(勃克利,1960)。在50年代初,蒙古人玛格达布仁·哈拉图托德参加这部辞典的编辑工作,到了50年代术,杭锦·贡布扎布也投入了此项工作。后来,哈拉图托德移居日本,过了一个阶段之后,他又应著名的海西希教投之邀,到联邦德国波恩大学中央亚细亚研究所工作,在欧洲留下了自己蒙古学研究的足迹。
从40代末开始,美国的蒙古学研究才得到加强。其主要原因是:第一,由于二次大战的影响,有几位著名学者,如田清波、鲍培、赛瑞斯等人移居美国.与此同时,定居美国的蒙古族一专门人才和操各种方言的蒙古移民数量也有所增加;第二,在美国兴起世界主义,人们对外国语言、文化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
在美国,开始从多方面进行蒙古学研究的最早一位学者是拉铁摩尔教授。1938年,拉铁摩尔担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佩奇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工作.1日48年末,鄂嫩·乌尔贡格、杭锦·贡布扎布两人成为他的科研助手。次年春天,迪罗瓦·呼图克图以及上述二位蒙古族科研人员的妻室也迁到关国,成为美国的第一批蒙古侨民。从50年代起,又有一些印度和欧洲的各种蒙古血统移民陆续迁到美国。据不完全统计,定居美国的蒙古人已达2000人以上。
参加由拉铁摩尔领导的佩奇学院蒙古学研究行列的学者有:约翰·德·弗朗西斯(历史学家)、威廉·奥斯汀(语言学家)、戴维·阿伯尔、赫伯特·弗里兰(人类学家)以及上述三位蒙古族科研人员.此外,还有部分研究生和访问学者,如德斯蒙德·马丁、杰勒德·弗里特斯等,从1950年起,该学院开设蒙古口语课程,并且开展了察哈尔、达斡尔、喀尔喀方言语言学、社会人类学、亲属关系学方面的研究。1953年,拉铁摩尔主持的蒙古学研究和佩奇学院同时被取消。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佩奇学院开展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是该学院却发表过一定数量的蒙古学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戴维·阿伯尔的《卡尔梅克部族亲戚关系》(1953年)、《察哈尔与达斡尔人的行政(1912一1945年)》(1962年)、弗里兰的《蒙古社会及血族关系结构》(1957年)、奥斯汀的《达斡尔语语法概论》(1952年)等。
40—50年代,在美国语言学研究方面,结构主义派占主导地位。由于战争的需要和影响,在美国高等院校中除了讲授欧洲语言之外,还开展了世界其他语言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因此,生机勃勃、富有活力的蒙古语一言自然引起了人们更广泛的兴趣。
著名学者拉铁摩尔在中国住过很长时期。从1926年起,他到中国边疆地区进行学术考察,1928年发表了第一部著作《通往土耳其斯坦的荒漠道路》(伦敦,1928年)。1929—1930年间,他到东北地区旅行,研究那里的满族和蒙古族,发表了《满州——冲突的摇篮》(1932年)、《满州的蒙古人》(1934年),等著作。1937年,他在延安见到了毛泽东主席以及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他于1940年发表的《中国内陆亚细亚边疆》,至今还是研究内陆亚细亚的研究人员所欣赏的经典著作。1941年,他发表了有关到鄂尔多斯、察哈尔地区旅行的《蒙古游纪》。1945和1949年,他出版了有关中国形势的两部著作,即《亚洲问题的解决》和《亚洲形势》。
1963年,拉铁摩尔应邀到英国利兹大学工作,使那里的汉学——蒙古学研究得到发展。他于1970年退休.嗣后,他活跃于英国、日本和美国之间,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拉铁摩尔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展蒙古学研究之际,哈佛大学的著名蒙古学家弗朗西斯·沃德曼·柯立甫,也在研究中国中古时期蒙汉合壁碑铭,并从1949年起在《哈佛亚洲研究杂志》上连续发表几篇优秀论文,有效地推动了对中古时期蒙古语的研究事业。他发表的论文主要有:《1362年的西宁王忻都公碑文》(1949年)、《1335年张应瑞碑文》(1950年)、《1338年竹温台碑文》(1951年)等。此外,他还特别细致地释读出几篇碑记,从而在如何进行语文学研究方面,给后来的研究生或科研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柯立甫对《蒙古秘史》、《黄金史》、《蒙古源流》以及《水晶念珠》等蒙古历史文献也有所研究,翻译发表了一些原著。早在1956年,他完成《蒙古秘史》的翻译工作,并于1957年开始排了版。但由于某种原因,此书直到1982年才出版。这是用英文翻译的正文,没有注释。据说此书的第二卷是注释部分,我们期待它早日出版。
对柯立甫的工作提出建议,并在某些方面进行合作的又一位著名蒙古学家,就是田清波。他是比利时的天主教传教士,曾在鄂尔多斯居住多年。他的著述极为丰富。如《鄂尔多斯方言辞典》(三卷,北京,1941——1944年;1968年将这部三卷本辞典合印为一本,在纽约出版)、《鄂尔多斯民间故事》(1947年,北京)等。他还发表过许多有关甘肃蒙古人语言、文化方面的作品,深受各国蒙古学家的敬佩。
田清波移居美国之后,常住弗吉尼亚州阿林顿,继续从事科研工作。1953年,哈佛燕京学社出版了田清波的重要著作《(蒙古秘史)论文集》。当时,哈佛燕京学社还为柯立甫翻译的《黄金史》(罗布桑丹津著,乌兰巴托版)写了序言。该学社出版的《蒙古语文丛书》中又介绍了柯立甫翻译的《蒙古源流》(四卷,1956年),1959年发表了他的《水晶念珠》译著。
与田清波在同一个学社工作的又一位学者是亨利·塞瑞斯.他以研究明代蒙古史而著名。其主要研究成果有:《萧大亨的(北虏风俗)研究及其法译本》、《达延汗后裔谱系表》、《明代汉一蒙关系,第一卷:洪武时期中国蒙古人》(布鲁塞尔,195的、《明代汉一蒙关系,第二卷:纳贡与外交集团(1400一1600)》(布鲁塞尔,1967年)、《明代汉一蒙关系,第三卷:贸易关系,马市(1400一1600)》(布鲁塞尔,1975年)。另外,塞瑞斯还撰写过很多蒙古学研究论文.
1949年,尼·鲍培迁居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他的到来,给美国的蒙古学研究带来积极的影响。在苏联居住时,鲍培就以蒙古学研究名扬遐迩。到美国之后,他对蒙古学研究的贡献更为显著了。他不仅在蒙古语言研究、阿尔泰学研究方面著述可观,而且为培养蒙古语言专门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对蒙古方言,尤其对布里亚特、达斡尔方言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不但在蒙古语文方面发表了一系列论著,而且也有许多研究蒙古民间文学、英雄史诗的著作和翻译作品。在蒙古语文学家当中,鲍培教授的著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第一流的。
在鲍培的弟子中,对蒙古学研究颇有贡献的学者,除了约翰·克鲁格(印地安纳大学)、捷米斯·鲍森(勃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法夸尔(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包国义(乌恩斯钦,同上)等人以外,还有在其它国家工作的学者。如冈田英弘(东京外国语学院)等。
本世纪60年代,是美国蒙古学研究的黄金时代。50年代末,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乌拉尔——阿尔泰语系。与此同时,美国学术委员会制定出“乌拉尔——阿尔泰学研究方案”,在政府的资助下,开展了由若干大学的学者参加的13Q多项乌拉尔一阿尔泰学研究课题。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的主任约翰·洛茨教授负责该研究方案。并在组织工作中作出了出色的成绩。
当时,在哥伦比亚大学有一位老一辈的阿尔泰学家卡尔·门基斯教授。后来,曾在耶鲁大学以论文《(蒙古秘史)语言》获得博士学位的约翰·斯特里特和在勃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的杭锦·贡布扎布应聘到哥伦比亚大学讲授蒙古语,并研究喀尔喀蒙古语,编写了《英蒙辞典》、《蒙古语课本》和《蒙古语读本》。同时,在杭锦·贡布扎布、斯特里特及他们学生的倡议下,于1961年秋成立了美国最早的“蒙古协会”—文化、科研协会。因为经费不足,哥伦比亚大学乌拉尔——阿尔泰语系在1962—1963年间停办。随之,乌拉尔——阿尔泰学研究中心转到了印地安纳大学。约翰·斯特里特教授亦由华盛顿大学调到威斯康星大学。杭锦·贡布扎布则调至印地安纳大学。
约翰·斯特里特教授是以研究普通语言学为主的。但是,他也一直在研究阿尔泰语比较语言学、蒙古语与日语的关系以及《蒙占秘史》语言。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撰写的《喀尔喀蒙语结构))一书于1963年在布鲁明顿出版。他还研究过《蒙古秘史》中的部分介词,如“Bep”,‘Gu”,“qi/ehu.等。
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印地安纳大学成立了乌拉尔一阿尔泰学系。从此,除原有的乌拉尔语言学家之外,又不断增加了阿尔泰学家和内陆亚细亚研究专家,从而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乌拉尔一阿尔泰学与内陆亚细亚研究。同时,在该校成立《乌拉尔一阿尔泰学丛书》出版社,大大地推动了乌拉尔一阿尔泰研究的深入发展。这项出版工作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已经出版的150多部书中,有30多种是以蒙古学研究为题的。
在印地安纳大学乌拉尔——阿尔泰学研究、内陆亚细亚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中,、著名的法籍学者伯希和的杰出弟子戴尼斯·西诺做出的贡献最大.他是从英国剑桥大学被聘请来的。他不仅在印地安纳大学乌拉尔——阿尔泰学系任教,而且还在美国教育部的资助下,创建了起初为“乌拉尔——阿尔泰学研究中心”,后改称“内陆亚细亚与乌拉尔族源研究中心”的科学研究中心。另外,他还创办了“内陆亚细亚科学研究协会”,同时主持三个教学、科研单位的工作。
所谓乌拉尔——阿尔泰语系地区,是指由芬兰西部往东,到东部的西伯利亚、太平洋地区,往南包括阿拉伯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的广大地区二其居民有13000万人。语种有:玛扎尔语(匈牙利语)、爱沙尼亚语、芬兰语、土耳其语、蒙古语、朝鲜语等。根据地理、文化关系,也把西藏学研究列入乌拉尔一阿尔泰学系的工作之中。
目前,该系设有三个部分(乌拉尔、阿尔泰、内陆亚细亚)五个研究室(匈牙利、芬兰、土耳其、蒙古、西藏)。该系是研究生系,不授予学士学位,除了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外,还颁发匈牙利学研究证书。
蒙古学研究可分为历史、语言、文化三个学科。研究生可选学古典语文或者现代语文。曾经讲授过蒙古学研究课程,或者现在仍讲授这一课程的教授中,有戴尼斯·西诺。他是历史系教授,讲授蒙古帝国时代及其前期的历史。作为中亚历史学家、阿尔泰学家,他曾为蒙古学研究做出过多方面的贡献。他的专著《中欧研究介绍》(威斯巴登,1963年),一直是西方科研人员和大学生所使用的文献学手册。这位学者在阿尔泰学研究、内陆亚细亚研究和索古学研究界颇有声望,多年来一直担任“国际阿尔泰学家常务理事会”的总秘书长。他还是美国“蒙古学会”的主席。由于到了退休的年龄,他现在已不担任教学工作,但仍为“内陆亚细亚与乌拉尔族源研究中心”的负责人。
对于印地安纳大学蒙古学研究贡献突出的学者,乃是约翰·克鲁格。他曾在丹麦哥本哈根中亚研究所学习突厥语和蒙古语,后经鲍培的指导,在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的主要著作是:突厥语种的楚瓦什语、雅库特语、图瓦语手册以及与卡热·哥伦贝克合著的《蒙古一占典(书面)语言介绍》(威斯巴登,1955年)、《(蒙古源流)诗文》(海牙,1961年)、《斯特拉林堡地理学(1730)中的卡尔梅克语词》(斯德哥尔摩,1975年)、《蒙古碑文逆引辞典》(布卢明顿,1967年)、《卫拉特蒙古语范例辞典》(三卷,布卢明顿,1978——1984年)、《蒙古八思巴文文献》英文译本(原文系鲍培于1941年用俄文撰写,威斯巴登,1957年)。另外,他与杭锦·贡布扎布一起参加了《现代蒙负辞典》、《蒙古民间故事译文选》的编辑和翻译工作。他不仅发表了一系列蒙古学研究著作,而且还担任过几个学术研究刊物的编辑。1984年,他退休后仍担任“蒙古学会”的总编,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杭锦·贡布扎布的主要著作有:《蒙英辞典》、《英蒙典辞》、《基础蒙古语教程》、《(青史演义)研究》、《若干史学名词解释》等。他在印地安纳大学讲授现代蒙古口语课程,同时从事介绍蒙古文化、文学方面的工作。近年来,他翻译了一些蒙古文学作品。美国“蒙古学会”创建以来,他一直担任该学会领导工作。
也是在60年代,鲍培的学生捷米斯·包森来到勃克利市加利福尼亚大学继承了莱辛教授的事业,保持了蒙古语文学教学传统,他发表的主要著作有:《布里亚特蒙古语读本》(布卢明顿,1962年)、《现代蒙古语:初学课程与读本》(布卢明顿,1964年)、《萨迎格言》(布卢明顿,1969年)。
从1965年起,也就是鲍培的学生乌恩斯钦(包国义)去洛杉矶之后,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开设了蒙古语文课。乌恩斯钦是内蒙古科尔沁人,曾在华盛顿大学讲授蒙古语文,同时从事蒙古学研究,获得了硕士学位。后来,他钻研图书馆学,又一次获得硕士学位。他的著述有:《(蒙古秘史)研究》(《蒙古秘史》第九章之翻译和注释,布卢明顿,1965年)、《科尔沁村里的婚俗分(1964年)、《科尔沁蒙古人的家庭与族系》(1964年)、《科尔沁蒙古人的生育与儿童教育》、与捷米斯·包森合著的《关于科尔沁蒙古方言笔记》。
乌恩斯钦在洛杉矶大学以讲授汉语为主,并担任大学生顾问。他有时也根据学生们的要求,讲授蒙古语文,一直到1986年退休。
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还有鲍培的天才研究生,后来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戴维·法夸尔。他有下列有关蒙古学研究著述:《首都华盛顿珍藏的蒙文手稿与木刻版书籍》一文,发表在《中亚研究》第一卷(1955年),《关于普林斯顿大学盖斯特图书馆所藏蒙文书籍》一文,发表在上述刊物第六卷。
在70年代初,著名的札奇斯钦教授被聘请到犹他州普罗沃市杨伯翰大学,一直工作到1986年才退休。他在台湾从事蒙古学研究多年之后移居到美国。他主要研究元朝历史,发表了很多汉文论著。移居美国之后发表的部分著述有:《蒙古文化与社会》及《一位蒙古呼毕勒罕:甘珠尔瓦呼图克图传》(这两部著作均与保罗·海尔合著)。另外还有一些用英文和汉文发表的论著。
与札奇斯钦一起工作的保罗·海尔教授,也是对蒙古学研究颇感兴趣的人。他收集日本侵占大陆时期蒙古与日本关系方面的材料,发表过关子内蒙古近、当代状况的论文。在华盛顿州华盛顿大学,亨利·施瓦茨教授从70年代起就对蒙古学研究产生了兴趣。他编写了一部《蒙古短篇小说选》(一1974年)。又于1978年发表了拥有298?条西文文献学词条的《蒙古学论著目录》。
以上介绍的是美国蒙古学研究概况。除上述蒙古学家之外,过去在其他大学工作或者独立进行蒙古学中某些课题研究的学者,也不乏其人。例如,北加罗利纳大学的罗伯特·儒彭教授,发表过专著《二十世纪的蒙古人》(两卷,布卢明顿,1964年),他还以蒙古人民共和国为研究课题发表了许多论文。至于那些只发表过一两篇论文的学者为数更多,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蒙古学研究是东方学研究中自成体系的较大的分支。凡是从事世界史、亚洲史与语言学研究的学者,都不可能不涉及蒙古学研究,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蒙古语言更是生机盎然,民族知识分子和专家队伍迅速壮大起来,那些不通晓蒙古语言的外籍学者再也无法进行蒙古学研究了。我认为,美国的蒙舌学研究是令人注目的,并且能够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