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信息】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
【内容提要】
本书选择辛亥革命这一具有传承点的时机,从民族国家构筑的视角,考察晚清、民初时期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实态和民族心理,乃至该地区对中国国家的认同状况。将具有诸多共同点的外蒙古、新疆、西藏,置于同时代的位置上予以探究,另外,将以往被忽视的、从民族国家构筑的角度对辛亥革命前后边疆政治变迁的整体状况予以究明,具有很高的学术创新价值。
【作者简介】
冯建勇,1979年生,湖南永州人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与国家边疆理论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从事中国近代疆域史及疆域理论研究,以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生成与民族国家的构筑为研究重心,并将这一理论用于晚清民国时期的边疆政治变迁史研究。同时,还密切关注当前边疆地区社会现实问题。主持和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等重要科研项目多项。主要著作: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藏学学刊》《北方论丛》《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等各类刊物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多篇。
【目录】
序章 问题设定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课题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内容及其构成
一、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的内容及其构成
第三节 先行研究的检讨
第四节 原始资料及关联资料的检讨
一、中国政府档案及相关官修史料文献
二、外交文书和外文档案资料
第一章 清末之边疆治理与周边国际局势
前言
第一节 清朝“边疆民族自治模式”
第二节 列强对边疆的渗透与清政府之回应
一、俄、英在新疆的博弈
二、俄国对外蒙古的渗透
三、英、俄两国在西藏的角逐
四、清政府的战略回应
第三节 清末边疆地方主义的“政治化”倾向
一、西藏宗教地方主义政治化倾向
二、外蒙古王公贵族地方主义的政治化倾向
三、新疆区域地方主义之发展
小结近代国家模式下清政府对边疆的统合及成效评价
第二章 辛亥革命对中国边疆的冲击
前言
第一节 新疆——巨变后的“塞外桃源”
一、从迪化起义到伊犁起义
二、新、伊对抗:从战争到和谈
三、哥老会戕官运动与哈密农民起义
四、“新秩序”的构建:杨增新主政
第二节 外蒙古——俄国庇护下的“独立”
一、库伦乱事与外蒙古“独立”
二、外蒙古“独立”与内蒙古之内乱
三、清政府对外蒙古“独立”活动的应对
第三节 西藏——混乱中的“自治”
一、川军入藏与拉萨乱事
二、“驱汉运动”
三、川边局势与川滇出军援藏
第四节 清朝祚灭与边疆民族归属感的迷失——对蒙藏边疆与新疆的比较研究
小结
第三章 列强对边疆政策之调适
第一节 俄、英两国对新疆政策的调整
一、俄国对新疆政策的调整
二、英国对新疆外交政策的延续
三、俄、英对新疆政策分析
第二节 俄国对外蒙政策的调整
一、对外蒙政策演变的背景与依据
二、“两步走”战略之实施与《俄蒙协议》
三、中俄交涉与中俄蒙协议
四、俄国对库伦当局关于内蒙古政策之反应
五、对俄国在外蒙古政策的分析
第三节 英、俄对藏政策的调适
一、英国对西藏政策的演变
二、英国绕开干预藏事之障碍的努力与英、俄的政治交易
三、英、俄对藏政策分析
第四节 民族国家构筑视野下的列强对边疆政局之影响评价
一、所谓的边疆“自治”:“自治国”或“自治地方”
二、社会舆论对边疆问题的呼吁与检讨——以西藏问题为中心
三、简单评价
小结
第四章 民初中央政府对边疆情势之应对
前言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对边疆局势之应对
一、对外政策基本方针的确定
二、对边疆政策的宣示与颁行
三、南京临时政府统合中央与边疆关系实效评价
第二节 北京政府的边疆政策及边疆之反应——以蒙、藏问题为中心
一、从“独立”到“自治”:民初中央政府对外蒙问题的处置
二、对西藏问题的斡旋
三、北京政府统合中央与边疆关系实效评价
第三节 认同的重构:民初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之统合
一、从“排满”到“五族共和”直至“中华民族”的形塑
二、怀柔蒙、新、藏等边疆民族上层
三、通过立法确立蒙、新、藏等边疆地区的法律地位
四、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蒙、新、藏等边疆地区的管理
五、中央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统合
六、认同理论框架下的检讨
第四节 辛亥革命以来“省自治”在边疆地方的流与变——对蒙、藏边疆与新疆政治性格的比较研究
一、辛亥革命与各省地方主义的互动:“省自治”的发端
二、“省自治”在边疆地方的流与变
三、民初边疆“自治”的比较分析
结章 近代民族国家构建视野下的中国边疆
第一节 民族国家构建视野下的边疆政策与边疆社会
第二节 作为“他者”的列强与近代中国边疆意识之构建
第三节 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认同构建历程中的地位
第四节 本研究的限界、展望及今后的课题
参考文献
一、基本史料
二、先行研究成果
三、硕博论文
四、外文论著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