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点击热点 专题研究 理论探微 会议书讯 文献刊佈 学人荟萃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 会议书讯 >> 理论 >>
赵文著:《明朝后期对蒙古策略研究》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30

 

【出版信息】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7月。

【作者简介】

赵文,字镕谷,法学博士。出生于“文革”时期,成长在白族世家。1984年赴京城求学,在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现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习中国历史,毕业后留校。先后从事过组织党务、行政管理、青年事务、干部教育及地方政府等工作,目前栖身于中南民族大学(武汉)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已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多篇。

【内容提要】

《明朝后期对蒙古策略研究》主要讲述了明朝自万历开始至末期,与北边蒙古的关系主要是针对漠南蒙古左、右翼各部来展开。随着形势的变化,明朝政府不断对蒙古右翼的策略进行战略性微调,但总体还是延续了隆庆时期的基本做法;但对蒙古左翼的策略,却经历了种种变化,尤其是万历时期制定的一些策略,直接对天启朝和崇祯朝产生了重要影响。《明朝后期对蒙古策略研究》研究的重点,就是进一步探讨自万历年间开始一直到明朝末期,明蒙关系中的诸多政策性因素对博弈各方的生存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目录】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相关史料及论著

三、相关研究动态

第一章明嘉隆时期对蒙古策略综述

第一节嘉靖朝以前的明蒙关系概述

第二节嘉靖时期的明蒙关系

一、嘉靖时期蒙古左、右翼的基本情况

二、嘉靖时期的明蒙对抗与“俺答求贡”

第三节“隆庆和议”后明朝对左、右翼蒙古的策略

一、明朝对右翼蒙古的积极策略与“隆庆和议”

二、“隆庆和议”后明朝与右翼蒙古的通贡互市

三、“隆庆和议”后明朝对左翼蒙古的“拒贡”策略

第二章明万历年间对蒙古策略的转变

第一节明朝对右翼蒙古策略的延续及战略性微调

一、变化调整互市马匹及抚赏数额

二、顺“虏”意而为其开新市

三、禁开茶市

四、助建寺庙

五、续修边墙

第二节明朝对左翼蒙古“拒贡”策略的转变

第三节明神宗的“逆革顺赏”策略

第三章辽东局势的变化与明朝对蒙古策略的走向

第一节辽东及辽东问题的由来

一、明朝北方防务体系的设置

二、辽东镇的防御

第二节明朝对蒙古策略的走向与后金的崛起

一、左翼蒙古对辽东边境地区的侵袭

二、明朝对右翼蒙古既定策略的延续

三、建州女真的兴起及其与蒙古的关系

第三节萨尔浒之役前后的辽东局势

一、明神宗的不作为及明朝财力的窘境

二、萨尔浒之役前后的辽东局势

第四节明辽东防御策略的变化

第四章明天启朝对蒙古的策略及效果

第一节左翼蒙古的基本隋况及明朝对蒙古策略的调整

第二节“降夷处置”之争

第三节“西协助兵”

第四节努尔哈赤对蒙古的争取

第五节明廷锁定“款虏助兵”

第六节宁远大捷后的“西虏助兵”与“满蒙联姻”

一、“西虏助兵”

二、“满蒙联姻”

三、“艰难款局”

第五章崇祯朝对蒙古的策略及效果

第一节明朝再度陷入兵饷及抚赏银严重匮乏状态

第二节明朝对蒙古的最后争取与后金征服蒙古

一、西迁后的察哈尔与明朝的关系

二、王象乾的复出与“抚插事宜”

三、明廷内部的“款战之争”

四、后金对蒙古察哈尔的最后征服

五、明朝灭亡前与蒙古部落的短暂贸易

第六章结论

一、明朝后期对蒙古策略的得失分析

二、明朝后期对蒙古策略的现代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马亚辉:雍正朝云南改土归流...
王聪延:清代内地汉族迁移新...
周卫平:特纳的“边疆假说”...
马大正: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
成崇德:清代蒙古开发
姚大力、孙静: “满洲” ...
苏发祥:英国藏学研究概述(...
钟焓:民族史研究中的“他者...
  最新信息
葉高樹 譯註:滿文《欽定滿...
王庆丰编著:《克敬之满蒙汉...
柳岳武:晚清“兴边利”研究...
蒙古勒呼:清代蒙古秋朝審考
陈波:现代早期欧洲认定“中...
乌云毕力格:小人物、大舞台...
米彦青:清代草原丝绸之路诗...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张永江>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