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点击热点 专题研究 理论探微 会议书讯 文献刊佈 学人荟萃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 会议书讯 >> 藏学 >>
孙静著:《“满洲”民族共同体形成历程》
来源:边疆史 作者: 边疆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22
 

【出版信息】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8月。收入“满族(清代)历史文化研究文库”。

【内容提要】

本书将人类学在民族界定中最重要的因素,即民族的主观认同意识或自我归属意识纳人满族史的讨论中,考察了天聪九年(1635)“满洲”命名前后直到清朝统治末期“满洲”共同体性格的历史变迁。

本书认为,在上述历史时期,满洲共同体经历了从一个来源复杂的征服者集团到对自身来源有着清晰意识的集团的转变。女真诸部在努尔哈赤时期力图建立自己与金、元女真的历史联系,这种努力由于皇太极改称“满洲”和“大清”称号而中断。人关前后的八旗满洲是按照特定的政治一军事制度组织起来的女真语部众。民族意识在他们中间的发育,由于征服初期的清政府刻意在八旗内部和整个中国回避满汉分别而受到抑制。乾隆时期,清朝迎来了盛世的繁荣,与此同时,以“国语骑射”为代表的满洲传统文化却在迅速丧失,在这种背景下,清王朝“构建”满洲历史根源性的努力显著加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满洲的历史根源性被重新追溯到金元时期的女真人;二是对满洲主体部分“从龙”(跟随努尔哈赤起家)的集体历史进行了重新塑造。这种有意识构建的具有独特血缘与历史经历的新的满洲共同体表明,满洲共同体在自我定位的主观意识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清朝末期,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满族人的群体意识凸现、固化并上升到政治的层面。清朝灭亡后,旗民界限成为一种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中,满族身份的确定遂以是蓊具有旗籍为依据。

【目录】

“族裔”认同与中国民族史研究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关于满族形成发展问题的研究述评

第二节 从认同意识角度重新观照满族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从女真到“满洲”

第一节 “诸申”共名下的女真语诸部

第二节 八旗制的确立与后金统治下女真的聚合

第三节 人关前夕的“满洲”

第三章 冲突与调适:人关初期满洲认同的抑制

第一节 入关之初的满汉冲突

第二节 “满汉一家”的实践

第三节 八旗整体性的强化

第四章 旗内满汉差异的深化与全面显现

第一节 清朝统治的稳固

第二节 八旗汉军的边缘化

第三节 乾隆时期的汉军出旗为民

第五章 “满洲根本”的意涵

第一节 “满洲根本”的缘起

第二节 文化的衰落与“满洲根本”的塑造

第三节 满洲“根本之地”的保护与神化

第六章 满洲人的“世谱化”

第一节 归旗的行废与满洲人的离散

第二节 雍乾时期满洲集体性格的建构

第三节 “世谱化”对满洲认同的规范与强化

第七章 雍乾之后满洲认同的变迁

第一节 八旗的衰落与满洲认同的变化

第二节 “改良”、“排满”与满洲认同意识的演进

第三节 辛亥革命后的满族及其民族意识的嬗变

结语 满洲认同意识的历史嬗变

引用书籍、论文目录

附录 谁是满洲人:综合书评

后记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马亚辉:雍正朝云南改土归流...
王聪延:清代内地汉族迁移新...
周卫平:特纳的“边疆假说”...
马大正: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
成崇德:清代蒙古开发
姚大力、孙静: “满洲” ...
苏发祥:英国藏学研究概述(...
钟焓:民族史研究中的“他者...
  最新信息
葉高樹 譯註:滿文《欽定滿...
王庆丰编著:《克敬之满蒙汉...
柳岳武:晚清“兴边利”研究...
蒙古勒呼:清代蒙古秋朝審考
陈波:现代早期欧洲认定“中...
乌云毕力格:小人物、大舞台...
米彦青:清代草原丝绸之路诗...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张永江>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