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点击热点 专题研究 理论探微 会议书讯 文献刊佈 学人荟萃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 点击热点 >>
孙铭研:满蒙联姻政策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探析
来源:边疆史 作者: 边疆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30
 

原文出处:《学理论》2016年第 11期,第144145页。

作者简介:孙铭研(1990-),男,吉林四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满族历史与文化研究。吉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摘要: 满蒙联姻是清朝的一项国策,在清朝的崛起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满蒙联姻政策不同于其他朝代的联姻政策,有着时间长、人数多、多层次、制度化和变化性等特点,使得满蒙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有了更加深入地交流,从而促进了满蒙两个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清朝;满蒙联姻;特点;历史作用

联姻政策是通过联姻双方的婚姻关系的建立,加强双方的沟通与交流,从血缘上拉近两者的关系,从而巩固王朝或部族的统治。联姻政策是一项古老的政策,在中国多个朝代的建立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最早的联姻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轩辕黄帝从黄河流域到成都平原西陵国迎娶嫘祖,巩固了中原部落与古蜀部落的关系,为华夏部落统一天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西汉时为了缓和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多次将宗女嫁到匈奴和亲,同时为了牵制匈奴,又多次派宗室女远嫁乌孙,对于西汉王朝最终征服匈奴,以及西域各国的纷纷归附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唐朝时期的多民族大融合,与其联姻政策密不可分,唐朝公主下嫁到突厥、吐蕃、回鹘、契丹等地,传播大唐文化,使得大唐威名远播,边疆安定。其他的许多朝代都将联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策略,特别是到了清朝,满蒙联姻成为一项重要的国策,曾经持续整整三百年,对于清朝统一天下、巩固政权以及治理边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满蒙联姻的缘起

满族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这两个少数民族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都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公元 1115 年满族的前身女真族建立大金王朝,公元 1234 年蒙古族灭金,女真人受到蒙古人的统治。公元1368 年蒙古人建立的大元王朝被明朝所灭,溃退回草原的蒙古人与临近的辽东女真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冲突。明朝后期,在大明王朝的一系列政策的压制下,蒙古人和女真人逐渐化敌为友,为满蒙联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明万历十一年(公元 1583 年),二十五岁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用祖父、父亲所遗的十三副甲胄起兵,开始了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战争。明万历十六年(公元 1588 年),努尔哈赤消灭了建州女真的最后一个对手完颜部,统一了建州女真。然后努尔哈赤又开始了征服海西女真、东海女真的步伐。万历二十一年(公元 1593 年),努尔哈赤大败海西女真九部联军,海西女真受到重创。但是海西女真势力强大,一时难以完全征服。努尔哈赤需要缔结新的盟友,采用远交近攻的方式来征服海西女真以及接下来要征服的东海女真。于是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 1612 年)主动向科尔沁部明安贝勒求婚,明安贝勒遂将其女博尔济锦氏嫁于努尔哈赤。科尔沁部便成为第一个和建州女真部联姻的蒙古部落。长达三百年的满蒙联姻也由此拉开序幕。

二、满蒙联姻的特点

(一)时间长、人数多与多层次

从公元 1612 年到 1912 年,满蒙联姻持续了三百年。据清朝的皇家族谱《玉牒》记载,三百年间,满蒙联姻共 595次,其中满清皇室嫁到蒙古的公主、格格 432 人,娶蒙古王公之女 163 人。在满蒙联姻初期,满清的主要联姻对象是漠南蒙古的科尔沁部,据史料统计,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同漠南蒙古联姻共 39 次,其中同科尔沁部联姻占十一次;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同漠南蒙古联姻共 41 次,其中同科尔沁部联姻占十八次。努尔哈赤在位时,二子代善、五子莽古尔泰、十子得格垒、十四字多尔衮均娶蒙古王公女为妃。皇太极即位后,继续实行联姻政策,清朝皇室娶蒙古各部王公之女 43 人。在皇太极的 15 位后妃中,有蒙古妃 7 位,其中就包括来自科尔沁部的孝庄皇后。在顺治帝的 19 位后妃中,有蒙古妃 5 位,其中包括两位皇后。乾隆在位的 60年间,有 179 位皇室公主、格格嫁给蒙古王宫,达到了满蒙联姻的最高峰。

与之前的朝代相比,满蒙联姻的层次更加丰富。汉朝时的和亲是单向性的,大多是中原王朝皇室将宗女嫁给匈奴的首领,借以缓和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为中原王朝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以及长久的和平安定。这种形式的联姻带有被动性,通婚的人数较少,且具有单向性。满蒙之间的联姻区别于汉朝和亲的单向性,而是双方互相嫁娶。不仅清朝公主、格格出嫁给蒙古王公,蒙古王公贵族之女也出嫁到清朝皇室。并且这种联姻不再局限于公主、郡主与少数民族部落首领之间,而是扩展到了各个阶层。满清方面,皇帝、王公贵族娶蒙古贵族女为后妃、福晋。蒙古方面,上自亲王、郡王、下至台吉、塔布襄都在和满清宗室通婚。这也是满蒙联姻能够持续时间长、人数多的重要原因。

(二)制度化

制度化是满蒙能够保持三百年联姻的重要原因。后金天命四年(公元 1619 年),后金与喀尔喀五部相盟和好,缮写誓书,立誓联盟。这为满蒙联姻制度化打下了基础。清朝的满蒙联姻的制度性体现在它的指婚制,即清皇室及宗室王公子女,由皇帝或可汗掌握其婚配权。这项制度一直从持续到清朝灭亡。乾隆时期,满蒙联姻达到了高潮,同时也更加制度化,并且带有强制性。乾隆二十四年(公元 1759年),乾隆获知有些亲王、郡王为了不让女儿嫁到蒙古,提前将女儿嫁给京内旗人,便对其罚俸一年,并强调:“嗣后凡亲王郡王之格格俱遵照旧例,候朕旨指给蒙古台吉等,私行许聘京师旗人者,永远禁止。”

为了使出嫁宗室女对蒙古起到有效的羁縻与监督作用,清朝对于出嫁的公主、格格来京省亲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制。顺治十四年(公元 1657 年)规定:“公主等人来京需报院请旨,不得私来。”雍正元年又规定:“公主等下嫁蒙古,非奉特旨留京者,不得过一年之限。”在《大清会典》中又记载道“:格格等下嫁蒙古部落者,例于十年来京一次。”并且对其在京城又了更严格的规定,根据宗室女的级别,皇女也只能在京城居住 60 日。另外,为了更进一步促进满蒙联姻,清朝还实行了内廷教养、备指额驸等制度。蒙古贵族子弟十五岁后要到北京接受再教育,经过全面、专业的文武教育之后,皇帝会亲自为他们指婚,与清朝的宗室公主、格格成婚,成为大清的额驸。

(三)变化性

虽然满蒙联姻持续了三百年,但是每一个阶段都有所不同。从清朝入关前的产生发展期,到康雍乾时期的坚定稳固期,再到乾隆后期至清末的没落期,其变化与清朝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清朝入关时需要依靠蒙古人。康雍乾时期经过了一系列战争以及政策的实行,清朝已经有效地统治了蒙古。于是从乾隆后期满蒙联姻政策便开始松懈。再加上清朝末年朝政腐败、国门大开,清政府内忧外困,一方面是西方列强强取豪夺、虎视眈眈,一方面是国内农民起义风生水起、席卷全国,特别是太平天国战争之后,汉族地主阶级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于是清廷将联盟的重心转向一些效忠于朝廷的汉人,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以及他们的部队,下嫁到蒙古的宗室女便越来越少。据史料记载,从道光朝一直到清朝灭亡,只有三十余名宗室女下嫁,而且绝大多嫁给了蒙古旗人。

三、满蒙联姻的历史作用

(一)政治、军事作用

满蒙联姻作为清朝的国策,对于清朝入关以及巩固政权与边疆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满蒙联姻,用血缘纽带牢牢拴住蒙古这个盟友,与其成为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是后金统治者下得一招妙棋。天聪九年(公元 1635 年),皇太极组建蒙古八旗,作为满清的亲军,蒙古八旗进一步壮大了后金王朝的实力。在满清入关征战中原的过程中,蒙古八旗冲锋陷阵,为清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蒙古八旗在后来的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准噶尔部及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等数次战役中均有良好表现。局势稳定后,蒙古八旗驻守全国各地,维持当地治安,巩固了满清的统治。另一方面,通过联姻这种怀柔政策,改变了过去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政权长期对峙的状况,成功地统治了蒙古。对于北方、西北部其他少数民族进行有力的牵制,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做出了良好的表率,对于稳定边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作用

通过联姻满蒙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蒙古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增进了两者联盟关系。清朝规定,公主、格格出嫁蒙古时,要有一定数量的陪送人员。这些陪送人员携带着中原地区的大量物品,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蒙古地区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也因此,清朝时期蒙古曾出现过许多农业区和工商业区,改变了蒙古人单一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大量的牧民能够成功渡过草原灾荒之年。例如当时的归化、恰克图、绥远等著名的商业市镇,使蒙古人民获得了更多的物品以及生产资料,极大地活跃了蒙古的经济。

(三)文化作用

满蒙联姻使满清贵族和蒙古贵族的血统融合,不仅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也对满蒙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当年努尔哈赤便是在学习蒙古文的基础上,主持创制了满文,使得满蒙文化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来自蒙古的孝庄皇后的陪嫁侍女苏麻喇姑,曾经参与过清朝冠服的设计与制作,对满族的服饰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入关后清朝的公主、格格嫁到蒙古后,带来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提高了蒙古民族的文化水平。在文学方面,公主、格格们带来了大量的汉族书籍,其中就包括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对蒙古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萨囊彻辰的《蒙古源流》,尹堪希纳《涕红亭》等作品,都深受汉族文学的影响。所以,满族和蒙古族在不断地文化交往过程中,一步步碰撞出新的火花,促进了满蒙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满清的崛起与发展中,满清联盟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满蒙联姻经历了三百年的时间,其时间跨度之长、人数之多、层次之丰富,以及制度化和变化性,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两个民族通过联姻,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实现了广泛的交流,从而促进了满蒙两个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赵云田.清代蒙古政教制度[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杜家骥.清朝的满蒙联姻[J].历史教学,20016.

[4]牛海桢.简论清王朝的满蒙联姻政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5]陈京.试论清朝满蒙联姻政策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1.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马亚辉:雍正朝云南改土归流...
王聪延:清代内地汉族迁移新...
周卫平:特纳的“边疆假说”...
马大正: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
成崇德:清代蒙古开发
姚大力、孙静: “满洲” ...
苏发祥:英国藏学研究概述(...
钟焓:民族史研究中的“他者...
  最新信息
葉高樹 譯註:滿文《欽定滿...
王庆丰编著:《克敬之满蒙汉...
柳岳武:晚清“兴边利”研究...
蒙古勒呼:清代蒙古秋朝審考
陈波:现代早期欧洲认定“中...
乌云毕力格:小人物、大舞台...
米彦青:清代草原丝绸之路诗...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张永江>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