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府州 |
前 代 |
清 末 |
皖
中 |
庐州府 |
庐州唐代贡品列有赀布、花纱、交绫、丝布、火麻布。赀布质量在七等级中位列二等;火麻布质量在七等级中位列三等。
舒州唐代贡品列有紵布质量在七等级中位列二等。 [47] |
霍山、巢县服用之布“仰外来商贩”,“入境之货,盐布为钜”。 [48]霍山光绪末年“官给桑种,虽有领秧栽植者,仍未得移接之法。故乡中养蚕之家十无二三。且仅妇女任之,男子不屑也。所出之丝……不堪为绫罗,盖饲蚕缫丝之法未精也。” [49] |
滁州 |
滁州唐代贡品列有“赀布、丝布、紵、练、麻”。赀布质量在唐代七等级中位列三等。 [50] |
妇女“向无蚕事,乱后(按:指太平天国后)养蚕颇多,每年可出茧4000斤。 [51] |
和州 |
和州唐代贡品列有赀布,质量在唐代七等级中位列二等。 [52] |
和州及所属县均不产棉布。 [53] |
皖
南 |
徽州府 |
婺源、歙县唐代贡品列有紵布。 [54] |
歙县、休宁、绩溪均不产布。婺源“纺织之利未遍”。乾隆初知府何达善曾拨银四百两教习婺源妇女纺纱织布,然“三四十年,村氓逐逐于植茶”,仍需买布做衣。 |
宁国府 |
唐宣州(泾县)贡品列有绮、白紵丝头红毯等。火麻布质量在七等级中位列一等。白居易《红线毯篇》有:“择茧缫丝清水煮,拣丝拣线红蓝染。染为红线红于花,织作披香殿上毯”,“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
宁国、太平不产棉布。
方志有关蚕丝业的记载极简略,很少外销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