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学术前沿与理论研究 精英观念与大众文化 学术史的追寻 文本研读与资源共享 学界动态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近世思想文化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近世思想文化史研究 >> 学界动态 >> 新书评介 >>
单正平著:《晚清民族主义与文学转型》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30

单正平:《晚清民族主义与文学转型》,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单正平,著名学者,1956年生于甘肃平凉,汉族,中学毕业后下乡,1976年进入平凉地区焦化厂当炼焦工人,后转入平凉地区印刷厂当制版工人。1979年入读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甘肃日报社当编辑。1985年重回南开读研究生,1988年毕业后在天津文学杂志社当编辑。1991年到海南,先后在海南珠江实业,海南国邦企业等公司工作。1996年到海南出版社担任社科编辑室主任。1997年到海南师范学院任教,现为中文系教授。

目录

熊鱼兼取吾辈事(代序)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晚清、文学、转型
第三节 本问题的学术史回顾与现状评述
第四节 旨趣与方法
上编 现象描述与历史溯源
第一章 民族:从天下到国家的缓慢自觉
——
洋务时代的民族主义与文学
第一节 民族主义概述
一、民族主义的历史与潮流
二、民族主义的概念
三、中国民族主义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节 甲午前的官僚民族主义
一、从中央之国到万国之一
二、从黄种优越到黄白同优
三、从中华优越到西学东源
四、官僚民族主义的内外诉求
五、官僚民族主义的中国特征
第三节 甲午前文学论略
一、俗文学与雅文学
二、民族主义的解释
三、错位的文学史认识
第二章 甲午:民族主义的爆发与文学转型
——
一次失败引发的精神突变
第一节 甲午后的民族主义激情
一、清流派与洋务派的斗争
二、甲午战争带来的巨变
第二节 变法、革命与国粹:三种民族主义的展开
一、戊戌变法与民族主义的激化
二、尊王不攘的君宪民族主义
三、尊洋攘的共和民族主义
四、尊夏攘的文化民族主义
第三节 转型期文学的发展阶段
第四节 转型期文学的情绪特征
第三章 陆沉:民族危机意识的文学表达
——
一个词语所蕴涵的心理忧惧
第一节陆沉:亡国灭种之恐惧
一、危机之渲染
二、陆沉种种
第二节陆沉含义之历史衍变
一、上古洪水神话
二、引申意义
第三节陆沉:坠入孽海之恐惧
第四节陆沉:传统崩溃之恐惧
第五节陆沉:皇权专制之恐惧
第六节陆沉:传媒制造之恐惧
第四章 醒狮:国家光明未来的文学想象
——
一个传说形成的来龙去脉
第一节 克服恐惧的心理过程
一、从恐惧到乐观
二、未来希望
第二节醒狮豪情种种
一、开始被言说的狮子
二、现在被讴歌的狮子
第三节睡狮醒狮说的发生
一、拿破仑、曾纪泽与孙中山的睡醒
二、梁启超之醒狮
三、《刍言报》与醒狮论的最后形成
第四节 晚清醒狮的象征意义
一、狮子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过程
二、晚清狮子的象征意义
第五节 少年中国的未来设想
第五章 黄帝:源于仇恨与自尊的历史建构
——
一个神话塑造的民族始祖
第一节 激愤——种族歧视观点支配下的满洲史叙事
一、从的愤怒转移
二、对满族的全面攻击
三、种族歧视的暴力语汇
第二节 黄帝崇拜与民族史建构
一、黄帝历史建构的基本内容
二、汉族之品质特征
三、黄帝纪年问题
第三节 铁血主义的实践与表达
一、鬼神泣壮烈——自杀与杀人
二、铁血铸诗文——以秋瑾为例
三、慷慨赴燕市——理由与逻辑
第四节 极端态度的根本原因
下编 理论反思与价值判断
第六章 新民:由政治而道德的文学功能论
——
以梁启超为中心
第一节 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基本逻辑
第二节 梁氏小说理论的内在矛盾与现代性含义
第三节 梁启超新民文学思想与传统
第四节 梁启超文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第七章 西译:文学源泉与文化价值论
——
从思想到语言的理论自觉
第一节 新小说的来源问题
第二节 理论主张与翻译实践之歧途
第三节 翻译小说的民族主义镜像功能
第四节 新文学的精神与艺术源泉
第五节 从文学译介到文化比较
第六节 翻译理论与文化立场
第八章 白话:变娱乐为宣传的文学活动论
——“
文言”“白话
第一节”“之争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文言与白话:两个文化符号系统
一、基本概念的理解与界定
二、传统社会的语言、文字系统及其基本关系
三、大众艺术所用语言的特殊性
第三节 三种白话之差异
一、艺术的白话
二、文本的白话
三、口语的白话
第四节 从文学角度看白话文运动的价值迷误
一、我手写我口:历史的评判
二、意象与拼音:语言的误解
三、说话非文章 :文学的结论
第九章 历史:化实录为虚构的文学本根论
——
叙事艺术的中国特征
第一节 历史叙事的民族主义使命
一、历史叙事的作用
二、历史叙事的类型
第二节 晚清公羊学对文学叙事的影响
一、晚清公羊学的世界观与历史观
二、史书崇拜与文学叙事
三、小说的历史根性
第三节 小说叙事的历史本根论
一、中西本体论问题的基本差异
二、中国小说叙事的终极目的
三、叙事的具体意向
四、叙事的时间向度与结构
第四节 历史本根论实证分析
第十章 索隐:从艺术考政治的批评方法论
——
契合于象征的文学交融
第一节 民族主义高潮期的索隐比附风尚
第二节 金圣叹、张竹坡、常州词派与索隐批评
一、金圣叹的先见之明
二、张竹坡的寓意说
三、常州词派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公羊学与索隐批评
一、强烈的政治关怀
二、搜寻微言大义的批评目的
三、以今义附会古书只言片语
第四节 索隐批评的方法
一、猜字
二、本事考证
三、比附——义理索隐
第五节 索隐批评的评价问题
一、索隐批评的合理性
二、索隐批评的谬误
三、历史评价
第六节 索隐与象征:中西文学的方法论契合
一、象征的普遍性
二、中国叙事文学的象征方法
参考文献

 

书评:

《晚清民族主义与文学转型》:补课“晚清”未及迟

  【作者】佚名
    《晚清民族主义与文学转型》单正平著 人民出版社


  80年代北大的文学史课,我们学生是称作“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的。因当时很崇古,教授们“文必称三代”、“诗必曰盛唐”,至于唐以后,则有黄侃“皆狗屁”之慨。这样宋至清代的课时,就少得可怜,仿佛出宋朝不十天,就摸到了梁启超门前。毕业后我虽有恶补,但也仅及明清的易代,至于晚清,则始终是懵懂的。故这一回读单正平君《晚清民族主义与文学转型》,我是抱了补课的心。

  单君的书是分两编写的。上编曰“现象描述与历史溯源”,追溯了民族主义在晚清迄1920年的起源与发展;下编曰“理论反思与价值判断”,是民族主义在文学之反映的归纳与评价。据作者描述,晚清文学思想的核心,实为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主义。这思潮起于亡种的恐慌,其想法与行为,很像旧戏里的不惜一切代价保“赵氏孤儿”,有悲壮,有慷慨,也有慌不择路的偏宕,孤注一掷。与我们今天因国家微有富强相而萌发的民族主义情绪,是有同,也有异的。

  这是本博大、复杂的书,很难用简单的话归纳。作为补课者,我最喜欢它的上编。这编是围绕几个关键词组织的:即“陆沉”,“醒狮”,与“黄帝”。这也是盘踞于晚清人心头,并萦绕于其笔端的几个词。“陆沉”是古话,自来有“国家灭亡”的意思;“醒狮”则为拿破仑“东方睡狮”的引申,是对国家未来的期想;“黄帝”则为晚清汉人新造族谱上的始祖,既针对洋人,也针对掌权的满人,有“非黄帝子孙皆杂种”的意思。对这几个词在晚清的使用,作者爬罗剔抉,张皇幽眇,做了准确的描述与分析。作为补课者,我的所得是这“亡种”的恐惧,部分是士人夸大的结果;实际的危机,似无如此之甚。夸大的动机也复杂,不好概称“爱国爱种”的。以今人例古人,作者的描述我很容易想通。至于“醒狮”的部分,则作者说自洋务运动部分成功以来,西方就有“20世纪为中国的世纪”之说,国人则群起而附和,直到甲午一役,才击破了这醒狮梦。这让我想起几年前我从《大西洋月刊》和《泰晤士报》网站的旧闻角中读过的一些文字,似“20世纪为中国世纪”的说法,当时确为洋人、国人所乐道——虽然怀揣的心思不同。但由甲午的教训看,则醒狮之醒,最后是“自然醒”,靠聒噪闹醒它,它耸身一扑,则跛蹶必矣。至于“黄帝”的部分,则颇开我耳目;不经作者道破,我原不知这民族的图腾是怎么来的,也未想到这个词里面,原包含了对他族的歧视与仇恨。

  上世纪哈金斯编纂《西方巨著》(TheGreatBooks)时,曾约人撰写西方思想的主题词数百篇,计两大册。我喜欢这书的体例,以为有提纲挈领之功。《晚清民族主义与文学转型》的上编,则与之有同调,惟主题词数目少了点。但源头既开,后流必盛,故保不定哪天,单君会贡献一部晚清思想与文学的主题词呢。

  下编是民族主义思潮在文学中的反映。我受益最多的,是关于白话文兴起的部分。作者细致描述了文学语言的白话,是如何取法古文、民间语和外文语法的;对它过于依赖洋语法的偏失,有深微的洞察。近年来,刘皓明兄对《圣经(官话本)》之改造汉语白话的功绩,颇有高论,并惋惜当时提倡白话文的人,都新起白话的炉灶,不睬官话本开辟的路子。将两人的观点合观,我们会明白如今的汉语所以荒腔走板的原因。

  这本著作虽是写旧事的学术书,但字里行间中,也颇见当代的关怀。我们既“失20世纪于东隅”之后,幸喜又有“收21世纪于桑榆”的晚景,民族主义的思潮,也因之而高起。惟愿单君在描述晚清民族主义缺点时的用心,我们读者能体会。勿哀之不鉴之,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原载】《文汇报》2007年2月3日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乔瑜: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
石川祯浩:晚清“睡狮”形象探...
王宪明:严译名著与中国文化的...
吴义雄:鸦片战争前在华西人与...
卢建荣:新文化史的学术性格及...
李国彤:妇女的“三不朽”:写...
  最新信息
新书:《陈寅恪新论》
马春霞 朱 煜:由“蝇头小事...
王汎森:跨学科的思想史——以...
王 笛|短暂辉煌:威尔逊主义...
王汎森:跨学科的思想史——以...
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彰显魅力...
张昭军: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之...
邱志红|探索与发展之路:中国...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