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学术前沿与理论研究 精英观念与大众文化 学术史的追寻 文本研读与资源共享 学界动态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近世思想文化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近世思想文化史研究 >> 学界动态 >> 新书评介 >>
新书:彭春凌《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研究、重译及校注》
来源:思想史 作者: 思想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4-30

《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研究、重译及校注》

 作者: 彭春凌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21-3

 

本书简介: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国学大师,而其早年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亦积极向东西洋学习,大量接收、引介西方思想与学术,或批判,或吸收,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个人的思想体系。他不但大量阅读西学、日本著述,还亲自动手翻译西方重要著作,他与曾纪泽之子曾广铨合译的《斯宾塞尔文集》即 是其中之一。对此,以往学界研究较少,也影响到我们对章太炎和西学关系的认识。

本书仔细爬梳文献,对比了斯宾塞的《论文集:科学的、政治的和推断的》的1858年版、1868年版和1891年版及1850年代在《威斯敏斯特评论》的原刊本,再对照章太炎的译文,正确指出章太炎翻译所据底本为1868年版,为进一步研究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斯宾塞是19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严复即曾翻译《群学肆言》,将其社会学引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就世界范围来看,斯宾塞对全球思想史亦有重大影响。而长期以来,对斯宾塞著述的译介仍显单薄,直至今日依旧如此。而且,一百多年来对斯宾塞著述的译介,也仍旧走在晚清严复、章太炎和颜永京开拓的三条道路上。理论上讲,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所包括的《论进境之理》和《论礼仪》,集中、简练地展现了斯宾塞综合哲学体系从观念到内涵,到政治社会思想的外延的整体面貌。可以说,章太炎选择翻译《斯宾塞尔文集》,是有眼光的独到之举。

章太炎的翻译,文笔古奥,今人多难以理解,对此,本书对章太炎的译文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注释,不仅注出古词古义及所用典故,还从章太炎的全部著述中举出与章氏用字、用词的典型例子,以与译文对照,从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章氏译文及其行文风格乃至隐藏在其背后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章氏译文亦有不准确、错误及漏译之处,本书则将斯宾塞原文列出,并翻译成白话文,以兹对照。可以说,本书不仅是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的基础性研究,也是对斯宾塞思想的引介;不仅对章太炎研究,甚至对整个中国对十九世纪英国文化的理解,都会有极大帮助。

 

作者简介:

彭春凌,重庆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1999—201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Visiting Scholar2014—2015),多次赴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进行访问研究(2009—201020172019),曾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2019年秋季学期)。2020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近代思想史。近年来尤其关注近代儒教与国学、东亚地区及中英日三种语言圈之思想文化交流,以及章太炎、康有为与其周边思想人物等。出版有专著《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以康有为、章太炎为中心(1898—1927)》,并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海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荣获第十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

 

目录

绪论 建筑跨国思想史的文献基础

一、 斯宾塞百年汉译史中的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上):潮起憾生

二、 斯宾塞百年汉译史中的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下):潮落憾存

三、 从语言临界处走进两个思想时空

凡例

上编 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的原作底本与全球史审视

第一章 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原作底本问题研究

一、 引论

二、 译著《斯宾塞尔文集》原作版本之流变

三、 译著《斯宾塞尔文集》原作底本之审定

四、 发现《斯宾塞尔文集》原作底本的思想史意义

第二章 关于变化的观念碰撞和知识生产:全球史视域下的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

一、进步时代两大帝国知识人的心态落差

二、 近代中英间两条接触线的交汇点

三、 建立中、英、日间的思想连锁

中编 《论进步:其法则和原因》(ProgressIts Law and Cause)与《论进境之理》的原译对照、原作重译及原译两种校注

《昌言报》第一册

一、 自言进境者

二、 自凡物之体质

三、 自由是观之,吹万不同,而同出于一尘点

四、 自以是推之,又可以测地球

五、 自天气之变化,以区域殊

六、 自将求之于动植诸物

七、 自人有得古物者

八、 自虽然欲免是驳,则请以兽类推言之

九、 自由一而化万,其理杳矣

《昌言报》第二册

一、 自请言教化

二、 自当是时也,必有辅治者

三、 自文教之国

四、 自又征诸言

五、 自求语言之源

六、 自语言之初

七、 自有语言然后有文字

八、 自先是,画壁者或以丹墨

九、 自初,埃及之有缋事也

十、 自乐府安出乎

《昌言报》第三册

一、 自是故诸艺皆出于一

二、 自言事烦而不察

三、 自今使平写二物于一器

四、 自太阳与各行星之理

五、 自由此以推,则地球之初

六、 自热度渐减,则变相争竞以出

七、 自又观之水陆之交

八、 自余论是,非欲详地学也

九、 自若夫质点自行之变化

十、 自谓地之热度渐减而变者

《昌言报》第四册

一、 自论至于秋毫之末

二、 自壮夫之骨节

三、 自夫以目见之壮夫

四、 自活物质点,必因时易形

五、 自动植物之生机质点

六、 自一体以少力致多变

七、 自地球之禽卉,乍新乍故

八、 自斯变也,非特千种之因变而已

九、 自闻见博者,悬因变以为衡

十、 自请征六畜

十一、 自人之变化,其可以踪迹也如此

十二、 自呜呼!工技繁矣

十三、 自由是知试行之境愈宽,则因变愈繁

《昌言报》第五册

一、 自吾所言者,左证虽不详

二、 自是篇推物性实体之学

三、 自要知学问之进,非以攻教

下编 《礼仪与风尚》(Manners and Fashion)与《论礼仪》的原译对照、原作重译及原译两种校注

《昌言报》第五册

一、 自入议政之会

二、 自虽至争教

三、 自使谓争教、争政之人

四、 自然则二者之为正负

五、 自太初榛狉之世

六、 自人之死也

七、 自以是推之,与古人所见者大符

八、 自今之政治,皆始于强梁者

九、 自古今解神治王治者

十、 自当政教之合也,以王者为教主

《昌言报》第六册

一、 自由此观之,则王治神治

二、 自至于礼仪,其原则亦同此

三、 自上世人类之王

四、 自爵之命名,或亦自人名始

五、 自古之崇称,于今为贱称

六、 自凡自卑尊人之称

七、 自礼仪之始,莫不始于敬神服强

八、 自雪尔敦氏曰:古罗马礼

九、 自凡示敬者,大都跪拜鞠躬

十、 自屈胫为敬主上礼

十一、 自又有以首向前

十二、 自免冠之礼

十三、 自起礼者,视鞠躬为杀

十四、 自重適长之礼,东西皆然

十五、 自亲民之官号,恒始于教

十六、 自然则足以证吾说者

十七、 自吾观东方之旧籍,王者必豪健

十八、 自非独此也。上世之人,日以猎熊为事

十九、 自东方诸国,皆无限君权之国也

二十、 自前于今千年,欧洲亦然

二十一、 自是故历世既久,则三者之治

二十二、 自戎帜之图,或为日月龙象

二十三、 自是故以术制民者

《昌言报》第八册

一、 自喀立布岛子初生

二、 自夫风俗相沿,积久则滥

三、 自各种制人之法,皆为有权力者而设

四、 自真变法者,断不以规模古旧而尊之重之

五、 自有人责之曰:信若尔言

六、 自又有人言:尔之争法

七、 自或问人所必恶之举止

八、 自守旧党曰:尔不顾众论

九、 自凡语变法者,必与人争论

十、 自又有争之者曰:尔之志在变天下

十一、 自放荡者无庸论矣

十二、 自非独宴会然也

十三、 自闻中国礼仪素繁

十四、 自聚会者,所以通往来也

斯宾塞《礼仪与风尚》曾广铨、章太炎未翻译篇章

附录 斯宾塞著作主要汉译目录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乔瑜: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
石川祯浩:晚清“睡狮”形象探...
王宪明:严译名著与中国文化的...
吴义雄:鸦片战争前在华西人与...
卢建荣:新文化史的学术性格及...
李国彤:妇女的“三不朽”:写...
  最新信息
张昭军: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之...
马春霞 朱 煜:由“蝇头小事...
邱志红|探索与发展之路:中国...
桑 兵:对话前贤与标高学术
新书:《陈寅恪新论》
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彰显魅力...
王汎森:跨学科的思想史——以...
王 笛|短暂辉煌:威尔逊主义...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