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12月
《遐迩贯珍》(1853-1856)是传教士继在南洋发行《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特选撮要每月纪传》、《天下新闻》、《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等报刊之后,在香港发行的第一份中文杂志,也被称为“第一本在中国内地可以自由阅读的汉语杂志”。内容包括言论、新闻、传道和科普文章。此刊在中国已失藏。《遐迩贯珍——附题解·索引》以英国伦敦大学亚非研究所图书馆藏《遐迩贯珍》为底本加以影印,并附几位相关学者对《遐迩贯珍》所做的解题、研究论文、人名地名索引和全文语汇索引,极大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和使用。
详细目录
藤善真澄: 序一
周振鹤: 序二
松浦章: 序说:《遐迩贯珍》的世界
1.绪 言
2.《遐迩贯珍》的特点
3.《遐迩贯珍》的资料价值
4.结 语
松浦章: 《遐迩贯珍》所描述的近代东亚世界
1.绪 言
2.《遐迩贯珍》中“近日杂报”所见的近代东亚世界消息
3.《遐迩贯珍》所描述的近代东亚世界
1) 《遐迩贯珍》所记录的柏利舰队动向
2) 《遐迩贯珍》所记录的琉球
3) 《遐迩贯珍》所记录的太平天国
4) 《遐迩贯珍》所记录的上海小刀会
5) 《遐迩贯珍》所记录的海盗情况
6) 《遐迩贯珍》所记录的“今日杂报”所登载的世界“新闻”
4.小 结
内田庆市: 谈《遐迩贯珍》中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汉译小史
1.近代来华传教士和“伊索寓言”的关系
2.汉译伊索寓言的谱系
2.1 明代的汉译伊索寓言
2.2 清朝时期的汉译伊索寓言
3.《遐迩贯珍》里的伊索——从《意拾》(《意拾秘》)到《伊娑菩》
4.流传到日本的汉译伊索寓言
4.1 吉田松阴与《遐迩贯珍》和《伊娑菩喻言》
4.2 《伊娑菩喻言》的翻印版
5.小 结
沈国威: 《遐迩贯珍》解题
1.《遐迩贯珍》概要
2.所藏和书志
3.《遐迩贯珍》原本
4.关于《遐迩贯珍》的流传范围、发行册数及读者层
5.《遐迩贯珍》的主编及其合作者
6.《遐迩贯珍》的版面配制及文章详情
7.从《遐迩贯珍》到《六合丛谈》
8.《遐迩贯珍》传入日本及其影响
索引
凡例
汉字索引
人名·地名索引
语言索引
影印本文
内田庆市:跋
附周序
近代早期中文报刊的史料价值
——有感于《〈遐迩贯珍〉研究》(中文版)出版
周振鹤
中国近代新闻史肇始于西洋传教士,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尽管这些洋人是为了传教的需要来创办中文报刊,却给中国带来与《京报》一类古代连续出版物全然不同的新闻出版理念,并进而使国人起而仿效,开辟了一段全新的新闻史。但由于这些早期的中文连续出版物在国内保存得很少,在国外也不多见,而且往往分藏于几处不同的地方,因而对其研究有限,有的研究者甚至见也没有见到,所以连其创刊终刊年限或基本内容也很模糊。最近得见一本篇幅不小的近代出版史大事记,于《遐迩贯珍》还说是“中英对译”刊物,于《六合丛谈》则云于1858年2月停刊,隔膜之深可见一斑。因此,如果能将这些早期的中文连续出版物汇集影印出版,对于新闻史出版史研究不啻是一个福音。而这部《〈遐迩贯珍〉研究》(中文版),正是出版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遐迩贯珍》的全文复制与词语索引,以及几篇重要的研究论文的汇集。
按照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范约翰1890年所编的《中文报刊目录》,《遐迩贯珍》是晚清来华传教士创办的第六种报刊。在其前尚有《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等五种。这五种中文报刊都在国境外出版,因为传教士们当时进不了中国,只有《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一度在广州行。而《遐迩贯珍》始,则正式在中国本土出版,尽管其出版地是已被割让给英国人的香港,但连出版者自己也认为这在中国的出版物。再往后不久,《六合丛谈》则出版于上海。
这些早期报刊不但于中国新闻史出版史研究十分重要,即对中国近代史与中外文化交流史而言,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其期刊不说,单就《遐迩贯珍》而言,过去许多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其所报道的太平天国与小刀会起义事实多有重要参考价值,屡屡加以引用,足见于近代史研究的意义。而于中外文化交流史则注意到其作用的人不多,这里亦可举一例说明。关于国历史上第一首汉译的英语诗,学界莫不宗仰钱锺书先生的定论,以为是由威妥玛初译,再由董恂转译的美国诗人郎费罗的《人生颂》。钱先生在《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一文中,只说郎费罗此诗“是破天荒最早译成汉语的英语诗歌”,但究竟何年所译,则明确点出,揣其意或指在1864-1865年间。然而早在1854年9月1日出版的一期《遐迩贯珍》中,已刊载有英国诗人米里顿(按:即John Milton,译弥尔顿)自咏盲诗一首的汉译,明显早于郎费罗诗的译成汉语,至于它是不是第一首汉译英语诗歌,则未敢断言,信矣说无之难。
对于《遐迩贯珍》的学术意义与史料价值比较全面的分析,在该书前面的几篇研究论文中已有详细的阐述,读者可以从中受益。其实除了几位编著者的论文外,读者还自行发现其于自己研究有用的地方。譬如,创刊号载有唐植翻译的美国金山采金条规九则。这位唐植乍一看名不见经传,但其实却是中国早期通英文的少数人之一,是鼎鼎大名的买办唐廷枢的兄长,参订过唐廷枢的《英语集全》,此书在中国英语教育史上有特殊的地位。由这点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家族在中国早期对外接触中作用。
语词索引的重要性在今天尤其显著。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中国从西文翻译过来的新词语的研究特别注意,尤其是德国爱尔兰根大学朗宓榭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与关西大学东西文化交流研究所的学者以及香港语文学会姚德怀等人的研究都从建立第一手的词库开始,目的就是通过新词语的产生与变迁过程,来探讨新概念与新思想在中国的形与影响。这是一项长期并且有点艰巨的任务,需要沉潜的努力而不是快餐式的“科研成果”。该书的这种基础性的语词索引,就是沉潜努力的物。如果将晚明以来西方人的中文著述,以及国人有关西学的著作中所有新词语都编出索引来,那么对研究汉语史与中国思想史的人将会是很有用的工具。
研究历史要从第一手资料开始,这是人人所知的要义。到傅斯年先生那里,更是将史料的意义强调到与史学相等的地位。傅先生非不明白史料不等于史学,但矫枉必须过正,所以才积极提倡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于这一认识,中外都有人将近代早期中文报刊于以汇集重印的行动,为读者提供第一手的材料。这其中最早是1997年由黄时鉴先生整编辑,由中华书局复制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接着1999年在日本有关西大学沈国威组织的对《六合丛谈》的综合研究,并将研究论文与该期刊全文复制,加上词语索引汇为一书出版,而后在2004年,同大学的松浦章又与内田庆市、沈国威合作编著《〈遐迩贯珍〉の研究》,也是以几篇出色的研究文与期刊全文的复制及语词索引的汇集。可惜此二书都出版于日本,于中国读者而言,仍不容易看到。上海辞书出版社有鉴于此,先译出本书,接着还要将《〈六合丛谈〉の学际的研究》也翻译过来,于看不到这两种期刊的中外读者显然有莫大的便利。希望这样的好事,其他出版社也能起而仿效,那就更是读者之福气了。
(《文汇读书周报》2006/03/03, 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