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史学工作坊”之旨趣
“清新史学工作坊”是清华大学“双一流大学推进计划”支持建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
“清新史学”之名,撷自梁任公举倡之“新史学”。然如王观堂所言:“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以“清新史学”为名,非欲不究学理,徒以新奇炫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仍是史学研究根底所在。所谓“新”者,亦在万变之中。惟任公之求新精神,或能历久而弥新。新知培养,旧学商量,正是“清新史学”初志所在。
在清华历史系学术传统中,近现代史是一门重要学问。先有梁启超、蒋廷黻、邵循正等近代史学科开拓者导夫先路,又有刘桂生先生等筚路蓝缕,辟出新途。而今日在“小而精”定位下的清华“中国近现代史”,更盼望与内外友朋有更多交流,以利进步。《礼记》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贵自主,亦需砥砺切磋,此亦“清新史学工作坊”发起之本意。
发起这一工作坊,我们一方面希望能够汇聚遍布清华各院系之党史、文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近现代史”力量,另一方面更希望建立一个与国内外高校同学的持续交流机制。日积月累,沟通有无,造成一小小“学术共同体”。
我们期待能聚焦在一些具体的议题之下,作集中而充分的探讨,提倡少客套而多批评(基于学理的、建设性的),短报告而长讨论。并借由对相关文章的讨论,激发对该主题更为宏远的思考,俾使与会者于学问上均有所进益。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清新史学”也可作“清新”史学之解——无妨卸下负累,在小园之内,作尽兴言谈,自为一清新境界。这也是我们所衷心祈盼。
“清新史学工作坊”征稿启事
“清新史学工作坊”是在清华大学“双一流大学推进计划”支持下建设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清华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202201X001),旨在邀集国内外中国近现代史方向青年学生举办系列主题讨论,一同砥砺学术,交流思想。
1
组织方式
工作坊每2—3周举办一次,大致以3个月为一期。每次就一个主题征集若干篇论文,邀请相关方向之青年学者与同学共同评议与讨论。我们倡导精简报告,重在讨论,主张以基于学理的坦诚批评促进“建设”。
2
开展地点
线上线下相结合。(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调整)
3
邀请对象
国内外相关各学科硕、博研究生为主,也非常欢迎本科生加入。
4
征文范围
广义的“中国近现代史”,欢迎各学科对明清以降至当代历史问题的探讨。可以是成熟的论述,也可以是初步的草稿。
5
开展时间
第一期将于2022年10—12月举办,具体时间将分别公告。
6
征集主题
第一期根据相关同学的研究方向和提议,综合考虑清华之特点,初步在中国近现代史范围内拟定以下主题:
1、近代的动物、疾病与医疗
2、近现代的工程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利、电力、建筑、交通、通讯等)
3、“饮品”与“食物”的近代史
4、近代中国的地理、疆域与国土
5、世界与地方交互中的区域史
6、近代以来中国的体育与社会
除此之外,亦欢迎各位同学为我们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讨论主题。
欢迎国内外各高校本、硕、博相关方向同学投稿,共同参与讨论。我们将为各位与会同学发送正式邀请函,提供纪念品,若未来防疫政策允许,可为线下来清华与会的同学提供部分参会补贴。
有意参与第一期相关主题讨论者,请在10月25号24:00前将论文(可以是成熟论文,亦可是初步草稿)及个人信息(姓名、学校、年级、联系邮箱、联系电话等,附于正文之后)寄至电子邮箱:thuqxsx@163.com。本工作坊常年接受投稿与咨询,如有其他问题,亦欢迎赐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