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学术前沿与理论研究 精英观念与大众文化 学术史的追寻 文本研读与资源共享 学界动态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近世思想文化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近世思想文化史研究 >> 文本研读与资源共享 >> 资料共享与评价 >>
吕顺长:日本新近发现康有仪书札选注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22
作者简介:吕顺长,男,文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近代中日关系史。

原文出处:《文献》(京)2015年第5期 第136-143页

内容提要:
日本高知市立自由民权纪念馆所藏康有仪致山本宪书札5通,内容主要涉及戊戌政变后康有仪及其塾师山本宪等人为援助康、梁等维新变法派人物所作的努力以及康有仪在横滨《清议报》馆的工作以及回国后不久的活动等。这些书札为了解康有仪1898年春赴日后约两年间的活动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关 键 词:康有仪/山本宪/维新变法/康有为/《清议报》

日本高知市立自由民权纪念馆所藏“山本宪关系资料”①中,有康有仪、康有为、梁启超、汪康年等中国人书札二百馀通,这些书札以往国内均未见介绍。其中,以康有仪致山本宪书札为最多,共85通。这些书札除涉及康氏在日期间的活动、与山本宪交往之内容外,还有大量与康梁等变法维新派人士活动有关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本文在简要介绍康有仪与康有为、山本宪之关系的基础上,选取5通康有仪书札,予以整理考释。
康有仪(1858-?),字羽子,号孟卿,广东南海县人。祖父康国器曾任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父康熊飞亦因军功官至浙江道员。康有为称康有仪为“从兄”,两人的高祖父为康文跃。康有仪家在南海康氏家族中地位高贵,殷实富足,与康有为之关系亦甚为密切。在康有为未成名前,康有仪曾在经济上给予其诸多援助;康有为成名后,康有仪曾长期追随其后参与上海强学会等工作。然在1904年后,两人因财务争端等原因,关系恶化,康有仪甚至写密札告发康有为②。
光绪二十四年(1898)春,康有仪接受已先期赴日的康有为弟子韩昙首、罗普等人的建议,于该年正月至二月间赴日。赴日之初,与精通汉学的桥本海关关系甚密。桥本除担任过上海大同译书局总事、神户《东亚报》翻译外,还曾担任横滨大同学校日文教习和《清议报》翻译。在桥本的推荐下,康有仪从神户至大阪,入汉学家山本宪所创办的汉学私塾“梅清处塾”,随山本学习日文汉译法。
山本宪,字永弼,号梅崖,1852年出生于日本土佐藩(现高知县)。曾任工部省电信技师、《中国日日新闻》主笔等职。1883年于大阪创办“梅清处塾”,1897年来华游历,与汪康年、梁启超、罗振玉、张謇等均有接触③。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逃亡日本,与其交往甚密。著有《论语私见》、《燕山楚水纪游》、《梅清处文钞》等。
1898年12月,梁启超任主笔的《清议报》在横滨创刊后,康有仪受梁启超等人的邀请前往横滨,直至1900年1月回国,在《清议报》馆从事组稿和日文翻译,并兼任横滨大同学校的教学等工作。
本文所选注的5通康有仪书札,作于1898年9月至1900年11月之间,内容涉及戊戌政变后康有仪及其塾师山本宪对康、梁等人安危的担忧及为解救诸人所作之努力,康有仪在《清议报》馆从事翻译和组稿等工作及回国后不久的活动等。
夫子大人函丈敬禀者:
廿六日蒙夫子以敝邦之苛政,哀民生之疾苦,舍却馆事,概[慨]然起行④,联同志以倡救之。弟子切身之忧,未及扶病以追随履杖,自捐指臂,祇命豚儿同文⑤以伺候。疏略之愆,罪当万死。是晚汽车一路镇[震]动,自必甚苦,想到东京后或可无恙,念甚念甚。大同学校徐君勉⑥之信,想发后彼即前来谒见请教。世姪辈君勉等少不更事,性复率真。伏乞恕之,进而教之,幸甚幸甚。应办事宜,伏乞便宜行事。金钱不足,乞电示汇呈,应用则用,不必为弟子惜少费也。寄寓友人家不便,宜寓御料理⑦或地方稍洁者,出入宜命车,不可步行为要。近接各报,知舍弟长素⑧逃出后为英舰保护,而梁君卓如⑨则在京被缚,知友多人亦遭其害。满人辣手,可为痛伤。梁君将来不知如何。舍弟生平疾恶,获罪于巨绅不少,今后参劾廷臣甚多,诚恐买杀,均复可虑。弟子之病渐愈,知念并以奉闻。专此,敬请福安。
弟子孟卿叩禀。九月廿七晚申。
按,此札为山本宪资料C112。信封正面书“东京芝乌森町吾妻屋小林樟雄样方山本宪夫子台启”,背面书“大阪东区谷町一丁目梅清处塾康孟卿手九月二十七日发”。发信时间应为公历1898年9月27日,此时距戊戌政变仅数天,山本宪正赴东京,希望通过众议院议员小林樟雄等人的努力设法营救梁启超等人。信函中所提到的“梁君卓如则在京被缚”,或据当时日本报刊之不实报道。然查戊戌政变后不久的《朝日新闻》等报,未见类似报道。政变发生后,清廷下令在上海等地捉拿梁启超,梁启超则于八月初六日入北京日本公使馆寻求避难⑩,数日后在日本使馆的帮助下亡命日本。
廿八日下午九时接读廿七日午后四时来谕,恭领一切。弟子因病未及追随履杖,因嘱同文随从服劳,不料此人禀辞于横滨。又徐君君勉曾否同往东京招呼一切,来谕未承示及。设使夫子独行任劳,则弟子之罪益深矣。舍弟果能为英舰保出,自必先到贵邦,此是其生平所欲游而未暇者。既到后,则他日又必久留。平日获罪于巨绅权贵,今遇此事,不易遽归广东。欧洲亦是其素志也。如有确来之消息及已到步,当即飞电禀报,或与之偕来也。弟子回忆御史文悌(11)满人之奏,中有“曾赠诗与康,讽以归隐,切勿走胡走越”云云,盖满人所忌也。则其来,自应劝其改装为妥。具荷费心。君勉所见,未接信覆。今夫子联合同志,应如何办法,伏乞便宜行事,不必拘其成败也。应需费用乞随时飞示,以便汇呈为要。梁君卓如被执,尚有舍弟名广仁(12)者《知新报》(13)、大同译书局(14)总办,因事滞京,逃出、在缚,两者未知。飞电询问,未得消息。满人辣手,言之可伤。经此一挫,甚为他日之慨矣。太师母、师母均安,塾内同学安祥,知念并以奉闻。专此谨覆。恭请夫子大人旅安。
弟子孟卿敬禀。廿八灯下申。
并寄前禀匆匆,“慨然”误作“概然”,粗心之至。乞恕乞恕。
按,此札为山本宪资料C113。信封正面书“东京芝乌森町吾妻屋小林樟雄样方山本宪夫子大人安启”,背面书“大阪东区谷町一丁目梅清处塾康孟卿缄九月廿八灯九时半发”。发信时间应为公历1898年9月28日,时山本宪尚在东京活动。信函中所提到的“文悌之奏”当指1898年7月8日文悌弹劾康有为等人的奏折,其中有:“迨后许应骙等阻其在会馆聚众,又有人奏参,康有为忽到处辞行,奴才处亦两次来辞去,将回里养母,奴才当即作诗送之,讽以归隐,并有劝其切勿走胡走越之言。不意其伪为归养,以息讥弹,而暗营保荐,以邀登进,乃于辞行之日,忽有召见之事,奴才至是始觉其诈伪多端,断乎非忠诚之士。”(15)另外,信函中称“梁君卓如被执,尚有舍弟名广仁者,逃出、在缚,两者未知”,如前所述,梁启超被捕之消息不实,而康广仁则被捕后恰于康有仪写此信之日被处死。
廿八日由横滨来谕,三十日接读,恭聆一是。此变凡我同文之人莫不发指,即旅此各土之华商亦咸皆大愤。然各处来函,谓此事重大,非熟商未可造次等语,故按而未动。云台(16)乏君勉等来函,谓“近有人唆摆公使,大剖击之,欲得详报,持慎熟商,确有把握,乃敢行事,否则益重长者(17)与卓如之罪”云云。似亦言之有理,盖投鼠忌器也。顷蒙夫子以此事不忍坐视,舍却一切,挺然起舞,寄语华人,不知如何感激。惟是此间商人持重未行,若我们遽发,则两不相照,恐未尽善美。鄙见如此,想夫子必有权衡。或商办之余,将其利害刊之报章,以作棒喝,如何?专此肃覆,敬请夫子大人旅安。
弟子孟卿叩禀。
正在封函,适接读由东京来谕云云,如此办法,弟子心庶少安。谨又禀。
九月三十日二时未刻。
按,此札为山本宪资料C114。信封正面书“东京芝乌森町吾妻屋小林樟雄样方山本梅崖夫子安启”,背面书“大阪东区谷町一丁目梅清处塾康孟卿九月三十日二时发”。发信时间应为公历1898年9月30日,时山本宪尚在东京活动。此函传递了政变后不久在日华侨华人对政变的反应,以及山本宪所作的种种努力。山本宪从东京返回大阪后,还作为发起人组织设立了以“扶植清国,保全东亚大局,加深日清两国人之交谊,以通彼此之气脉”为主旨的“日清协和会”。据《日清协和会趣意书•规约》所记,任该会干事的是泉由次郎、鹿岛信成、山本宪、山田俊卿、牧山震太郎等5人(18)。后来,梁启超曾致书山本宪表示祝贺,称:“协和会之成,东方之福也。今集者几何人?不胜祝祷。”(19)康有为则在1899年3月2日所作的《答山本宪君》一诗中称:“高士山本子,遗经抱嚣嚣。吾兄从之游,陈义不可翘。慷慨哀吾难,奔走集其僚。哀我北首望,瀛台囚神尧。齐桓能救卫,我欲赋黍苗。渊明咏荆轲,我闻风箫箫。感子蹈海情,痛我风雨倐。”(20)表达对山本所作努力的感谢。
昨日付上乙函,谅邀垂览。今早接读八日来谕,并《东亚论》(21),敬悉。三期旬报已满卷发刊,留为四期续补也。多购三二报,俾易采译,极合极合。片冈君译文甚佳,惜常有方言及少见之字面,及新名物,多不能解。此间润色改削之人,无从下手改正,以至前后来文不能全录于旬报内,为憾。此后凡有此类者,敢求夫子改正之为祷。
又如地名,除素有者之外,其少见之地名及新地名,素无和汉地理公表,无从采用,原是极难之事。惟查每一汉字,即以三二假字在旁注之,以为一音。今一假字而用一汉字,不无太长,令读者奄奄欲睡。此后凡新地名、姓名之假字,宜用几个汉[字]代之,伏乞划断,或以(括弧)表名之为望。如此间上海、香港之各报全览,如于报纸上遇有“上海通信”之文,乞不必译,因其文太旧也。且以假字代以汉字,若未能真知灼见,其人地名一错,令人笑也。
弟子不得已暂去塾而来此,以接译东文而供旬报之用。每旬约字万馀,而夫子派片冈君以助之,幸甚感甚。惟每旬文字未足,则学译政治小说《佳人奇遇》四篇以充之,仍不足,则求此间教习山田(22)君以助之。今此间已散馆,而此君乡旋,则下期文字不足。敢乞转告片冈君,每旬如约译来为祷。此不得已之苦衷,伏乞原谅。
前后付上第一期第二期之旬报。弟子以一份供尊览,以一份为同门诸君览。尚馀八份,能畅销否?如阪市各人来购,不足其数,则乞示知,俾得下期如命付上也。第三期报册尾已刻其价值,今其司事拟增邮费五厘,乞一览便明。日前函问者,即此也。前后收到报费,其数虽琐碎,乞存尊处,或三月一缴,或六月及一年一缴。如全数为十金,则除代派者(23)应扣出经费二金外,其馀八金是为本报馆应得之数耳。
前后购报及士担即邮费也寄信诸费,乞记登数,以便他日送还。诸多渎扰,不胜愧悚之至。冗次专此,敬请夫子大人福安。匆匆,乞恕不楷。
弟子孟卿谨上。
正在发函,适接寄到第七号译文,慰甚慰甚。中岛(24)君应需第一册,今日即寄。其第二期旬报以后应陆续按期由此间付去否?弟子欲寄第一二两册与曾根(25)、小林(26)两先生,因不得其住址,无从寄去。有便乞示知,以便付去。又禀。太师母、师母乞代请安,恕不另肃。
按,此札为山本宪资料C119。信封正面书“大阪市东区谷町一丁目梅清处塾 山本梅崖夫子 日本横滨中国大同学校”,背面书“孟卿谨封”。发信时间为1899年1月11日。此函主要内容为与山本联系翻译稿件注意事项。受康有仪的委托,山本宪私塾的学生为《清议报》翻译了不少文稿,山本宪本人还为报刊专门撰写了一些文章。由于《清议报》的译文大多不署译者名,因此哪些译文出自山本私塾学生之手,已很难一一确认。但也有一些署名的译文或文章,如《清议报》第2期有片冈鹤雄译《俄法同盟疑案》、《极东之新木爱罗主义》,第3期有同为片冈鹤雄译《大阪朝日新闻廿四日至廿七日杂报》、《东京日本报自廿三日至廿五日杂报》等译文,《清议报》第2、4、5期连载了山本宪《论东亚事宜》的论文,其中第2期署名“梅崕山本宪”,第4、5期署名“梅生”。此外,还提到了康有仪本人“学译政治小说《佳人奇遇》”。众所周知,《佳人奇遇》为日本作家东海散士原著之政治小说,学界向来认为其翻译者为梁启超(27)。以发现此康有仪书信为契机,笔者曾在对“梁启超翻译”一说所存疑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小说为康有仪所翻译的新观点(28),可供参考。
弟子去腊去滨归港,曾具一函奉候。旋以事北上,入春抵京,已将近状奉报。中间逗留三月,探访同志,又以京备甚严,随即出游三江两湖,冀有所得。以行踪靡定,又乏善可陈,致嵇[稽]候简。弟子所到之处,虽同志多人,而内地查拿,阻力甚大,惟有静候机宜。不料北方拳匪事发,致召各国之军,皇上蒙尘,于是同志勤王之事决矣。唐才常(29)等联合长江各省举义,乃为奸党所泄,同志诸义士死者三十三人,杰士百数,同志千数。张贼(30)媚后反对,谬加罪名杀戮,想见诸报,殊令人发指。当时遍捕党人,弟子时适到沪,以寄寓不便,因于八月间即往南洋,再图后举。虽时事多艰,阻压之力太大,未敢懈也。春间蒙赐尊容、各谕及《东亚事宜》与《嘤嘤录》(31)等书,到坡(32)始接,时刻捧捅[诵],如见我夫子正襟危论,可谓明见万里,令人神气激昂,自恨才学浅薄,无以补救时艰,辜负教养,可为痛心耳。弟子在此间少住一两月,遍遊各岛,乃返广东。到时寓址有定,再行禀报也。专此。敬请崇安。并叩太师母、师母两位万福金安。
弟子孟卿叩禀。舍弟长素禀笔候安。合并禀闻。
阴历九月九日。
按,此札为山本宪资料C156。信封正面书“大日本大阪天神桥南诘东入梅清处塾山本宪夫子槟城孟卿谨上”。正面邮戳字样为“PENANG NO 8”,可知此信1900年11月8日(阴历九月九日)发自马来西亚槟榔屿。背面邮戳有“HONGKONG NO 18”和“大阪十一月二十七日”等字样,可知此信经香港后11月27日寄达大阪。此函主要披露了康有仪1900年1月离开横滨回到香港后的行踪:先在北京逗留约三个月,后因北京戒备甚严而出游三江二湖,最终因唐才常举义失败,政府遍捕党人,而于八月前往南洋。另外,据山本宪资料D-13之《嘤嘤录》所载,康有仪回香港后,曾一度居住于香港中环街市附近维盛茶叶店内。
1898年的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其经过时间虽短,但无疑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现有史料,学界对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尤其是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主要维新变法派人物的活动状况、思想观点及其所产生的影响等,已作了大量的研究。欲使研究有所突破,挖掘和利用新史料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意义上,高知市立自由民权纪念馆所藏“山本宪关系资料”中有关维新变法派人士的书札,无疑是今后有待研究者利用的贵重史料。本文整理介绍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已能约略窥见其史料价值,期待国内学界对此资料进一步重视。
①该资料2006年由山本宪后人提供,含山本宪本人作品、友人书信、各类图片等共6000馀件。2011年始,由高知大学吉尾宽教授负责组织相关研究者对这些资料开展专门研究,笔者为课题成员之一,担任康有仪书简的解读等工作。
②孔祥吉:《康有仪出卖康有为——康有仪〈致节公先生函〉疏证》,《晚清史探微》,巴蜀书社,2001年,第201-226页。
③参见拙稿《山本梅崖と汪康年の交遊》,《四天王寺国际佛教大学纪要》第45号,第29-42页。
④山本梅宪为支援康、梁等人,曾分别于1898年9月27日至10月5日、10月下旬至11月4日、1899年3月14日三次赴东京(松村末吉:《梅崖先生年谱》,非卖品,高知自由民权纪念馆藏,1931年,第32页)。此应指山本第一次赴东京。
⑤即康同文,康有仪之子。《梅崖先生年谱》载:“(明治三十年)十二月,清人嵇侃、汪有龄、康同文入予门。自此清人陆续入门。”(第31页)据曾于1896年至1900年在梅清处塾就读的川田瑞穗回忆,山本宪“明治三十年游历中国,与康有为相识。三十一年,康亡命日本时给予照料,其兄康孟卿、孟卿之子康同文曾在塾半年许”(三浦協:《明治の碩学》,汲古書院,2003年,第127页)。据《嘤々录》(山本宪资料D-13),康同文出生年月为光绪二年(1876)九月九日;另据《丁酉日记》(山本宪资料D-11),其入塾时间为1897年12月5日。而时任神户《东亚报》撰稿人的康同文(字介甫),亦与康有仪有关系。康同文在给山本宪的书信中曾称康有仪为“往夕文友唐(“康”之误,笔者注)君孟卿”(山本宪资料C205),而康有仪则在书信中称其为“舍姪介甫”或“舍姪同文”(山本宪资料C176)。可知其与康有仪之子虽同名,却是不同的人物。
⑥即徐勤(1873-1945),字君勉,号雪庵,广东三水县人。康有为主要弟子之一。此时任横滨大同学校校长。
⑦御料理,日文,指和式旅馆。
⑧即康有为。
⑨即梁启超。
⑩丁文江等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中华书局,2010年,第68页。
(11)文悌,字仲恭,满洲正黄旗人。以笔帖式任户部郎中,出为河南知府,后改御史。
(12)即康有溥(1867-1898),名字广仁,号幼博,康有为胞弟。1897年于澳门创办《知新报》,任总理,后任上海大同译书局经理。1898年入北京,直接参与维新变法活动。戊戌政变后遭逮捕杀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康南海自编年谱》:“幼博才断绝人,方就官主事,上条陈言改元、迁都事,王小航疏荐于朝。上开懋勤殿十人名单,传闻有幼博名。后以西后有变,衣带诏出,事不果。幼博之才一不展用,年仅三十二,无子,遗一女,名曰同荷,八龄耳。老母在堂,吾遂折翼,竟以吾故,致蒙大戮,白骨不归,痛可言耶!”(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第四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66页)
(13)《知新报》,1897年2月由维新变法派在澳门创办,初期由康有为胞弟康广仁任经理。初为五日一期,后改为旬刊,1900年2月后改为半月刊。直至1901年1月停刊,共刊行133期。
(14)大同译书局,1897年10月由维新派创办于上海,康有为胞弟康广仁任经理。主要编译出版各国变法之书,曾印行《大彼得变政考》、《经世文新编》、《日本书目志》、《孔子改制考》等。戊戌政变后被迫关闭。
(15)文悌:《严参康有为奏稿》,《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第四册,第485页。
(16)即韩昙首,字云台,广东番禺人,康有为弟子。曾在《时务报》任职,1897年大同译书局开设后,赴日本负责调查、采访应译之书,并请日人襄理(《汪康年师友书札》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212页)。1898年6月神户《东亚报》创刊后任撰述和翻译,译有《社会学新义》等。其妹为康有仪儿媳,与孟卿往来甚密。
(17)应为对康有为的尊称。
(18)山本宪关系资料C224,高知市立自由民权纪念馆藏。
(19)山本宪关系资料C72。
(20)更生:《答山本宪君》,《清议报》第七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91年,第441页。
(21)即山本宪论文《论东亚事宜》。详参按语。
(22)即山田夬,横滨大同学校日文教习。据山本宪资料C124显示,其为“中西牛郎之妻弟,是商人及君勉孝高等敦请者”。
(23)据《清议报》册末《本馆各地代派处》载,山本宪的梅清处塾始终为《清议报》于大阪的代派处。
(24)山本宪资料C151称“中岛君椋阴”,则此人可能是梅清处塾塾生。馀不详。
(25)即曾根俊虎(1847-1910),日本米泽藩(现山形县)人。幼名小太郎,号暗云,中国名曾啸云。官至海军大尉。曾以“兴亚会”创始人的身份,长期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与李鸿章、张之洞、孙中山等人均有交往。
(26)山本宪资料C120、C157、C192中也曾多次出现该姓,可能为同一人。然是否为与山本有深交的小林樟雄,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27)1936年3月中华书局印行的单行本《佳人奇遇》,署“新会梁启超任公著”,193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饮冰室合集》之专集第88卷收入了《佳人奇遇》,1989年中华书局重新影印《饮冰室合集》,合为12册,于第11册收入此小说。近年出版的与梁启超相关的著作,如丁文江、赵丰田等编《梁启超年谱长编》、日本人狭间直树编《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夏晓虹著《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等著作中,均未对《佳人奇遇》为梁启超所译之学说加以否定。
(28)“《佳人奇遇》の「梁啓超訳」説を覆す新証拠”,日本中国现代史研究会演讲,2012年3月18日;“政治小説《佳人奇遇》の「梁啓超訳」説をめぐつて”,“文化冲突与融合”国际学术研讨会,早稲田大学古典籍研究所主办,2013年2月2日。上述早稻田大学所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之论文集《文化の衝突と融合一東アジアの視点から一》将于2015年11月由勉诚出版社出版。
(29)唐才常(1867-1900),字伯平,湖南浏阳人。清末政治活动家。曾任长沙时务学堂教习,戊戌政变后,赴日本、南洋活动,1899年冬回沪后创“自立会”,并组建“自立军”,自任总司令,于汉口策划自立军起义,事泄被捕就义。有《唐才常集》。
(30)应指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
(31)《嘤嘤录》,山本宪创于1899年,记录门人姓名、住址、职业等。停刊年不详。现存1899年2册、1900年7册、1901年2册,另有刊年不明者2册。
(32)应指新加坡。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乔瑜: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
石川祯浩:晚清“睡狮”形象探...
王宪明:严译名著与中国文化的...
吴义雄:鸦片战争前在华西人与...
卢建荣:新文化史的学术性格及...
李国彤:妇女的“三不朽”:写...
  最新信息
张昭军: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之...
马春霞 朱 煜:由“蝇头小事...
邱志红|探索与发展之路:中国...
桑 兵:对话前贤与标高学术
新书:《陈寅恪新论》
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彰显魅力...
王汎森:跨学科的思想史——以...
王 笛|短暂辉煌:威尔逊主义...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