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侯逸峰:现存晚明史料所见叙事体系研究;指导教师:皮庆生
摘要:本文以当今留存的晚明史料为基础,对其中呈现出来的历史叙事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对东林士人主动建构晚明历史过程的分析,逐层揭开党争话语堆砌下的历史,同时分析东林与东林反对派留存史料的差异,展现出当今研究者面临的客观史料环境,为走出晚明叙事领域的东林立场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正文共分为四个章节,分别从“形成过程”、“主要内容”、“体系特点”以及“东林立场的影响”四个方面,对现存晚明史料所见叙事体系进行讨论。
从东林士人主动建构的叙事体系来看,他们从党争公共的话语中汲取养分,历经四朝,将其转化为东林独占的话语系统。将晚明历史概括为“奸贤消长”,将不同时期的政敌塑造为“衣钵相传”的小人集团,并用东林的沉浮评品国运的兴衰,实现了用“东林历史”替代“晚明历史”的目的,完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偷梁换柱之计。但这套叙事体系本质上是以道德为唯一标准,以天启朝东林殉难为历史原点,在亡国之后倒推历史的畸形体系,存在着不小的逻辑漏洞。惟其因为这套叙事体系进入了清修《明史》之中,有了官方政治权力的背书,这才有了如此垄断地位。
从晚明史料的遗留比例来看,采纳东林叙事的史料占据绝对多数。本文通过分析《幸存录》与《汰存录》的公案,展示了东林士人对非东林叙事的围攻。统计了《东林点将录》和“钦定逆案”中士人文集留存的差异,展现了双方史料保存情况的差异。同时统计了地方志中正面记载阉党士人传记的情况,揭示了现存的叙事体系吞噬其他叙事支流的情况。双方史料留存情况的巨大差异,成为了稳定现存叙事体系的压舱石,亦影响了许多学人的判断。
要之,本文通过研究现存晚明史料所呈现的叙事体系,对东林立场进行了话语构建层面和文献史料层面的批判。倡导学界在研究晚明政治史时,注意东林立场对整个叙事体系的支配级影响力,以跳出东林叙事的窠臼,更进一步廓清晚明历史上的迷雾。
关键词:历史叙事;东林党;东林反对派;东林叙事
二、齐晴:明代佛教方志序文研究;指导教师:曹刚华
摘要:佛教方志序文,是佛教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置于卷首,多以佛教方志为评论对象,多为简述修志历程与志书概况的文章。作为书序的一种,佛教方志序文多会介绍和说明佛教方志的写作缘由、编辑过程、体例内容以及对著者和作品进行品评。至明代,佛教方志序文的发展迎来变迁历程中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佛教方志序文不仅对明清文献的补遗、纠谬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研究明代佛教方志、展现明代社会思想的重要材料,为研究明代的社会史提供了独特的面向。
本文对明代佛教方志序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析明代佛教方志序文的发展动因。明代佛教方志序文不仅继承了自魏晋以来的佛教方志序文书写传统,同时在明代书籍文化活动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序文的地位上升,序文的数量激增,社会上日益作序成风。并且,在佛教方志体例基本定型后,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佛教方志序文也随之发展。加之,佛教方志序文可以提升佛寺的政治地位,增加其文化影响力 ,因而在明代也迎来了繁荣。
二、展现明代佛教方志序文的整体面貌。梳理明代佛教方志序文撰写的时间脉络,考察明代佛教方志序文的作者群体,展示明代佛教方志序文的刊刻情况。同时梳理明代佛教方志序文及其作者的地域分布情况,结合作者的籍贯以及常驻地的情况,反映明代佛教方志序文撰写的地区差异,并由此总结其分布特点。
三、分析明代佛教方志序文的行文结构和语言特点。梳理明代佛教方志序文的主要话题,依照“围绕山寺的历史、谈及个人经历、讨论具体内容”三个角度,总结出三种行文结构。并且依据内容,总结出“运用综合性的描写”、“彰显序文作者的自我表达”以及“旁征博引,元素交杂”的特点。
四、阐述明代佛教方志序文的文献价值。分析序文作为方志的“副文本”所产生的作用,体现序文具有的宣传和导读作用。关注不同的作者群体在序文中体现的思想,展现其中蕴含的作者思想。并且对明清的文集进行校勘、补遗,考察明代佛教方志序文的流传状况,从而彰显文献学的价值。
关键词:明代;佛教方志;序文;史料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