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专业概况 交流动态 新书评介 学术研究 师资队伍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 新书评介 >> 新书资讯 >>
新书资讯丨《日本所藏稀見明人别集彙刊》第一輯
来源:历史文献 作者: 历史文献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4-23

日本所藏稀見明人别集彙刊(第一輯)

陳廣宏 侯榮川  編

開本:16开  影印精装

册數:50册

出版時間:2021年3月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定價:39800.00元

書號:ISBN 978-7-5598-3624-3


作者簡介


陳廣宏,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所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案“全明詩話新編”首席專家,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副會長。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文學(元明清方向)及明代古籍整理研究。近年來亦關注中國近世文學思想史、“中國文學史”研究史及日韓中國學等方面的研究。著有《閩詩傳統的生成》《中國文學史之成立》《文本、史案與實證:明代文學文獻考論》《文學史的文化叙事》《竟陵派研究》等書,編校有《稀見明人詩話十六種》《明人詩話要籍彙編》《稀見明人文話二十種》等書。


侯榮川,玉林師範學院教授,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爲明代詩話與詩學、日本漢詩學文獻等。發表論文《胡應麟〈詩藪版本考》等,出版專著《梅鼎祚戲曲研究》《日本所編明人詩文選集綜録》,編校有《稀見明人詩話十六種》《明人詩話要籍彙編》《日本所編中國詩文選集·明代卷》《梅鼎祚戲曲集》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專案“日本所編明清詩文選集叙録、彙刊與研究”“全明詩話叙録”等,作爲子課題負責人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案“全明詩話新編”“全清詩歌總集文獻整理與研究”等。


前言


傳統的集部文獻,包括别集、總集與詩文評等類别在内,基本涵蓋了中國古代詩文研究領域的主要文獻資料。這些文獻的存量,也大致遵循時間定律,即距離當今時代越近,則存量越多。對於近世文學研究者而言,豐富的文獻資源固然使得研究可以在更爲精確和細微的層面上展開,但其複雜性却也顯而易見。


明代集部文獻雖不如清代同類文獻所存之富,却仍可謂浩若烟海。别集方面,《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録明别集約在一萬一千種,崔建英《明别集版本志》以此爲基礎,删去叢書與總集零種,約得三千五百種,復編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圖書館藏明别集,所收達三千六百餘種。《中國古籍總目》所收則有七千一百餘種,其中含中國臺灣、香港等地區及日本等域外所藏。事實上,現存明人别集尚不止上述之數字,其總量可至萬種、四千餘家。總集方面,據王文泰博士論文《明代人編選明代詩歌總集研究》統計,現存明人所編明詩總集在五百餘種(含明人所編通代總集),尹玲玲博士論文《清人選明詩總集研究》統計清人編選明詩總集七十五種;明代文章總集,據鄭雄博士論文《明人編選明代文章總集研究》統計,包括古文、四六及經義、策論諸體總集在内,現存明人所編在四百餘種,清人編選在一百種以上。相比較而言,明人詩文評著述的著録及存量要少一些,據我們調查搜輯所得,現存明人詩話(包括獨立成卷者)在二百三十餘種,明人文話則在九十種左右。


二十世紀以來,明人詩文集的影印出版,我國臺灣地區起步較早,七十年代先後有文海出版社《明人文集叢刊》、偉文圖書出版社《明代論著叢刊》等,前者收録二十九種,後者三輯計三十種。二〇一三年,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出版王國良等編輯《古鈔本明代詩文集》,收録十七種,體量均相對較小。八十年代初,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在九十年代初曾據此專門出版《四庫明人文集叢刊》影印版,收録明人别集凡二百二十餘種。此後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庫禁燬書叢刊》《四庫未收書輯刊》《續修四庫全書》等四庫系列文獻在大陸陸續編纂出版,加上《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等,所收明人詩文集,合計可得一千餘種。不過,由於衆所皆知的原因,利用《四庫》本須慎之又慎,明代文獻尤其如此。二〇一三年以來,由沈乃文教授主編、黄山書社出版的《明别集叢刊》,據北京大學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人别集,先後刊印五輯共一千八百種,在明代文學文獻整理方面可謂規模宏大。此外,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二〇一三年影印出版《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包含明人别集二百餘種,均爲珍貴善本,其中有些影印本,所據還原的底片因客觀條件限制,部分葉面模糊不清,留下些許遺憾,但仍不失爲一種很好的補充。二〇一九年,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又推出由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編集的《明代詩文集珍本叢刊》,全二百四十册,在對國家圖書館藏明人别集認真清理的基礎上,剔除已影印出版者,共收三百五十三種珍稀明人詩文集,無論數量規模,還是版本價值,均殊爲難得。


以上所影印明代集部文獻,大致構成今天明代文學研究的基礎。《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叙”云:“夫自編則多所愛惜,刊板則易於流傳。四部之書,别集最雜,兹其故歟?”相較於前代詩文集,明代集部文獻尤爲複雜。除作者不同時期刊行的詩稿文稿及自編全集外,還有他人編刊的選集、大全集等,其中既有重複之處,亦頗多異文;明清易代後特殊的政治氣氛,使得明代集部文獻受到比其他朝代更爲嚴酷的禁毁,相當數量的明人文集在國内没有藏本或藏本殘缺。明代文學文獻的這一獨特現實,需要我們在進一步加强國内所藏文獻發掘整理的基礎上,將視野擴展至域外,尤其是日本、韓國等東亞地區。


據《古事記》《日本書紀》等的記載,漢籍傳入日本最早是應神天皇時(二七〇—三一〇),王仁携“《論語》十卷、《千字文》一卷,併十一卷”貢進。至奈良、平安時代,漢籍傳入主要依靠遣唐使、留學生、留學僧和渡來人携帶而來;雖有少量作爲貨物輸入,然直至室町幕府,其數量與規模均極有限。自五山禪僧與明初的海上往來,經江户時代的長崎書籍貿易,包括明代詩文集在内的中國文獻源源不斷地流入日本,爲其公私機構所購藏。其書籍更新的速度,相比一般認爲比中國本土遲滯五十年左右的看法要迅捷得多。如日本名古屋蓬左文庫藏明崇禎六年(一六三三)長洲陳氏序刊本《陳太史無夢園集》三十四卷,其購入在寬永十三年(一六三六),自刊刻之年到輸入日本僅僅三年,兩國間文化交流之密切可見一斑。


日本所藏明人集部文獻,山根幸夫教授《增訂日本現存明人文集目録》(東京汲古書院,一九七八),在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京都大學文學部、宫内廳書陵部、日本國會圖書館、静嘉堂文庫、尊經閣文庫、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東洋文庫、内閣文庫、蓬左文庫等漢籍目録的基礎上,共編録明人文集一千七百餘種及名氏不詳者四十餘種,補遺與再補遺又收録一百餘種,總計日本所藏明人文集一千八百餘種,是目前所知收録海外現存明人集部文獻最多的目録。據我們調查,目前所知日藏明人别集總量約在三千種、明人總集三百餘種。


日藏明代集部文獻,作爲對中國藏本的補充,概括而言,有著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不少爲中國已經不存的孤本,尤以晚明時期所刊爲多。據我們統計,此類文獻,明人别集有近二百種,總集則有數十種。如日本内閣文庫藏李承芳《東嶠先生集》十五卷、張元禎《東白張先生文集》二十四卷、梅鼎祚《梅禹金詩草》二十卷、顧磐《海涯文集》十卷附録一卷等數種明集均爲孤本,《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即據之影印。明人詩話方面,如内閣文庫藏吴默《新鎸吴會元增定翰林詩法》十一卷、静嘉堂文庫藏鄭瑗《蜩笑外稿·詩話》等亦爲孤本。二是相對於中國藏本,部分日藏明代集部文獻版本更早或更爲全備。如周廷用《八厓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重刻本影印,僅七卷;日本内閣文庫藏明嘉靖十年(一五三一)刻本則爲九卷,又附《八厓緒論》四卷,較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本版本更優。又如曾同亨《泉湖山房稿》三十卷,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陳邦瞻序刊本,然僅存十二卷;日本内閣文庫、蓬左文庫、尊經閣文庫藏則均爲全本。三是明人往往有在不同時期刊行詩文稿並在晚年自編全集的習慣,早期的詩文稿與全集存在若干文本差異,對於研究作者文學觀念及表現技巧的演變具有重要的價值。日本藏有同一作家不同時期的刊本,可與中國所藏互相補充並互校,這對别集的整理尤爲重要。如日本内閣文庫藏楊一清《石淙文稿》、賀燦然《六欲軒初稿》等,國内都已不存或藏本殘缺。又如胡應麟《詩藪》,國内有南京圖書館藏少室山房本,日本内閣文庫藏亦爲少室山房本,二本均爲胡應麟自刻,而其文本差異較大,内閣文庫本爲今見最早,南京圖書館本則爲修訂本,其中異文有助於研究胡氏詩學思想演變的邏輯。


近年來,學界已愈來愈關注海外所藏中國古籍資源的搜輯整理,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明集文獻的影印出版,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代善本别集叢刊》(二〇一七),收哈佛燕京圖書館藏《鄭少谷先生全集》等二十四種明人别集;又《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清善本總集叢刊》(二〇一七),收入該館藏明清總集八十三種,其中明代三十五種。日本漢籍文獻方面,嚴紹璗先生歷時二十餘年編著《日藏漢籍善本書録》,共收録日本所藏漢籍善本一萬零八百餘種,其中明人别集一千三百三十五種,總集九十五種。二〇一七年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日藏明人别集珍本叢刊》(第一輯),收録日本多家公立圖書館藏十二種珍稀明集。這些有意識的海外專類斷代文學文獻的整理與影印出版,對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向更深層面的拓展,無疑是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今後工作的關鍵,還是要切實做好海外所藏中國古籍的調查研究,對於那些國内已不存或罕藏之本以及更爲精善完備的重要版本,要有比較準確的掌握和嚴格的甄選,方不至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文獻整理是文學研究的基礎,而文獻本身可以説就是研究的對象與内容。在二十一世紀第三個十年,明代文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向何處發展,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我們認爲,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内,明代文學文獻的整理或仍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在避免重複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情况,影印出版具有重要版本及學術價值的明集文獻。在精心比勘甄辨的基礎上,將有價值的明集按專類影印出版,無疑是構建準確、可靠、全備之明代文學文獻系統的重要步驟。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即使一些叢刊已經影印的明集,如果底本選擇不當或影印品質不高者,也可以考慮按照新時期的要求重新影印出版。至於按專題分類搜輯、影印文獻,範圍集中,相對易於窮盡而令學術含量凸顯,所謂“網羅放佚,使零章殘什並有所歸”,對於相關領域的專業利用者尤有意義。二是較大規模的明代重要詩文集的點校整理。對於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來説,雖然大量影印明集已經足以提供基本所需,但點校整理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與價值,特别是對於那些在明代各時期文學、歷史、哲學領域具有代表性與影響力的重要作家詩文集,尤需展開有計劃的文本整理,通過精選底本校本、精審校勘標點等工作,全面展現一代作家的著述面貌,且尤應側重於彙校、箋校、編年等形式的深度整理。三是大型明代文學文獻資料庫的建設,包括分批録入别集、總集、戲曲、小説、詩文評等各種文本資料。充分利用數字化的優長,窮盡性地收録各種文字與圖像資料,包括同一種著作的不同版本,收録不避重複,以獲參稽之用,並著力開發數據庫從儲存、搜檢到提供閲讀的各項功能。總之,我們主張文獻的影印與點校整理並舉,以適應不同的學術需求,並以數據庫建設作爲發展的目標。


近幾年來,我們在繁忙的教學研究間隙,利用各種赴日訪問交流的機會,穿梭於東京、大阪、京都、仙臺、福岡等地,調查、搜集當地藏書機構所藏明集文獻,在詳細考辨版本的基礎上,陸續獲得了一批日藏稀見明代集部文獻,擬分别集、總集兩類分别編集爲《日本所藏稀見明人詩文總集彙刊》《日本所藏稀見明人别集彙刊》等,令相關研究者免却遠涉重洋費力搜輯之勞,即可獲得研究所需的新文獻資料,庶幾對明代文學文化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有所助益。


本編共收録日本内閣文庫、名古屋市蓬左文庫藏稀見明人别集三十八種,以作者登科入仕時間爲序,編爲五十册。


内閣文庫爲日本國立公文書館的重要部門,是收儲和管理日本皇室及内閣機構等藏和、漢古典籍及江户幕府記録公文書等的專業圖書館,其書籍來源主要包括原幕府官庫“紅葉山文庫”和“昌平坂學問所”舊藏。


紅葉山文庫,亦稱楓山文庫,爲幕府大將軍德川家康所創立。家康重視文治,搜羅中世紀以來僧侣寺廟及幕府藏漢籍善本,同時也通過書商從中國購買書籍。德川幕府時代,實行閉關政策,僅留長崎一地作爲口岸與中國通商,大量漢籍得以輸入日本,其中文學書籍,尤其是明代别集占據了相當的比例。明治六年(一八七三),以太政大臣名義,接管紅葉山文庫。明治十七年(一八八四),更名爲“太政官文庫”,並將各官廳藏圖書集中於此。次年,廢除太政官,創設内閣制度,太政官文庫更名爲“内閣文庫”。一九五九年,日本學術會議會長建議創立“國家公文書館”,一九七一年,日本第六十五届國會批准設立國立公文書館,作爲總理附屬機構。


昌平坂學問所,亦稱昌平黌,前身爲林羅山所建弘文院。公元一六九一年,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將弘文館搬至神田湯島的昌平坂,建立以“聖堂”爲名的學問所。明治元年(一八六八),昌平坂學問所藏書爲大總督府所接管,明治四年(一八七一),改由文部省管轄,次年於昌平坂學問所舊址建書籍館,兩年後書籍館廢止,藏書遷往淺草,改稱“淺草文庫”。明治十四年(一八八一)淺草文庫關閉,其藏書轉入内閣文庫。


今内閣文庫藏書,還有一部分來自於毛利高翰獻納佐伯文庫藏書。毛利高標(一七五五—一八〇一),字培松,六岁成爲佐伯藩第八代藩主。高標以博雅著稱,購買了大量漢籍。天明元年(一七八一),設立佐伯文庫,藏書達八萬餘卷。高標死後,第十代藩主毛利高翰於文政十一年(一八二八)將文庫部分藏書獻於幕府,其中經史子集八百零八部一萬四千二百册、道藏經籍四千五百帖,收藏於紅葉山文庫,其餘圖書歸昌平坂學問所。


蓬左文庫是以尾張德川家舊藏爲中心,收藏和、漢優秀古典籍的公開文庫,與内閣文庫有著較深的淵源。


元和二年(一六一六),德川家康去世。其駿河文庫之藏書,部分送至江户城紅葉山文庫,其餘分别讓與尾張義直、紀伊賴宣、水户賴房三家。義直年長,且敏而好學,所得書最多也最精良,共約三千册,稱爲“駿河御讓本”。以此爲基礎,建成尾張藩御文庫。此後,以歷代藩主的書籍收集爲中心,御文庫藏書不斷擴大,至幕府末期,藏書數量已達五萬件。明治維新後,約有三分之一的御文庫藏書流出,但也補充了以“御記録所”爲首的尾張藩政府機關、别邸藏書。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第十九代户主德川義親將其藏書稱爲“蓬左文庫”。


本編所收三十八種明人别集,均爲江户時期傳入日本的珍稀文獻。其中三十二種爲海内外孤本;其他如俞大猷《正氣堂集》、謝汝韶《天池先生存稿》、馮時可《馮玄岳金昌稿》、戴士琳《剡山堂稿》、陸卿子《玄芝集》、鄭經《東壁樓集》等六種,雖非孤本,但也是稀見文獻,具有重要的版本價值。


謝汝韶《天池先生存稿》,今知僅存内閣文庫、蓬左文庫二本;陸卿子《玄芝集》、戴士琳《剡山堂稿》,亦僅内閣文庫各存二部。此三種别集之各本,或爲同板,或爲初刻、後刻,本編在比勘基礎上選擇較優之本影印。


俞大猷《正氣堂集》,除蓬左文庫藏本外,中科院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湖北省博物館、日本内閣文庫亦有藏本。蓬左文庫與内閣文庫藏本,均有缺葉。


馮時可《馮玄岳金昌稿》,除蓬左文庫藏十卷本外,中國國家圖書館、浙江圖書館、臺灣圖書館藏有《金閶稿》二卷本,此本卷一《辨辨奸論》《明故太孺人張母行狀》二篇十卷本無,餘皆見於十卷本。


賀燦然《六欲軒初稿》,除内閣文庫藏本外,平湖市圖書館亦有藏,二本爲同板,平湖本存二册。又杭州圖書館藏《六欲軒稿》六册,爲萬曆二十三年(一五九五)至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間所作詩文。其中又含《六欲軒初稿》之“書戊”“書己”“書庚”“書辛”四卷。另,北京大學圖書館藏《五欲軒稿》不分卷,一册,收五言古、五言絶句、五言律、五言排律、七言律、七言古、七言絶句、七言排律等諸體詩。北大本《五欲軒稿》,《明别集叢刊》第四輯已影印。本編除收入内閣文庫藏《六欲軒初稿》,亦附收杭州圖書館藏《六欲軒稿》,則賀燦然詩文集大致全備。


《東壁樓集》,内閣文庫著録作朱由榔著,然作者實爲鄭經。是書臺灣圖書館亦有藏本,與内閣文庫本爲同板。


有明一代尤其是晚明,布衣山人與閨秀釋道等作者逐漸增多並受到重視。如陳繼儒隱居昆山,杜門著述,而“性喜獎掖士類,屨常滿户外,片言酬應,莫不當意去”(張廷玉《明史》卷二百九十九),儼然文壇主盟。但不論是三楊爲代表的臺閣文學,還是李、何、王、李等郎署官員所代表的復古文學,抑或公安、竟陵的性靈文學,就整體而言,明代文學的主體部分仍然是由有過仕宦經歷的群體所構成,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明代文學的基色。本編所收明人别集,在甄選珍稀文獻基礎上,優先選擇了有登科入仕經歷者的著作,作爲明代文學文獻的重要補充。如楊一清,曾爲陝西三邊總制,累陞至太子太師特進左柱國華蓋殿大學士,其才一時無兩,或比之姚崇。然其詩文集,今國内僅見詩稿,《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七十五著録《石淙稿》十九卷,亦有詩無文,則清中期時,《石淙文稿》已甚罕見。本編所收日本内閣文庫藏《石淙文稿》十四卷,以時編次,包括序、記、墓志銘、奏疏等文體,對於研究楊一清本人及明代中期的文學、歷史等都有重要的價值。其他作者,既有六部官長,如南京工部右侍郎方九功、刑部侍郎贈刑部尚書丁啓濬、兵部侍郎徐必達、刑部侍郎王命璿、禮部侍郎贈禮部尚書朱之蕃等;也有地方大員,如福建總兵官俞大猷、湖廣參政馮時可、貴州按察使蘇濬、江西按察司副使楊瞿崍、吉府左長史謝汝韶等;也有六部郎官,如工部員外郎王朝佐、驗封司員外郎賀燦然、户部管倉分司郎中劉戡之、兵部司務鄭燠以及像都督僉事李宗城等其他院寺官員;下層地方官員,如穎上教諭何司明、石城令繆一鳳、六合知縣宋鑒等。這些作者,部分曾在明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如楊一清不僅是明中期軍政重臣,亦是成化、弘治間文學復古的引道者。又如馮時可,於晚明享有文名,欲與鄒迪光主盟文壇,何三畏稱其“所爲詩若文雄奇骯臟,欲吞雲龍星宿而納之胸中,卒與楊用修太史並稱兩寓公也,亦足千古不朽哉”。陸明輔、陸卿子雖未仕宦,但亦是明末重要的文人。陳繼儒稱陸明輔“短賦古詩,實有漢魏風格,次亦不失六朝、初唐”;陸卿子以書名、詩名並重,時稱“陸大家”,與友徐媛稱“吴門二大家”。其他各人,或者並不以文學名世,但其創作也是明代文學史的重要組成。


從内容看,本編所收各集,基本均有序跋,其中多者十數篇,如《瓿餘》共十九序;其他如《南州草》共七序,《繆丁陽詩文集》五序。這些序跋,或叙作者生平,或叙編集刊行傳播之况,或評文論詩,是研究明代文學史、書籍史、批評史的重要資料。其中部分序跋,或作者已無本集傳世,孤篇僅見;或未見收於撰者本集,如徐夢華《奣爾樓遺稿》四卷,卷首序一《奣爾樓詩草叙》,屠隆撰,不見於屠氏今傳《栖真館集》等。這些都是明代文學文獻的有益補充。


本編所收各明人别集,基本爲明清時通過貿易傳入日本,如馮時可《馮玄岳金昌稿》爲寬永六年(一六二九)買本,繆一鳳《繆丁陽詩文集》、沈鈇《浮湘集》爲寬永七年(一六三〇)買本,蘇濬《三餘集》爲寬永十年(一六三三)買本,謝汝韶《天池先生存稿》爲寬永十三年(一六三六)買本。這些書籍購藏的信息,對研究中日文化交流也頗有意義。據大庭修教授研究,“早期唐船以福建船居多,以後江浙口船占優”(大庭修《江户時代中國典籍流播日本之研究》,杭州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第二十四頁)。本編所收各集三十八種,共三十六位作者,從籍貫看,其中福建十三人、浙江七人、江蘇四人、上海二人,山東、湖北、江西等各一人。雖然這些文獻衹是偶然的聚合,但却也真實反映了當時中日貿易中口岸在地物産和文化産品輸出的優勢。


本編所收各集,部分原本有缺葉的,一般在正文處標注;葉面次序顛倒的,直接加以調整,不再專門説明;原本未標明卷次但實際有起止的,爲便於使用,正文中補明卷次,卷數加圓括號,以區别其他。


本編所收各書,均已獲得藏書單位出版許可,尤其要感謝名古屋市蓬左文庫及ナカシャクリエイテブ株式會社的支持;搜求諸書時,又得到大阪大學淺見洋二教授、早稻田大學内山精也教授、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臺北“中研院”博士後陳雅琳女史、玉林師範學院張家維副教授,大阪大學研究生劉瑩、張雅琳及復旦大學研究生龍飛宇等多方面的幫助,一併謹致謝忱。


陳廣宏 侯榮川

二〇二一年辛丑歲春仲


總目錄


第一册

石淙詩稿十九卷石淙文稿十四卷(石淙詩稿卷一至十二)


第二册

石淙詩稿十九卷石淙文稿十四卷(石淙詩稿卷十三至十九、石淙文稿卷一)


第三册

石淙詩稿十九卷石淙文稿十四卷(石淙文稿卷二至九)


第四册

石淙詩稿十九卷石淙文稿十四卷(石淙文稿卷十至十四)王蛟川詩稿四卷(存卷四)梅花擊缶集一卷


第五册

正氣堂集十六卷征剿古田事略一卷鎮閩議稿一卷餘集五卷續集七卷洗海近事二卷(卷一至九)


第六册

正氣堂集十六卷征剿古田事略一卷鎮閩議稿一卷餘集五卷續集七卷洗海近事二卷(卷十至十六)


第七册

正氣堂集十六卷征剿古田事略一卷鎮閩議稿一卷餘集五卷續集七卷洗海近事二卷(征剿古田事略、鎮閩議稿、餘集、續集卷一)


第八册

正氣堂集十六卷征剿古田事略一卷鎮閩議稿一卷餘集五卷續集七卷洗海近事二卷(續集卷二至七、洗海近事)


第九册

繆丁陽詩文集八卷續稿二卷附録三卷


第十册

宋子明小集二卷天池先生存稿十六卷


第十一册

馮玄岳金昌稿十卷(卷一至四)


第十二册

馮玄岳金昌稿十卷(卷五至十)


第十三册

悦偃齋文集三十三卷(卷一至九)


第十四册

悦偃齋文集三十三卷(卷十至十八)


第十五册

悦偃齋文集三十三卷(卷十九至三十三)


第十六册

浮湘集九卷(卷一至五)


第十七册

浮湘集九卷(卷六至九)


第十八册

三餘集三十五卷(卷一至七)


第十九册

三餘集三十五卷(卷八至十四)


第二十册

三餘集三十五卷(卷十五至二十六)


第二十一册

三餘集三十五卷(卷二十七至三十五)


第二十二册

息機堂稿十卷劉喜聞先生集十二卷(卷一至二)


第二十三册

劉喜聞先生集十二卷(卷三至十二)


第二十四册

剡山堂稿十二卷


第二十五册

六欲軒初稿十九卷附六欲軒稿不分卷(卷一至七)


第二十六册

六欲軒初稿十九卷附六欲軒稿不分卷(卷八至九)


第二十七册

六欲軒初稿十九卷附六欲軒稿不分卷(六欲軒稿)


第二十八册

槃阿集五卷補遺一卷續稿一卷附刻一卷天倪子集二卷


第二十九册

平圃詩集四卷


第三十册

南州草三十四卷(卷一至五)


第三十一册

南州草三十四卷(卷六至十)


第三十二册

南州草三十四卷(卷十一至十四)


第三十三册

南州草三十四卷(卷十五至十八)


第三十四册

南州草三十四卷(卷十九至二十三)


第三十五册

南州草三十四卷(卷二十四至三十)


第三十六册

南州草三十四卷(卷三十一至三十四)


第三十七册

竹林園行記九種九卷(東山草、南枝集、浮雲編、淮北吟、星查注、西征紀、關中轉)


第三十八册

竹林園行記九種九卷(吴游稿、一石言)北征稿一卷括蒼游一卷張孺愿詩略四卷司光集一卷


第三十九册

静觀山房詩稿不分卷(一至二册)


第四十册

静觀山房詩稿不分卷(三至四册)咏物詩一卷奣爾樓遺稿四卷


第四十一册

栖霞山人石室稿十六卷(卷一至八)


第四十二册

栖霞山人石室稿十六卷(卷九至十六)


第四十三册

玄芝集四卷長梧集不分卷(一至二册)


第四十四册

長梧集不分卷(三至四册)


第四十五册

長梧集不分卷(五至七册)


第四十六册

李汝藩詩稿四卷續稿四卷(李汝藩詩稿、續稿卷一至三)


第四十七册

李汝藩詩稿四卷續稿四卷(續稿卷四)東壁樓集八卷


第四十八册

爾是園集九卷燕筑後吟一卷之楚吟一卷


第四十九册

南游稿一卷游越吟一卷存懶草一卷五石居詩五種五卷


第五十册

瓿餘七種七卷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杭州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煌煌巨著...
中国省别全志(全50册)
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点专业主文...
《客从何处来》专家手记系列之...
2014年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
2014年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
王余光、钱昆:《张舜徽先生学...
中国历史文献学史
  最新信息
2021年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
新书推荐|张仲民《出版与文化...
何朝晖丨福建刻书史研究的新创...
石鹏丨《历代名臣奏议》的编纂...
2021年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
新书推荐|《阮元集》
新书资讯丨《日本所藏稀見明人...
新书推荐|胡祥雨:《百年清史...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廖菊楝>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