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经济、文化与学术风气的交融,加之某些卓尔不群、有超前思想的英才引领,便形成一时代独特的学术。清代继承历朝文化与学术,在经学、史学、诸子学、诗文、小说等各领域都有超越前代的傲人成就,而其中最显著也最值得称道的是经史考证之学。浩瀚的经史考证著作中,又以经学的辑佚、考订、诠释居其大宗,辑佚、考订、诠释是乾嘉汉学、朴学,亦即考据学的特征。乾嘉以前,承宋元明三代理学余绪,有大量阐述、发挥、补充、订正程朱理学的著作;乾嘉以后,西学东渐,为挽救颓运的经世意识兴起,也出现大批今文经学论著。总之,有清一代二百七十年中,辑佚、考证、阐发、诠释儒家经典的论著,若从方志艺文中统计,可谓汗牛充栋,无法确计其数,然就有纸本存世者而言,亦有数千上万种之多。
在墨笔手书、枣梨镌刻的年代,著书不易,雕版不易;加之人有寿夭修短、穷通贫富,保存不易,梓行亦不易;复以幅员辽阔,山川阻隔,流通不易,切磋更为不易。因而流传下来的数千上万种经学论著,既是作者们毕生钻研经典之结晶,也是他们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更是有清一代整个学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即今上距清末宣统一百余年,上距清初顺治已380年,所留存的经籍绝大部分是木刻线装,至今多已列为善本与准善本,尤其是近数十年来为拍卖行所炒作,线装古籍等同文物,身价百倍千倍,即使不入市场之古籍,散在南北各地,弆于公私藏家,一睹丰采不易,阅读研究不易,比勘异同更为不易。至于那些未曾刊刻的稿本、抄本,价值更在刻本之上。当然,自《四库全书》以下,不断有专业和综合性丛书之编纂,已搜集汇辑了相当一部分经学著作,学者手此一编,额手称便,但与清代全部经学论著相比,毕竟只占一小部分。
汇辑丛书,始自赵宋。清初徐乾学助纳兰容若编纂《通志堂经解》,收书一百四十种,清代著作仅容若一二种而已,但确实已开启经学丛书编纂之先河。之后吴志忠《璜川吴氏经学丛书》、何元锡《何氏丛书》、汪之昌《经学五种》、钱仪吉《经苑》等竞相仿效,惜所收不多,影响甚微。唯道光九年阮元督粤,刻成《皇清经解》一千四百卷,收七十三人183种经学著作,学林称便,后劳崇光补刊7种。光绪间王先谦视学江苏,继踪阮志,又刻成《皇清经解续编》209种一千四百三十卷,与阮刻前后辉映,溉泽学林甚巨。但合计两编所收,不过四百种而已。2011年齐鲁书社影印由刘晓东、杜泽逊所编《清经解三编》,增收65种,2016年又出版《四编》,收书50种,合阮、王二编,共得500多种。
乾隆年间所编《四库全书》,理应收入顺、康、雍、乾的经学著作,由于统治者文网严苛,不少著作被打入禁毁之列;又因著作过多,筛选删汰,置于存目,其甄别后收入清人之著作计:《易》类49种,《书》类16种,《诗》类23种,《周礼》类7种,《仪礼》类15种,《礼记》类9种,三礼总论类4种,通礼与杂礼类4种,《春秋三传》类29种,《孝经》类3种,五经总义类13种,四书类16种,乐类13种,小学类20种,总计221种。《四库禁毁丛书》案禁毁书目搜辑,惜颇多散佚,其编入经部之清人著作仅8种,《续编》经部夹杂科举时文选编,亦仅有10种。《四库存目丛书》希望将当时未收者收齐,但限于各种因素,所收清人经学著作有:《易》类77种,《书》类29种,《诗》类23种,《周礼》类10种,《仪礼》类5种,《礼记》类11种,三礼总论类17种,《春秋三传》类46种,《孝经》类10种,四书类33种,乐类12种,五经总义类10种,小学类17种,总计300种。三者相加得539种。
世纪之交出版的《四库未收书辑刊》,系循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由伦明、柯劭忞、江瀚、傅增湘等著名学者所拟《四库未收书分类目录》辑编。《辑刊》在编纂时,《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工作已展开,故其剔除与《四库》和《续修四库》相重之书,分为十辑。前四辑收经部书较多,后六辑每辑仅十数种,计《易》类55种,《书》类37种,《诗》类32种,三礼及三礼通论类较少,共33种,《春秋三传》类仅22种,而小学类有50种。十辑总计收274种。
上世纪末开始编纂,本世纪初完成的《续修四库全书》,原则上甄采《四库全书》未收者,个别因版本优劣、残缺完整等因素,有少量重复。所收清人之著计:《易》类155种,《书》类71种,《诗》类82种,《周礼》类47种,《仪礼》类44种,《礼记》类28种(附《大戴礼记》13种),三礼总论类25种,《春秋三传》类105种,《孝经》类8种,《论语》类23种,《孟子》类10种,《大学》《中庸》类18种,四书类28种,五经总义类56种,乐类24种,小学类243种,合计980种。
将《四库》系列所收清代经学著作相加,得1793种。以此校核《清经解》四编所收500余种,绝大部分相重合,少数出于两种系列之外,总其所得,仍不足2000种,与今存清代经学著作相较,仅五分之一左右,远远不能反映清代经学之全貌。即使将近数十年高校和各大图书馆编辑出版的多种稿抄本丛书中经部文献统计增入,数量仍很有限。就以台湾严灵峰所编《无求备斋易经集成》《无求备斋论语集成》为例,此为严氏针对诸子所作集成之著,统包各个朝代,并非专收清人著作。其《论语集成》收308种,所涉及清人著作,即使将马国瀚辑佚种类合计,亦仅61种,而清代《论语》约有284种;其《易经集成》收362种,关涉清代者,即使将黄奭辑佚种类计算在内,也只有175种,而清代《易经》著作多达一千数百种。可见虽说是“无求备”,实在是个人力量难以求备,无法求备,只能借助集体力量,方有可能求其全备,至少可以接近全备。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学术,一时代也必须有一时代的学术史。要写出一部全面而完整的清代经学史,必须有无数学者先期研究清代经学著作,由点成线,由线成面,亦即由人而派,由派而地域,最后汇集以观其发展,著成断代之史。就这种要求而言,仅凭现今五种四库系列和四编《清经解》及少量稿抄本丛书中所收经学著作,加之各自在有限范围内允可见到的单独出版、影印的论著,既远远不够,亦耗时费日。举例而言,如禘祫之礼,自郑玄著《鲁礼禘祫义》后,其内涵一直争论不息。《清经解续编》收有毛奇龄《郊社禘祫问》一卷、惠栋《禘说》二卷、胡培翚《禘祫问答》一卷,即此三种虽亦可概见清儒意见,但李塨有《禘祫考辨》一卷(《颜李丛书》本),程廷祚有《禘祫辨误》一卷(道光五年刻本),孔广林有《禘祫觿解篇》一卷(《孔丛伯说经五稿》本),崔述有《经传禘祀通考》一卷(《崔东壁遗书》本),皮锡瑞有《鲁礼禘祫义疏证》一卷(《师伏堂丛书》本),龚景瀚有《禘祫考》一卷(抄本藏福建图书馆),观颒道人有《禘说》一卷(抄本,藏南图),计七种。《四库全书》收毛著,《续修四库》收惠、胡二书,与《清经解》重复。可见近期所编,仍以常见为主,更不可能覆盖清代全部经学著作,要全面了解清儒对禘祫的研究,还必须南北搜寻,但二种抄本,未必皆能一睹遂愿。又如研究清代三家诗者,近二三十年来不乏其人,最初多集中在范家相、陈寿祺陈乔枞父子、王先谦几种,反复阐述,原地打转。原因就是范书收入《丛书集成初编》,陈书收入《清经解》,王书已有点校本,其他多深藏不易一见,故硕博士论题只能选常见者研究。随着古籍总书目出版,各大图书馆新编古籍和稿抄本丛书的影印,研究视野和范围大幅度拓展。其总论三家诗者涉及到阮元、冯登府、徐堂、朱士端、周曰庠等,而专论《韩诗》者有沈清瑞、宋绵初、臧庸、钱玫、郝懿行、姚东升、蒋曰豫、陶方琦、顾震福等三十余种。有的甚至普查目录书,搜辑数十种列成著述表。据笔者所知,清代究心三家者无数,或间论于《毛诗》著作,或写成短篇收入文集,其著成专书者亦有六七十家之多。最新之三家诗研究专著,目录上几可以搜辑无余,而论述中仍有详略之缺憾。这可能因为有些著作简略,乏善可陈,但也有某种稿本、抄本难见,只能根据目录和提要概述。对比禘祫之礼和三家诗研究,可见提供文本,是推进研究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经学中有许许多多的公案,清代学者或多或少多有探考,而《四库》和《经解》系列仅收一二而遗却其余者不啻十百。近十多年来,各种数据库建成并开放学界,但数据库的初建,也必须是从常见常用书做起,至少从目前所见,还是与《四库》《经解》系列重复为多。要继续拓展收入范围,一是受制于资金、人力,二是牵涉到馆藏的签约,进展需要时间。至于某些著名图书馆已开放网上的资源,但并非所有图书馆馆藏都有开放,找寻数据,仍会有东缺西,且亦并非所有学者都会自如应用。所以,至少就当今而言,编纂纸质的丛书仍然还有必要。在丛书编纂方兴未艾的当今,放眼历代文学与历史,自先秦汉魏两晋南北朝之文,顺次而下之《全隋文》《全唐文》《全唐文补编》《全唐诗》《全五代诗》《全宋文》《全宋诗》《全辽文》《金文最》《全元文》等已先后编成,有的还在续编甚至重编,如已出版的《全唐文补编》《宋文录遗》,将完成的《唐五代诗全编》等,皆在日臻完善之中。清代词学已有《全清词·顺康卷》《顺康卷补编》《雍乾卷》,文章已有《清文海》108册和《清代诗文集汇编》800册,后者更收4000余部,可谓大观。最近又有《国家图书馆藏清人诗文集稿本丛书》陆续影印,清代集部亦越来越成气候。历史方面,仅就清代而言,诸如会典、实录、传记、档案、日记书信,乃至官员履历和荒政等都已汇编成丛书出版,返观经学著作之汇集,台湾自2006年开始编纂《民国时期经学丛书》,至今已出版5辑300册,收民国时期经学著作600-700种,为研究民国经学提供了很大便利,而为数最多且最具价值的清代经学著作,至今未见有大型的汇编计划。究其原因,自民国初年废经之后,经学被分解到文史哲各学科中去,几近消亡,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研究中,没有经学的内容。上世纪八十年代,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正续清经解》影印出版,推动了经学的研究。三十多年来,经学的研究已遍及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研究清代经学的著作也层出不穷,但因经学还没有恢复其独立的学科名称,故用“经学”来命名的丛书编纂尚未进入出版人的视野,深入到学者的意识,而只能因袭“清经解”的名称,以三编、四编或“类编”的名义编辑清代经学著作。
清代经学著作数量浩瀚,散在各大图书馆,总数无法估算。经近一二十年全国古籍摸底普查和古籍目录的编纂,其总体面貌大致已经呈现。据《中国古籍总目·经部》作粗略而不完全统计,《易》类约一千几百种,《书》类七百余种,《诗》类八九百种,《周礼》《仪礼》《礼记》各二百多种,三礼总义近三百种,《春秋》及三传八百余种,《孝经》一百四十余种,五经总义六百种左右,四书和四书总义一千一百余种,乐类一百种,小学书二三千种。除却小学书不计,约有近七千种(6866)。再将与《四库》和《清经解》系列相重者减去,约有五千种左右。这五千种著作是我们全面认识清代经学既不可忽视、也无法逾越的宝贵文献。
我自四十多年前接触、阅读《清经解》,涉猎清代经学始,始终关注清代经学目录和著作,关注新出的经学研究成果,关注台湾经学研究的动向。深切感到,要深入研究清代学术史,首先要研究清代的经学,要深入研究清代经学,必须全面掌握清代经学研究的成果,具体而言,大到每一经,小到每一篇,每一句一词,清人有那些见解。尤其是那些经学上久讼不决的公案,更是要全面了解清代学者研究已经深入到何种程度。举一个小小事例,方今出土的儒家简牍越来越多,学者群起而考释,竞相创立新说希冀形成定论,为追求、讲究学术规范,多要提及某人先立某说,某人继出某说。但有些与经学相关的解说或训诂,其实清代学者早已有创说,甚至已成常识,只是这些成果沉埋在稿本、抄本中,有的虽已刊印成书,也未被《四库》和《清经解》系列以及其他丛书影印,沉睡在图书馆的库房中。即使已经被《四库》和《清经解》系列丛书影印出版,也未必被现在的学者所披阅检视利用。因此,无论从认识、梳理清代经学研究成果,探索清代经学史或学术史,还是利用清代经学研究成果佐助层出不穷的出土文献考释,当今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在《四库》和《清经解》系列所收之外,编纂一部大型的清代经学文献丛书。
笔者认为,现今编纂清代经学文献丛书,可谓正当其时,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适时性
民国初年废经令下之后,经学退出学校课堂和读书人案头,不久便被文史哲消解,就此偃息七八十年,虽有某些地区因学风和个人凭兴趣钻研研究,终未形成大的气候。2017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两办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预示着一个全面正确评价传统文化的新时代的来临。2022年,两办又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更具体地提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经学,经学的重心时代是汉、唐宋和清,尤以清代成就为最多且重要,所以编纂清代经学文献丛书,完全符合两办《意见》的精神。
二、必要性
民国废经之后的一百年中,大陆几乎没有编纂过经学类丛书,唯1988年拼合影印《正续清经解》后,一再重印、类编和续编三、四两编,即使加上《四库》系列所收,数量仍然有限。台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重视经学,研究经学,影印经学丛书,但因局居一隅,除《文渊阁四库全书》和部分善本之外,藏量亦有限。由此造成学人研究和硕博士做经学论文,选题大多局限在《四库》《经解》系列和其他影印出版的经学著作,其论文所参考和引用的书目,亦不出上述范围之外,偶有溢出其外者,实在是凤毛麟角。研究主要凭借人的思考,而思考需要藉助实际的书籍材料,没有书籍,思想很可能成为空想。空想是考证学的大忌,即使不幸而言中、自以为是新说,也可能是前人已有发明的陈见,这同样背离学术史的客观。所以,很有必要选辑清代经学文献,分类汇编,影印出版,供学界使用,以配合两办《意见》的精神,切实推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
三、可行性
当下编纂清代经学文献丛书,有很大的便利性和可行性,此可从搜集、经费和影印制作三方面谈。(一)阮、王刊刻《清经解》时代,作者天各一方,著作搜集仅靠学术圈中师友传闻介绍,艰辛可想而知。民国时代,公私馆藏目录均是抄本卡片,查阅极为不便。方今古籍普查工作基本结束,古籍总目已经编成,95%以上的清代经学著作馆藏已清楚明了,可以一索即得。(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社经费紧张,学术书出版困难。现今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有有识之士的财团扶持,凡有益于学术,有益于社会的学术书都能得到各方面的资助。(三)刻本时代,汇辑丛书须重新刊刻,殊为不易,《清经解》正续编确实功在千秋。铅字排版年代,虽较版刻容易,也确实费工费时。在影印技术飞速发展以致今日的计算机时代,一切可以在计算机上拼版修图,直接上机印刷,便捷快速,省工省时。
四、延展性
清代经学文献丛书以分类为基本形态,编成之后可以进一步做成数据库。由于是经学专业分类的数据库,其对经学专业学者而言,利用价值和利用率会远远超过综合古籍的数据库。《四库全书》《四库未收书辑刊》和《续修四库全书》三种大型丛书,虽然基本网罗了清代以前,尤其是乾隆以前的古籍,但还是有所遗漏。乾隆以后的古籍未被收入的则更多。要较好地保存古籍,利用古籍,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和整体性,编纂一部《三修四库全书》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编纂《三修四库全书》,则《清代经学文献丛书》略经拣择,即可作为“经部”的基本构架,无须重新收辑另起炉灶。故编纂清代经学丛书,也是为《三修四库全书》作准备。
承蒙《文献》编辑部邀约参加“文献学的未来”研讨座谈会,谨将十多年前写成的设想文字,结合新的形势重新整理修正如上,以求教于学界。
【作者简介】
虞万里,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敦和讲席教授,《经学文献研究集刊》主编,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榆枋斋学术论集》《上博馆藏楚竹书〈缁衣〉综合研究》《榆枋斋学林》《高邮王氏著作疑案考实》等。
〔注:本文发表于《文献》2023第6期,引用请以该刊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