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阅藏知津(中国佛教典籍选刊)
定价:98元
作者:(明)智旭撰 杨之峰点校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5-3-1
ISBN:978-7-101-10732-6
版式:繁体竖排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码:全两册
内容简介:
佛教经录的新创获 阅读佛经的入门书
本书四十八卷,共著录、讲解佛教经籍1700多部,把全藏分为经藏、律藏、论藏、杂藏四个部分。具体而言:(一)经藏,分为大乘经(按天台宗五时判教的顺序来分,即华严、方等、般若、法华、涅槃)976部,小乘经211部。(二)律藏,分为大乘律30部、小乘律61部,并附疑似杂伪篇。(三)论藏,分为大乘论与小乘论,前者又分释经论71部、宗经论117部、诸论释32部;后者共有47部,作者各有西土(印度等)、此方(中国)之别。(四)杂藏,计有西方(外道、疑伪经)48部与此土(忏仪、净土、台宗、禅宗、贤首宗、慈恩宗、密宗、律宗、纂集、传记、护法、音义、目录、序赞、法事、应收入义)167部。另于卷首有总目录四卷。
网站编辑推荐:
《阅藏知津》是明代高僧智旭编纂的一部佛经目录学著作。它首次改变了自唐代智升所撰《开元释教录》以来的佛典编目分类方法,建立更加详备的分类体系;改变《开元释教录》单译本、重译本各自排列的编排方式,合单本、重本于一处,使一经不再分散各处;改变以往解题目录单部解题的做法,对重译本分组做题解。本书对于后来大藏经类的编纂发生了相当的影响,在佛教目录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学术地位。本书自问世以来四百多年,久负盛名,当代的佛教徒都视本书为佛经入门导论。
版本和整理情况:
本书最早版本是康熙三年夏之鼎刻本(后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其后乾隆五十七年北京觉生寺翻刻,没有做任何修改;光绪十八年金陵刻经处重刻,增补了最后几十种书的作者(曾收入《佛藏要籍选刊》、《佛藏辑要》)。民国二十年商务印书馆据金陵本排印,流传不广。2009年中国书店出版的《佛学工具书集成》收入排印本,没有说明底本,从版式看当即商务版。2001年线装书局出过一个标点本,质量不可靠,且印量五百册,影响不大。
此次整理,以金陵本作底本,参校康熙本和乾隆本,有疑问的地方再参考《大正藏》本,每卷出校记;另附清人序跋、智旭传记、今人(梁启超、印光、姚名达、吕澂)论述三方面资料,以及佛典索引和译者、著作索引。
中华书局此次出版的点校本,可以说是《阅藏知津》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的整理,文字更精审,使用更方便;书后附录的相关资料,尤其是两份索引,突出显示了此整理本的学术含量和实用价值。
作者简介
智旭(1599—1655),明代高僧,吴县(今属江苏苏州)木渎人,俗姓钟,字蕅益,号八不道人。由于晚居灵峰(浙江杭县)建寺、创社、著书,故世称灵峰蕅益大师。智旭与憨山、紫柏、莲池并称明末四大高僧。
智旭尝学华严、天台、唯识,欲统一禅、教、律,综合佛教诸家体系,惟于实践上侧重念佛,并兼治儒家、景教,主张融合佛、道、儒三教。著作极多,弟子收作宗论与释论两类。前者即《灵峰宗论》十卷,收入智旭一生所有杂著;后者即《灵峰释论》,包括《阿弥陀经要解》、《周易禅解》、《阅藏知津》、《楞伽经义疏》、《般若心经略解》、《法华经会义》、《梵网经合注》等阐释经论的著作四十七种,计一百九十一卷。
整理者杨之峰,男,1968年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从1991年起,在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从事古籍整理工作。现任研究馆员。出版著作多种。
资料转引自中华书局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