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专业概况 交流动态 新书评介 学术研究 师资队伍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 新书评介 >> 新书资讯 >>
新书推荐 | 项旋《皇权与教化:清代武英殿修书处研究》
来源:历史文献 作者: 历史文献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09-22


作者:项旋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7月

页数:561页

                 字数:52.8万                

定价:168元
ISBN:978-7-5203-6605-2



01  内容简介

      武英殿修书处(1680-1912)是专门从事内府书籍刊印、校勘和装潢的清代皇家出版机构,刊印殿本达六七百种,以“精校精刊”著称于世。本书以“武英殿修书处”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发掘利用档案、官书、政典、笔记等文献资料,系统探究设立始末、职官设置、人员分工、后勤保障等基本问题,关注“活”的制度史,动态考察制度损益和日常运作机制,同时从版本学、书籍史等视角考察殿本的形成过程、版刻特征及其售卖流通,从而深入揭示出武英殿修书处的政治文化内涵。武英殿修书处作为清代“皇家出版社”,系统全面地厘清其历史源流、发展历程、制度运作、活字印刷等细节问题,对于中国出版史、藏书史、文化史等诸多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为当今图书出版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也将进一步凸显武英殿修书处在清代学术文化脉络中的地位和价值。



02  作者简介




      项旋,福建龙岩人,历史学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博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先后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书籍文化史。已出版《清代古今图书集成馆研究》等著作,在《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及韩国《中国史研究》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一项,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各一项。


03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写作思路
   第四节  资料来源

第一章 武英殿修书处设立的背景与渊源
   第一节 明代以前的中央机构刻书
      一、宋代中央机构刻书
      二、元代中央机构刻书
   第二节 明代中央机构刻书与清代内府刻书源流
      一、明代中央机构刻书概况
      二、明代经厂刻书与清代内府刻书源流
   第三节 清初政治文化环境及中央机构刻书
      一、清初统治者编刻书籍之风
      二、清初中央机构刻书概况

第二章 武英殿修书处的成立与发展脉络
   第一节 成立时间与刊刻殿本概貌
      一、武英殿修书处成立时间考实
      二、武英殿修书处刊刻殿本概貌
   第二节 创始期(康熙时期,1680-1722)
      一、康熙朝武英殿修书处的制度发展
      二、康熙朝刊刻殿本的数量和特色
   第三节 鼎盛期(雍乾时期,1723-1795)
      一、雍乾朝武英殿修书处的制度发展
      二、雍乾朝刊刻殿本的数量和特色
      三、雍乾朝武英殿修书处印刷技术的发展
   第四节 式微期(嘉道时期,1796-1850)
      一、嘉道朝武英殿修书处的制度发展
      二、嘉道朝刊刻殿本的数量和特色
   第五节 衰亡期(咸同光宣时期,1851-1912)
      一、同光朝武英殿的两次火灾及其影响
      二、咸丰以后刊刻殿本的数量和特色

第三章 武英殿修书处的组织机构与人员管理
   第一节 武英殿修书处的组织机构
      一、武英殿历史沿革和职能转变
      二、武英殿各殿堂及其用途
      三、武英殿修书处组织机构及其职掌
   第二节 武英殿修书处职官设置与管理
      一、监造处
      二、校刊翰林处
      三、御书处
   第三节 武英殿修书处人员考述
      一、武英殿总裁考
      二、武英殿监造官考
   第四节 武英殿修书处匠役管理
      一、武英殿修书处匠役类别
      二、武英殿修书处匠役待遇

第四章 武英殿修书处的日常运作机制
   第一节 武英殿修书处经费收支及物料采办
      一、经费收支
      二、物料采办
   第二节 武英殿修书处日常工作
   第三节 武英殿修书处与内务府等机构的协调合作
      一、内务府
      二、内阁
      三、修书各馆
      四、翰林院
      五、国子监

第五章 武英殿修书处的刊印与校勘活动
   第一节 雕版制作与管理
      一、板片采办
      二、刻字三馆与书板制作
      三、补板与改刻
      四、雕版存贮与管理
   第二节 聚珍馆与木活字印刷
      一、聚珍馆机构设立缘起
      二、聚珍馆人员设置及分工
      三、聚珍馆经费收支情况
      四、武英殿聚珍版书收书数量考辨
      五、武英殿聚珍版书单行本考述
      六、聚珍版木活字消失原因再考
   第三节 武英殿修书处的校勘活动
      一、校刊翰林处办公处所与机构组成
      二、校刊翰林处人员素养与奖惩机制
      三、校刊翰林处的校勘流程

第六章 武英殿修书处刊印殿本特征与著录订误
   第一节 殿本的版刻特征
      一、殿本的字体
      二、殿本的行款
      三、殿本的版式
   第二节 殿本的用纸特征
      一、开化纸与连四纸关系考辨
      二、殿本所用纸张类型及工价
   第三节 殿本书目著录订误
      一、刊刻者著录讹误
      二、刻竣时间著录讹误

第七章 武英殿修书处刊印殿本的流通
   第一节 殿本进呈与陈设
      一、殿本的进呈
      二、殿本的陈设
   第二节 殿本颁赐与回缴
      一、殿本的颁发
      二、殿本的赏赐
      三、殿本的回缴
   第三节 殿本覆刻、翻刻与售卖
      一、殿本的覆刻和翻刻
      二、殿本的售卖

总结与思考
附录:清代殿本编年总目(1680-1912)
参考文献
后记


04  推荐者说

      《皇权与教化:清代武英殿修书处研究》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2017届优秀毕业生项旋的博士论文修订而成。该篇博士论文由黄爱平教授指导,获得了外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会的高度评价,认为是一篇“讨论武英殿修书处问题的迄今最系统的创新成果”。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这一项目旨在资助学术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全国首批入选的人文社科领域博士论文85篇,中国史学科仅有4篇入选。
      武英殿修书处是康熙十九年(1680)设立,并于1912年随清王朝覆亡而消失的皇家出版机构,专门从事内府书籍的刊印、校勘和装潢等工作。武英殿修书处是清代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内府机构。首先,修书处拥有完备的组织管理体制、人员架构、后勤保障,是与内务府、内阁、修书各馆存在密切合作关系的中央刻书机构;其次,修书处负责刊印或隐或显彰显清廷政治文化内涵、思想意识形态的典籍,这些典籍主要供给清帝御用及赏赐、颁发,在满足清帝自我文化需求的同时,藉由书籍与政治、权力的互动以达到清帝实现教化、以书致治的目的。
      武英殿修书处作为清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皇家出版社”,学术界一直尚未有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问世。《皇权与教化:清代武英殿修书处研究》一书的出版可以说在一定程度弥补了清代学术文化史的这一缺憾。这部著作通过大量爬梳内阁大库档案、军机处档案、内务府档案、官书、笔记等第一手档案文献,系统考察了武英殿修书处的成立始末、职官设置、日常管理、人员分工以及殿本刊印、殿本特征、殿本流通等问题,从机构制度运作与殿本书籍制作等角度探讨武英殿修书处及所刊“殿本”的相关问题,考证精密,新意频出。
      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武英殿修书处制度运作。历代王朝皆有设立中央刻书机构刊印书籍的传统,武英殿修书处刻书继承了明代经厂刻书的一些特征,二者都是秉承皇帝旨意刊刻典籍,皇权色彩浓厚。但在操办流程、办事人员素养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明代以司礼监太监专司刻书事宜,而清代武英殿修书处则选任翰林院词臣编刊书籍,因此明清两代官方刻书事业取得的成就及后世评价迥然不同。武英殿修书处的创设发展具有独特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且在有清一代起着彰显皇权、推行教化的政治作用。作为清代帝王御用的出版机构,武英殿修书处在组织机构、职官设置、人员管理上均受皇权严密管控,其刊刻、装潢、缮写、校勘等工作也受到清代皇权政治的影响,皇帝频频干涉殿本刊印的内容和进程,体现出绝对的君权。作者在研究这一特殊机构时,首先厘清了武英殿修书处设立时间这一疑难问题,进而详细爬梳了武英殿修书处从成立、发展到衰微的历程,动态考察武英殿修书处的制度损益和机构运作机制,将修书处放置于清代政治背景及帝王治术之中,把机构历史兴衰视作清王朝盛衰的肌理,视野极为开阔,观点富有启发性。
      第二,武英殿修书处刊印殿本活动。殿本是武英殿修书处的直接成果,亦是清代官刻本的最重要代表。作者不惮繁难,通过目验实物与档案爬梳,厘清了殿本的诸多细节问题,并总结归纳出殿本的基本特征,详细考察殿本字体、行款、版式、装潢。另外,作者所编制的《清代殿本编年总目》统计出清代殿本数量达670余种,全面著录每种殿本的书名、卷数、刻竣时间、版本、函册、版式各项信息,这一数字堪称迄今最为严谨、精确的殿本数量统计。作者在研究书籍物质属性时,也注意到了书籍在制作与流通过程中所展现的经济属性、政治属性。作者从书籍史的研究视角出发,考察了殿本的经费来源、物料采办、售卖流通以及修书处各类匠役的刻字工价、待遇奖惩等书籍经济的问题,同时也敏锐的注意到了殿本的陈设、颁赐与回缴等流通问题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书籍政治属性。尤其对于前人关注极少的殿本回缴、售卖进行了重点探讨,回缴或是为补充内府库藏之不足,或是为删改违碍文字,或是因政治事件影响,而售卖则是内府书籍流向民间的重要途径之一。该书将文献学方法与书籍史视野结合起来,是对中国传统“治书之学”的深入拓展。
      综合而言,《皇权与教化:清代武英殿修书处研究》一书从“ 制度研究”和“书籍研究”两个角度切入考察武英殿修书处。
      就制度研究角度而言,武英殿修书处是清代最重要的内府出版机构,对它的研究无疑开启了中国古代中央刻书制度史研究的新窗口。对武英殿修书处建立的高效组织管理制度的研究,则是考察古代中央刻书机构制度的绝佳切入点。
      就书籍研究角度而言,武英殿所刻殿本不仅是作为“物质”与“文本”的书籍,同时也是作为“符号象征”的书籍。每一种殿本从编印到读者手中,甚或因“回缴”再度回到武英殿修书处进行删改,书籍的内容及身份随着时间地点的变更和所处位置的变换而发生转变,每次转变的过程及关键节点构成了书籍历史,由此展现出当时的学术表达、文化表现及政治表征。正如有学者所说,“书籍不仅是文化的被塑造物,而且是其构建力量”。对殿本编纂、刊刻历程的考察,是管窥有清一代学术文化的一面视窗,对殿本由官方渠道控制的政治性出版、传播、流通的探究则能把握书籍与权力、政治的频繁互动。皇权与教化向我们展示了其中一个绝佳的角度,在此基础上,更多、更丰富的面向尚待尝试与挖掘。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杭州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煌煌巨著...
中国省别全志(全50册)
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点专业主文...
《客从何处来》专家手记系列之...
2014年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
2014年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
王余光、钱昆:《张舜徽先生学...
中国历史文献学史
  最新信息
2021年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
新书推荐|张仲民《出版与文化...
何朝晖丨福建刻书史研究的新创...
石鹏丨《历代名臣奏议》的编纂...
2021年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
新书推荐|《阮元集》
新书资讯丨《日本所藏稀見明人...
新书推荐|胡祥雨:《百年清史...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廖菊楝>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