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西学与清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
会,今天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开幕,作为本次会议的东道主,我在这里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各
位专家、各位学者、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西学与清代文化”。众所周知,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总共经历了268年的时间,并且以发生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前后跨越了古代和近代两个不同
的时代。也正是因为如此,清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区别于以往任何一
个朝代的独特的历史地位。一方面,它达到了中国历朝历代发展的高峰,另一方面,它也成为从古代
步入近代的转折点。特别是清代的学术思想文化,既集前代之大成,在文献典籍的整理、传统文化的
总结、专门学科的发展等各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谱写了灿烂的华章;同时又受西学之影响,在与
西方文化相互接触、碰撞、融合的过程中,产生出诸多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学科,甚至新名词,最
终开创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格局。我们举办此次研讨会,就是要集中讨论西学与清代文化的诸多问
题,包括清代的中西文化交流、传教士与清代学术文化、西学与清宫历史文化、清代经学与西学、清
代史学与西学、清代诸子学与西学,等等,以期推进学术界对清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中西文化关系的研
究。我很高兴地看到,我们的研讨会得到了海内外学术界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
支持。据初步统计,出席我们这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达一百余人,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
和台湾,还有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中国学专家,堪称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提交会议的学
术论文计80余篇,讨论的范围涉及西学与清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可谓内容丰富,
视野开阔。相信各位专家学者的热情参与和深入研讨,对我们厘清西学与清代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的诸多问题,还原清代社会变化和文化交流的本来面貌,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当今
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通过探讨清代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有关问题,进而揭示
清代中国由古代向近代转型的特征及其规律,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对今日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
放,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次研讨会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共同发起主办的。中国人民大学
清史研究所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直接关怀和领导下成立的研究清代历史的专门机构,它的前身是清史
研究小组。自1978年正式建所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
影响的清史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而国家
清史编纂委员会直接主持的清史纂修工作,则是新世纪以来国家开展的最大的一项文化工程。中国人
民大学是这项大规模文化工程的依托单位,清史研究所则是其中的主要参与机构。从项目的启动、规
划的制定,到工程的实施、运作的管理和学术的把关,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史研究所都积极参与其中,
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参与并推动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的实施,促进海内外清史研究的开
展,是中国人民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清史研究所过去、现在和将来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我们
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共同举办这次以“西学与清代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也是为承担清
史有关纂修任务和文献整理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共同研讨的平台,既藉此促进清代学术文
化和清史研究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为国家清史纂修工程这座宏伟的文化大厦添砖加瓦,更好地完成历
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预祝会议圆满成功。衷心祝愿各位专家在北京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