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清代政治史研究学术工作坊”第二十一期纪要
来源:清史所 作者: 清史所 点击数: 0


2018126日上午,由清史研究所古代史教研室主办的“清代政治史研究学术工作坊”第二十一期在中国人民大学汇贤楼C401会议室举行。本次工作坊主题是“乾隆时期的宫廷玉器与文化构建”,特别邀请了颐和园文物部主任隗丽佳、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徐琳、张震,英国华威大学博士李瑞丰、颐和园文物保管部助理研究馆员臧辰垚分别作了报告。本次工作坊由刘文鹏教授主持,祁美琴教授、董建中副教授、曹雯副教授、胡祥雨副教授和所内外硕博士参加了此次活动。

颐和园文物部主任隗丽佳作了题为《颐和园园藏玉器精品简析》的报告,为到场师生介绍了颐和园藏清代玉器的基本情况及其特征。她指出颐和园藏玉器数量较多,时代上至商周,下至民国,覆盖时间长。其质地多样,种类丰富,几乎囊括了中国玉器的所有类别。主要来源是清宫旧藏与他处调拨。颐和园园藏玉器具有年代跨度大,品类丰富;清代藏玉数量多且种类较广;清乾隆时期大件实用器少,小件文玩多;带款识玉器和乾隆御制、御题玉器特色突出等诸多特点。最后,隗老师也强调了在圆明园“御宝璆琳”玉器展之后,希望能够继续和深化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合作,共同推进公众教育。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徐琳以《乾隆玉器的工艺特征》为题,细致地介绍了乾隆时代清宫玉器工艺。她首先介绍了故宫藏清代玉器的基本情况。随后指出社会上对“乾隆工”一词存在的一些错误解释,并重新定义了该词的概念:乾隆工就是清代乾隆时期专门为宫廷制作的,且无论从选料、审料、设计到制作都符合皇家宫廷用玉的标准,能代表较高水平的宫廷玉器工艺特征的一批玉器。她指出乾隆时期的玉料来源,在平定准噶尔部之前,多是改用前朝旧玉,或是进贡、走私;其后,四部玉贡进京,为乾隆时代玉器的繁盛局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她总结了乾隆朝玉器的八大工艺特征:审料设计方面存在文人化倾向,宫廷画师与朝中书法家常常参与其中;治玉工序的细化及行业化;治玉工艺的精工细作;琢字技术的成熟与发达;使用染色工艺;大型玉器的雕刻;存在大量仿伊斯兰玉器工艺、薄胎及珠宝镶嵌工艺;创新品种层出不穷;出现大量精美而专业的囊匣、配座等包装。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张震《圣德与盛世之证:试论乾隆内府的“奇珍”收藏——以〈大禹治水图玉山〉为中心》的报告,则从历史学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了乾隆朝《大禹治水图玉山》背后的隐寓。他认为,《大禹治水图玉山》的制作并非仅仅是为了歌颂上古大禹的历史功绩,而是乾隆通过历史隐寓,类比现在与过去,建立自己和古代圣王之间的平行关系。他意图通过这种方式使得他复活古史中的历史章节,将现实转换为历史的一种镜像,从而达到歌颂自己德、政兼备的历史功绩与伟岸形象之目的。

英国华威大学博士李瑞丰《从嘎巴拉宝盒和自强不息玉玺看欧美玉器收藏的历史与现状》的报告,介绍了欧美国家玉器收藏的起源、来源以及现状。他认为,19世纪末,由于皇室及公私博物馆的建立,出现了以英法为代表的中国文物收藏热潮。而此时,中国文物也开始流入欧洲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收藏家兴起。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洲收藏家崛起。至2003年之后,开始出现大陆文物回流的现象。而这些回流文物大多是来自清宫旧藏的流失;抗日战争期间的流失与国民党出走时期携带至台湾;建国初文物创汇时期,中外文物的交易;改革开放初期的艺术品贸易。随后,他介绍了欧美国家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公私收藏馆与收藏家。关于如何在回流文物中建立一个有系统的玉器收藏,他认为台北养德堂玉器收藏值得效法。

颐和园文物保管部助理研究馆员臧辰垚《颐和园藏玉器概况》,则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旧藏的具有代表性的玉器。她认为颐和园藏有周代至民国时期玉器文物1600件,主要为清宫旧藏。来源受到乾隆初建清漪园、慈禧太后改建颐和园以及古物南迁北返影响较大。收藏玉器年代以清代文物居多,且乾隆朝玉器数量最多。用途以陈设器为主,实用器为辅,材质共二十一种,明确款识文物多与乾隆时期相关。

最后,在场师生就乾隆朝玉器与物质文化相关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各位报告老师也对师生的提问做了回应。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