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多面向的邮驿体系与王朝统治”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2-20


2024年12月1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办,《新史学》编辑部、“清代驿站史研究”课题组承办的“多面向的邮驿体系与王朝统治”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成功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遵义师范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二十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清代驿站史研究”课题首席专家刘文鹏教授主持。刘文鹏教授代表主办方与承办方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与诚挚地感谢,并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此次会议召开的缘由、主题,同时介绍了“清代驿站史研究”课题组的最新进展。刘文鹏强调,目前邮驿史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的制度嬗变、邮驿制度的社会经济影响、邮驿运转的财政视角以及邮驿的多功能性分析。他进一步认为,对于后二者,学术界还应当着重开展研究,尽可能地丰富邮驿在国家治理与统治中的多重面向。

本次会议分上、下午共四场。上午第一场会议,由北京大学王长松教授主持。清华大学教授侯旭东以居延汉简为主体材料分析了汉代邮书传递运转机制。西南大学副教授侯振兵则深入辨析了唐代馆的功能与馆、驿之间互换的意义。中山大学教授曹家齐认为宋代空前的信息增量导致宋代的驿传制度发生明显变化。上午第二场会议,由侯旭东教授主持。王长松教授运用计量史学方法,统计了明清京杭运河的士人游记,分析了士人游览的时空分布特点与影响要素。西北大学副教授胡鹏利用清代内地陆路交通网数据考察了邮驿可达性对清代地方治理与政治控制的影响。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琚小飞则考察了清代驿传体系内部的事务管理与财政管理体制的形成路径。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含梅认为晚清新式邮政招募大量华工,并借鉴商行规则、海关管理机制建立了有效的激励-约束体系,这是邮政全球化在中国本土落地并行之有效的重要一步。复旦大学副教授王哲利用复杂网络和流空间理论对近代邮政地理空间做了具体分析,对当前邮政网络研究的方法论和技术路线做了初步总结,并对未来近代邮政网络的分析提出了展望。

下午第一场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乌云高娃主持。乌云高娃研究员利用大量原始材料分析了元明时期牌符、勘合、敕书在东北少数民族管理中的作用。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启明则系统总结了清代新疆邮驿体系在西北边疆治理中的作用。上海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李家涛关注到前人研究不多的驿丞,全面分析了驿丞的来源、升迁与职能,以及驿丞裁撤背后的动机。辽宁大学副教授沈胜群以乾隆年间广西省学政梅立本鬱林州索夫案为例,考察了清代驰驿之人权力边界、角色与地方社会秩序变动等议题。下午第二场会议由王启明教授主持。遵义师范学院杨菊丽博士分析了广西驿传体制及其财政机制,并考察了改土归流改革对清代广西驿传财政的影响。中山大学博士罗慧香以清代直隶、山西之间的井陉驿道为例,分析了有清一代该段驿道驿传差徭摊派的运行机制。中山大学助理教授李智利用大量信使文献、驿站月度账目以及“承装信使文献的皮袋标签”等材料分析了苏美尔伊利萨格瑞格行省驿站的运行情况。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刘雪飞比较了秦汉王朝与波斯帝国的邮驿体制,认为与中国相比,波斯帝国因缺乏系统的官僚体制支撑,其利用御道和邮驿系统治理地方的能力相对较弱。



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来自中国史秦汉至民国各断代以及世界史领域,围绕着各王朝邮驿制度及其运行展开了积极对话,是目前国内召开的以邮驿史为主题的参与学者众多、涉及学科多元、讨论议题广泛、研究技术多样的一次盛会。在“中外邮驿史研究的新境”圆桌会议上,与会学者分别从自己研究的断代和领域,对推进当前中外邮驿史研究的方法、视角、材料提出了各自看法。与会学者表示,从研究对象和角度而言,当前邮驿史研究应当关注邮驿运转的实际状态,将历史中的“人”纳入到邮驿史研究中,寻求“人”与邮驿制度之间不断的互动关系。同时,也要不局限于邮驿制度本身,而应当将其纳入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考察邮驿与地方社会的互动。研究手段上,数字化分析与GIS等新技术也当广泛地运用于邮驿史研究。史料收集上,要挖掘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对于邮驿的记载,从而从不同的侧面反映边疆地区邮驿运转实况。更重要的是在研究视野上,应当突破断代限制,中外畛域,探寻古代与近代,中国与外国之间的邮驿对比研究,在不同之中寻找相同,在相似之中寻找差异,寻求古今中外邮驿制度之间的某种联系,从而理解邮驿对于王朝统治与国家治理的内在逻辑。

最后刘文鹏教授表示,虽然大家都是研究驿站邮政,但古今中外各不相同,今天的会议碰出很多火花,彼此都学习到很多。希望大家保持现有的专业热情,把这个小学术团体的学术活动坚持去。



撰稿:屈成

图片:屈成、任哲曦

1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