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求职心声】出版行业求职经验谈:校友论坛第七期活动回顾
来源:清风学社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6-12

2022年6月6日晚,由历史学院研究生会与清风学社联合出品的校友论坛第七期在线上开展,本期活动嘉宾是2009届校友王琬莹师姐,师姐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副主任、副编审、策划编辑。论坛由清风学社社长沈淼主持,来自多个学院的30余位同学线上参加。

王琬莹师姐从出版是干什么的、编辑人员的工作职责、编辑的职业发展与求职四个方面展开,结合工作中参与编辑策划的书籍实例,与同学们分享在出版行业工作的经验与心得、求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小窍门。师姐所呈现的一位策划编辑在图书出版上全流程参与、多面手的状态,也让大家对编辑工作有了全新和认识。

分享会之初,师姐简要介绍了图书出版的工作流程,包括策划选题、编辑加工、印刷出书、宣传发行四个环节。选题决定了出版社的发展方向,塑造着出版社的形象,比如中信、三联书店、高教社等出版社都有各自主打的市场,选题思路也不尽相同。策划选题之初便要形成一整套有针对性的、完整的方案,做市场书要注重市场需求、装帧与读者反响,比如“中华历史小丛书”系列,具备准确、好读、轻量的特质,能争取到更多受众。出版学术专著要求编辑对学科有一定了解,知悉知名的学者与前沿的学术信息,以便约稿。而一些学术价值很高但市场需求较小的书,可以通过申请项目的方式出版,比如《百年清史研究史》、《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百卷本学术文集等,这些项目往往需要提前两三年布局,多位学者参与。教材类书籍核心卖点是好用,内容全面、结构合理,现下的教材出版还会与在线资源相结合,形成配套的用户服务。

编辑加工是图书出版流程中的重要一环。编辑拿到书稿,首先会对整体情况进行初步的审读,遇到重大问题先返回修改或退稿。审稿之后便是编辑环节,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三审三校。在这一阶段要完成对书稿的修改、润色、核对引文等工作,还要从出版的角度补充完整书籍的体例。这个环节对责任编辑的挑战在于,同时处理手中的五、六部书稿要求思路不停来回切换,而且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相当数量的书稿编加工作。当然,所谓 “无错不成书”,好的编加能对提升书籍质量起到显著作用。

编辑不仅要对图书的内容负责,还要懂设计、懂生产、懂宣传、懂销售。图书印制过程中,材料、工艺、设计、成本等都在考虑范围之内,出版之后,需要向市场发布讯息,通过直播、短视频、图书发布会等方式把书籍推给合适的消费群体。不同图书需要考虑不同的销售渠道,比如面向大市场的便开直播,通过运营b站号等对作者进行宣传包装、联系平台推广资源等,学术图书则更多以组织规格高、规模大的发布会,通过主流媒体来宣传报道扩大影响力。

谈及编辑的职业发展问题,师姐从出版工作的优缺点、行业现状、核心竞争力几个维度展开。出版行业的收入不算高,但比较稳定;整个行业走过蓬勃发展的阶段后,当前进入一个比较平稳的阶段。内容资源、作者资源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意味着“内容为王”的准则始终不变。编辑的岗位可按工作内容分为全流程或策划、文字、营销等,也可按初审、复审、终审的环节对应初级、中级、高级职称。进入行业后,个人的付出与收入是成正比的。

目前,多数同学直接面临着求职应聘,师姐也从简历和面试两个环节给了大家一些切实的建议,如简历要扬长避短、突出重点、条理清晰,而面试要注意展现个人的专业性及与岗位的适配度,言行举止要大方有礼等。

最后的自由交流环节,师姐对同学们提出的硕博士在应聘出版行业时是否有较大区别、为什么选择人大出版社、目前行业人员流动性如何等问题做出回答。本期分享会到此圆满结束。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