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原道:章太炎与两洋三语的思想世界(1851-1911)》新书座谈会召开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4-03


202433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办的《原道:章太炎与两洋三语的思想世界(1851-1911)》新书座谈会在清史研究所顺利召开,本次座谈会主题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三联书店共9家京内高校、研究机构及出版社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本次座谈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胡恒教授主持。

会议开始,胡恒教授致辞欢迎专家学者们的到来。他表示,彭春凌教授新著《原道》出版不久便受到各方关注、引起热烈反响,相信本次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对本书的重要观点将会有十分精彩的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新书作者彭春凌首先感谢各位专家学者能于百忙中抽空参加座谈会。她表示,十分有幸生活在这个充满机遇和可能性的时代,一路走来得到师长学友们的帮助。她希望以《原道》一书的出版为契机,邀请跨越文史哲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们齐聚一堂,以不同的视角碰撞出新的火花、开启新的话题,为全球化时代如何进行中国思想文化研究这一重要而深刻的主题提供宝贵意见。

紧接着,进入专家发言环节。清华大学中文系王中忱教授肯定《原道》一书所作出的学术贡献,他从语言文字学角度出发,重点关注本书所揭示的章太炎将小学转型为语言文字学的过程,认为书中有关“言文一致”的论说,讲出了章太炎语言论的真正特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赵京华教授认为《原道》在十九世纪后期到辛亥革命四十年间东亚知识流动的“场”的层面把握章太炎的思想,取得了超越中日前辈研究者的成就,且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倘若以本书揭示的知识流动等视角来看待章太炎晚年的语言文字改革主张等课题,将有可能别开生面。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郭双林教授认为,《原道》一书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思想、明治日本思想与中国思想勾连起来,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若将研究时段拉长,置于五四乃至近代中国文化建构的过程中来探讨,或许会有另外的收获。

中华日本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青研究员从日本哲学、日本思想史的角度切入,讨论中日比较史视野下的哲学合法性危机问题。她指出,日本研究者长于日本史本身的阐述,相对缺乏一种更为广阔的、比较的视野,这正是《原道》一书给人以巨大的启发之所在。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杨念群教授表示,新作《原道》与彭春凌的上一部作品(《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研究、重译及校注》)继承了史华慈、黄克武研究严复的文本对读思路和刘禾的跨语际实践。但除了思想脉络外,所有全球化、东亚的视野都要回到章太炎自身的文本脉络和他自己立足于传统对西方的理解上。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黄兴涛教授认为,《原道》一书格局很大,充满学术勇气和自信,这是基于作者扎实的工作与突破性的研究,其自觉以章太炎为切入点把握全球思想脉动的思路也非常合适。本书需突出章太炎自身的思想逻辑,作为一个有决断力的思想家,章太炎的思想在融合之后,呈现出什么姿态。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江湄教授表示,《原道》将中国思想和精神世界的“古今之变”,放到世界思想和精神世界的“古今之变”中进行思考,对传统研究视角进行“升维”,紧紧把握大问题,因此有大光辉、大气魄。此外,该书发掘章太炎个体思想与宗教精神的关系也极具启发。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岳秀坤副教授认为,作者的研究风格与研究义和团运动的佐藤公彦颇为相似,书中处理了众多问题,写作风格也十分严谨,令人印象深刻。另外,作者沿着“思想史”这个标签来界定自己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学术策略。然而在西方,思想史已经不流行了,即便是“全球思想史”等新术语的影响力也比较有限。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侯深教授认为本书题为“章太炎与两洋三语的思想世界”,但全书更类似考察章太炎思想世界的全球渊源。另外,本书刻画的全球思想流动是从西向东,但当时的中国学者是否考虑与世界对话、将中国式的思想与全球进行一种真正意义的对话。

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季剑青针对本书,从言文关系、进化论思想资源与国家-民族关系三个角度加以评论。同时,他强调章太炎思想中关于民族、国家两概念的论述值得关注。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孟琢教授表示,《原道》对章学的基本命题,如自由和秩序、人的本性和历史规律、语言和民族等重要命题都展开了新的理解角度,为章学研究建立了全新的起点。但书中关于日本人对章太炎的影响强度的分析,仍可做进一步的思考。

北京大学现代人文研究所长聘副教授袁一丹提到研究中的“不对等”问题,对如何弥补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不对等的同时又呈现某种不对等提出看法。另外,要研究以斯宾塞为代表的进化观在中国的席卷,似应选择“降格”的思想史方式,可能在书最后谈到的小册子、舆论场中的讨论甚至文学作品,产生的影响反而比章太炎的《訄书》等作品更广。

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陆胤认为,作者的求索方法很启发我们如何做影响研究,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溯源,而是要去理解研究对象的知识背景,这样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其思想生成的土壤。全书仍有一种传统思想史的精英化倾向,而现在可能更会强调在群体、阶层中看社会化。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高波表示,真正的宇宙论,天文、物理、数学等更硬核学科对中国近代的影响到底是什么这些重要问题的研究十分不足,《原道》一书让他看到了重启这一话题的可能性。同时高波提出一些忧虑,如果改革与全球化不再是关键词,思想史的未来就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夏明方教授表示,《原道》是全球思想史研究的新起点,也是清史百年学术史中的重要一笔。该书兼顾到外来思想本土化的过程。面对西方和日本的思潮,章太炎等人肩负着“双重任务”,既要学习还得抵制,抵制的过程可能会影响到章太炎对进化思想的接受,呈现出思潮传播中章太炎的自主选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原道》责编李期耀,三联书店编辑钟韵也从编辑的立场交流了看法。

最后,彭春凌对座谈会进行总结,并简要回答了与会专家的问题,本次座谈会圆满结束。

供稿:叶莹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