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第二届“新史学青年著作奖”评选结果公告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3-02

“新史学青年著作奖”由北京幽兰文化基金会设立,并委托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组织评审。设立本奖项的主要目的是赓续梁启超先生所倡导之“新史学”精神,表彰在中国史研究领域中既拥有史学方法新视野,又深具敏感洞察力,在发掘和解读新史料方面卓有创见的优秀作品;广泛邀请史界同仁参与评选,无需申报,不限专题,不限断代,充分尊重同行评议的权威性,希望在权威学者们独到深刻的眼光审视下,成功甄选出构思精妙,文字雅致却又不趋时流的优秀历史著作,真正对那些学养深厚,充满洞见,同时又能尊崇先贤,坚韧治学的优秀青年学人起到提携褒扬的作用。

首届“新史学青年著作奖”评选活动于2019年举行,得到了学界同仁的积极响应,亦在公众层面获得广泛关注。2022年4月,第二届“新史学青年著作奖”评选正式启动,限定参评专著出版时间在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之间。筹备委员会向全国30家重要教学与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发出提名邀请,收到回复意见116份,提名著作共计174部。综合提名数量及评审专家意见,按照1:3的比例产生14部候选著作。再由来自不同学术机构的专家组成评选委员会,经过充分讨论,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依据票数过半原则,评选出五部获奖著作。

第二届“新史学青年著作奖”颁奖典礼拟于2023年3月1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特此公告!

北京幽兰文化基金会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2023年3月1日



第二届“新史学青年著作奖”获奖作品名单及著作简介(依据作者姓名音序排列)


1、李文杰:《辨色视朝:晚清的朝会、文书与政治决策》,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

清朝的政务决策,可分为朝会、文书两大要素。朝会与文书处理,不仅涉及皇帝、军机处、各机构的权力关系,同时也是政务决策形成的全过程。清朝最后五十年,因皇帝皆幼年继位,加之西潮冲击,政府组织结构变革剧烈,朝会、文书与政务决策程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本书通过众多的专题研究,补充原有的制度史结构,全面搜集晚清高层的政务文书,对与其运转相关的重要内容进行了细致释读;在牢固的细节考据基础上,从朝会议事和文书流转的视角阐释了高层的权力运作及其演变,对咸丰帝晚年的中枢权力结构、对垂帘听政、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关系、对晚清的责任内阁制、士人对议会的理解,都有较新颖的解释;有助于了解20世纪中国决策体制中的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中国高层的政治结构。

2、苗润博:《〈辽史〉探源》,中华书局,2020年

元修《辽史》是有关契丹王朝历史最基本、最权威的文献,本书的核心工作即在于探索这部重要典籍的文本来源与生成过程,学术旨趣与实质贡献主要有三。其一,系统深入地考证了元修《辽史》各部分的文本来源、生成过程、存在问题及史料价值,呈现出《辽史》本身的生命历程,尤其注重对元朝史官编纂建构的叙述框架加以离析,开辟了全新的问题空间。既在相当程度上批判乃至颠覆了既有辽史研究的框架,又有望成为新探索的起点和基础。其二,将《辽史》放置在整个中国古代正史文本生成、流变的大背景下,凸显其所具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意义,反思正史的经典性,对正史史源研究走向精耕细作具有示范意义。其三,透过《辽史》这一典型个案,对传统的史源学研究作方法论层面的反思,展示出历史学视野下文本批判的新路径。始于《辽史》而不止于《辽史》,是书中一以贯之的追求。

3、彭春凌:《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研究、重译及校注》,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

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19世纪后半叶以“进化”为主题的哲学运动公认的知识领袖,对全球思想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以翻译斯宾塞为嚆矢,章太炎与严复携手推动社会进化学说扣开了中国知识界的大门。站在观察中国传统文明朝向近代观念世界转型的角度,《斯宾塞尔文集》可说是中国思想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作品。本书整理了斯宾塞著作的百年汉译史,并于其中定位章太炎译著的历史价值,首次查明章太炎译著所采用的原作底本,并揭示这一发现的思想史意义。本书分析了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背后所隐藏的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中、日三地及它们所辐射的三种语言圈交叉和互动的历史,指出全球史视域乃是观察这部作品及其后续知识效应时必要的方法论视域。与此同时,本书重译、并用四个版本校订了斯宾塞的英文原著,一一查明译作对应的原作段落,找出译作未尝翻译的原作篇章,并从思想史角度出发为原作、译作都作了详细注释,拉扯出英、中两种著述背后的文化网络,建立起斯宾塞、章太炎所在的两个思想时空进行对话的知识图景,也为后续的相关跨国思想史和全球思想史研究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

4、魏  斌:《“山中”的六朝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

本书尝试从山林视角观察汉唐之间的历史变化,通过剖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六朝山林个案,探讨其文化空间和景观构成,分析相关地点的文化生成过程及其意义。四世纪开始,在山神祭祀和山中隐居、神仙修道等基础上,随着佛教山寺的兴起和山中修道的宫观化,“山中”文化景观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一些地点成为寺院和道馆建筑集中的宗教圣地,影响绵延至今。在具有一定空间逃离性的同时,山中文化人群对于朝廷、官府和社会力量也有很强的依赖性和融入性,在某种程度上仍属于社会权力体制的一部分。六朝山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地理空间,交汇着相当多元化和层次丰富的历史场景。

5、周  健:《维正之供:清代田赋与国家财政(1730—191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中国历朝的田赋都是国家“维正之供”,关系国计民生甚巨。清代田赋长期占国家岁入的70%以上,也是民众最主要的赋税负担。本书依据大量清代档案、政书、文集与方志,连接明清史与近代史,结合制度与史事、时代,对清代田赋制度、政府财政与国家治理问题进行坚实的讨论。作者指出,田赋制度运作中的两重性(额定、额外收支并存),与高度中央集权下的分散性(表现为“包征包解”模式),成为清代财政管理之常态。本书的一大新意,便在于对“陋规”“积弊”代表的额外财政进行了制度化的深入剖析。正是这一体系的存在,使得高度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成为可能。而该体系背后的市场力量,则推动着清代财政从贡赋体制向现代财政体制转型。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