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讲座回顾】“史学前沿”第14讲:解殖全球史与区域国别研究:如何将“不平等”带回我们的学术视野
来源:清风学社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6-13

2024年6月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2023-2024年春季学期“史学前沿”第十四讲在公教二楼2405教室举行。本次主题为《解殖全球史与区域国别研究:如何将“不平等”带回我们的学术视野》,主讲人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聘副教授曹寅老师,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胡恒教授主持。参加讲座的包括历史学院2023级全体博士生及部分校内外师生。


曹寅老师首先以缅甸为例,讲述了其对外开放过程中引入的外国资本与当地权力合谋,导致当地人利益被剥夺的故事,进而将话题引入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曹老师指出,不同于北美社会学等其他学术领域,近年来流行的全球史和区域国别史研究越来越远离了不平等问题,并且存在一种先入为主的倾向,即理想化全球化进程。因此,全球史研究领域亟待不平等议题的复归。曹老师接下来以英国历史学家杰里米·阿德尔曼(Jeremy Adelman)的著名批判性文章《全球史在今天意味着什么?》(What is Global History Now?)为例,详细解释了目前流行的全球史写法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近年兴起的全球史浪潮本质上是学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产物,学者们力图推陈出新、引入全球史视角提高自身竞争力,但却缺少对这一理论路径的系统性批判反思。事实上,全球史的写法和趣味很大程度上是被信奉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北方中产阶级所定义的。全球化有受益者,也有受害者;而站在全球化受益方角度展开的知识生产恰恰忽视了这些被边缘化的群体。同时,现行的学术体制本身存在的知识和经济的不平等使得被全球化边缘的群体也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例如,身处缅甸某大学的学者囿于经费和渠道所限无法开展全球史写作,而他们在欧美精英大学的同行却能够以比较优越地条件源源不断地产出新的作品。这种全球史知识生产机制的不平等性表现在,它往往局限于精英群体,导致在全球史话语体系中,弱势国家的声音和视角缺失。从这一角度出发,曹老师提醒同学们需要时时反思“谁对全球史感兴趣?”以及“谁在写全球史?”这两个核心问题,从知识生产的源头开始批判性地反思史学新思潮、新理论的局限性。

接下来,曹老师以自己对近代滇缅铁路修建的研究为例,详尽分析了全球史和区域国别史视角下历史叙事的复杂性。他通过滇缅铁路的规划、想象和被拒绝的过程,探讨了一种“不联系”的历史。滇缅铁路作为一项联系中印缅三国的关键工程,在整个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屡屡动议却最终从未开工。曹老师的分析表明,不同利益相关方都从自身角度出发,对这项工程展开了复杂的叙事与想象。英国殖民者最初因经济利益考虑修建铁路,但后来因无利可图而放弃计划。相比之下,中国和缅甸的民族主义者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发展出了一套民族主义想象,他们为捍卫自身利益而反对铁路的修筑。曹老师认为,这一研究实际上揭示了全球史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尽管全球化的现代拥护者认为修路总归是有利之事,但事实上类似修筑铁路这样的区域联通工程永远有获利方也有受损方,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团体则通过调整“区域联通”一事的话语来达成各自不同的目的。因此,全球史的书写对象并非是单向度的全球化胜利的过程,而应当书写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同群体的利益博弈与话语对抗,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全球化浪潮下被边缘化的群体,替弱者发声。

最后,曹老师回顾总结了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困境与前景,讨论了当代需要什么样的全球史研究的问题。他指出,一些学者倾向于将域外历史研究当做对古典经典的整理,其他一些研究者则站在国际关系分析的角度只关注当下政策发展。这两种取向都是非历史、非动态的,反映了对殖民时代历史和殖民主义知识生产方式理解的匮乏,从而导致了研究议题的东方主义化、空洞浅薄化、时效新闻化。曹老师对比了自己在2017年和2020年分别开设的全球史课程的大纲,举例说明了如何尝试走出东方主义的桎梏,以从内而外的同心圆视角为中国读者介绍全球历史。曹老师总结道,全球史不应只关注表层的“联系”与“网络”,而要将它们同时作为权力结构和权力话语来看待,关注全球化进程中不平等的再生产,以及全球化浪潮下的边缘群体。为此,必须时刻反思全球史和区域国别研究的殖民主义起源,避免研究者的自我东方化倾向,站在新的角度书写全球历史。

胡恒老师在讲座后的总结中认为,全球史研究和区域国别研究是历史学和交叉学科研究的热点,曹寅老师的演讲带有学科意义上深刻的反思性,不平等的视角引入有助于更深刻理解学科兴起的原点与本质。在提问环节,曹寅老师与同学们就全球微观史学对边缘人群的叙述方法、全球史与民族国家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讨论,讨论现场气氛活跃,交流热烈。

供稿:孙玥、毛潇锐、杜一凡

排版:谢坤

审核:周传龙、叶莹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