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2022春季学期“史学前沿”第八讲 杨巨平教授:文献、考古与实地考察——关于希腊化文明与丝路关系的思考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6-20

2022年4月14日下午,2022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春季学期第八讲于线上举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杨巨平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文献、考古与实地考察——关于希腊化文明与丝路关系的思考”的讲座,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徐晓旭老师担任主持人与评议人。

杨巨平教授首先介绍了此次讲座的出发点,即希望从方法论角度,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从三个来源证明丝绸之路和希腊化文明的关系。杨教授强调,这一研究是其本人经过数十年的思考而逐步成熟的,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硕士学位论文《希腊化文化宏观考察》,继而在2005年之后因相继主持三个相关课题,其思考进一步深入。

杨教授从亚历山大和张骞两位关键人物出发,说明了亚历山大东征和张骞通西域对丝绸之路开通的影响,进而证明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可能存在的联系。杨教授认为,亚历山大东征之后,希腊化世界的版图从东地中海到中亚的锡尔河、阿姆河,再到印度河,已经与战国后期、秦汉时期的中国西北地区相当接近,其内部道路系统的完善也奠定了之后丝绸之路西线的基础。张骞通西域,途经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地,而这四个地区此前就属于希腊化世界的范围。可以说,从张骞踏入中亚大地开始,就意味着丝绸之路的全面开通。

杨教授进一步指出,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来源得到证实:中外文献、考古资料和实地考察。

首先,中国“前四史”中关于西域的记载中对原希腊化王国多有涉及。史书中记载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属于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安息(帕提亚王国)虽然非希腊化王国,但也是个“爱希腊”国家;条支应该指塞琉古王国;黎轩、犂靬、犂犍可能指埃及的托勒密王国;身毒、罽宾、乌弋山离则属于印度-希腊人王国。统言之,这些地区都是希腊化世界的故土,希腊化文明的政治、文化遗产在这些地区留存是有可能的。

杨教授依次对中国史书中提及的这些地区从读音、所在地、考古遗存的角度进行介绍,并展示大量图片以助理解。“大宛(yuan)”位于索格底亚那,其名中的“宛”可能来自于印度人对希腊人的称呼Yavanas或者Yona。康居一般认为是撒马尔罕(Samarkan)的谐音,此地发现了希腊化时期的钱币、陶器等遗物,但此时的撒马尔罕是否为康居的都城还有待考证。现在的卡尔恰扬、铁尔梅兹可能是大月氏曾经的“王庭”所在,铁尔梅兹就是《后汉书·西域传》中提到的都密,当年阿姆河渡口之一的坎培尔·特佩(Kampyr Tepe)遗址就位于附近,现在仍有希腊人的哨所遗迹,张骞当年或许从此地渡河进入大夏。安息(帕提亚)是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国的一个行省。公元前三世纪中期,游牧民族斯基泰人的一支进入此地,建立了帕提亚王国,其希腊化程度较深。因其首领名为阿尔萨息(Arsaces),故中国史书称之为“安息”。条支的名称来源和具体方位都有一定的争议,其名应是塞琉古王国首都安条克的谐音,张骞以此代指安息以西的那个国家,那时也只能是指版图收缩至两河流域和叙利亚一带的塞琉古王国。条支城的方位有两种说法,一是波斯湾曾经存在过的城市安条克(后改名卡拉克斯),一是叙利亚的塞琉古王国都城安条克。黎轩、犁靬、犂鞬,一般认为是亚历山大里亚的谐音,先指埃及的托勒密王国,后来指罗马帝国或罗马的东方。身毒泛指印度,也就是以犍陀罗地区为中心的印度河地区,著名的佛教犍陀罗艺术就诞生于此,是希腊宗教观念、艺术与佛教精神的结合。罽宾应位于犍陀罗为中心的地区,乌弋山离则应为今坎大哈为中心的地区。

历史文献中还有对希腊化世界的道路体系的记载。西方的文献和考古材料提供了三个主要线索:波斯帝国的御道和通向印度的道路、亚历山大的征服路线、一位希腊人从希腊本土的德尔菲神庙抵达今日阿富汗“阿伊·哈努姆”遗址的路线。中国的史书则记载了张骞西域凿空的路线、文忠等汉使出使罽宾的罽宾-乌弋山离道、甘英出使大秦的行程、西域各国的四至与距离和西域南北两道的走向。

《史记》还特别提及大宛、安息、大夏等国的城市规模和数量,它们可与西方作家对亚历山大及其后继者的建城记载相比照。据称,亚历山大本人至少建立了十多座城市,塞琉古王国建城总数应在200个以上,巴克特里亚王国则有“千城之国”的美誉。

在文献与考古资料的基础上,杨教授继而介绍了其在乌兹别克斯坦和伊朗等地的实地考察工作(包括阿弗拉西亚布古城遗址(Afrasiab)、铁尔梅兹城堡(Termez)、坎培尔·特佩(Kampyr Tepe)、埃克巴坦那古城(Ecbatana)等)。虽然由于种种客观条件限制,杨教授并没有能亲临阿富汗考察阿伊•哈努姆古城遗址,但他对此研究多年,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曾发表专文论及。他指出,该城位于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及其支流的交汇处,在西方和汉文文献中均无明确记载,是中亚地区由考古学家发现并证实的唯一比较完整的希腊式城市遗址。城内有希腊神宙斯、赫拉克勒斯的雕像,希腊式的半圆形剧场和体育馆等典型建筑。在供奉建城者的英雄祠中还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写着那位希腊人从德尔菲神庙带回的希腊语人生格言。

杨教授认为,进行历史研究时必须要进行实地考察,只有亲自体会丝绸之路沿线地形地貌和人文特征,才能对古代交通、城市等情况有切实的体悟,进而与文献记载相互对照,共同揭示历史的真相。

以希腊化钱币为例,杨教授提到,《史记》、《汉书》等汉文文献中均明确记载了安息、大宛、大夏等国的商贸活动和钱币式样,说明希腊化钱币信息在当时已经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中国。希腊化钱币是在马其顿钱币和希腊城邦钱币的基础之上,吸收东方因素形成的一种新型钱币。钱币均为打制的圆形银币或铜币,正面为国王头像,反面是保护神,国王头像随王位更替而变换,铭文一般为希腊语(印度-希腊人发行有希印双语币)。在亚历山大钱币上可以清晰地看出东西方文明的融合:正面的亚历山大头像带有象征埃及阿蒙神的公羊角,背面的宙斯则坐在一把波斯王座的椅子上。希腊化钱币的影响波及非希腊人建立的中亚国家,安息的仿希腊化钱币、印度-斯基泰人银币、贵霜钱币等都是对希腊化钱币的仿造或改造。

除此之外,希腊化世界的文字书写方式、通用语言和物产等信息也随丝路传入中原内地,在史书中留下了记载。汉文文献中说安息人“画革旁行,以为书记”,表明他们使用了希腊人改进后生产的羊皮纸,且从左至右书写,这与希腊人的书写方式相同;“自大宛以西至安息”“相知言”则表明通用希腊语Koine也有可能是当时的官方语言之一。杨教授特别展示了在中亚等地发现的希腊语铭文或文献作为佐证。希腊化世界的物产也在文献中有所记载。通过汉文和西方文献互证可以得出结论:希腊人先进的葡萄栽培技术和酿酒技术由希腊人带至中亚,后又由张骞带回中国。而“蒲陶”“苜蓿”的汉译可能也来自于希腊语发音。

在充分列举了文献、考古与实地考察资料后,杨教授集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首先,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地理空间联系。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和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奠定了后来丝绸之路开拓发展的基础。就丝绸之路的全线开通而言,亚历山大和张骞发挥了同样的历史作用。其次,希腊化世界的国家、道路、城市、钱币、物产等信息确实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并在中国史书中有所反映,这些均得到西方古典作家和近代以来境外考古成果的证实。不过,杨教授同时表示,此课题中未知的、有争议的领域和问题还很多,“丝路漫漫其修远兮”,愿与大家同求索。

徐晓旭老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简要的点评,指出杨巨平老师的讲座内容细致丰富,在经典论述的背后还有一个个小故事。随后的提问互动环节,杨教授对线上同学提出的康居地望、康居人的流向以及史载“大秦”与古罗马地缘对应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

2021级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李思佳、赵小莹撰稿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