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翻译与二十世纪中国”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顺利召开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0-29


2024年10月12—13日,“翻译与二十世纪中国”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第一会议室顺利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英国华威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成城大学等十余所海内外高校学者共46人与会。此次会议旨在通过海内外学者的交流、互鉴,进一步厘清翻译在中外思想流动复杂过程中产生的历史作用,以此为中介更准确地把握20世纪中外互鉴过程中思想碰撞、知识流动的世界图景。



10月12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逸夫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彭春凌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胡恒教授致开幕辞。杨念群在致辞中强调,翻译研究、全球史视野与二十世纪初由梁任公开创、清史研究所数十年来着力打造的新史学之间的紧密关系。胡恒指出,借助翻译梳理外来思想与中国本土思想之间的互动过程,对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动中国思想、中国智慧“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彭春凌主持开幕式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胡恒致辞

主题报告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梁展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黄兴涛作主题报告。黄兴涛详细地考察了“美学”一词的创用过程,指出花之安不但是西方“美学”概念在中国最早的自觉传播者,更是现代意义的“美学”一词在中国最早的创用者。黄兴涛认为花之安虽未于1875年《教化议》初版中创用“美学”一词,但不能借此否定花之安乃中文世界中“美学”一词和概念的创用者这一事实。熟悉西方美学的花之安不仅确于1897年在《泰西学校教化议合刻》中创用“美学”一词,而且其对西方美学的学科名称译述受到西方艺术审美论特别是美术论的直接影响,与近现代意义上的“美学”概念关联紧密。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梁展主持主题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黄兴涛作主题报告

第一组讨论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翻译硕士课程主任暨中文系副教授关诗珮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梁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荆宇航、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助理教授马筱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苗祎琦、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葛飞作报告。该组以具体的地名、作品与中文对他们的译介为切入点,围绕20世纪早期俄、日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过程这一主题,探讨翻译在国际思想流动中扮演的特殊角色,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日、俄三国之间复杂的文化互动过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翻译硕士课程主任暨中文系副教授关诗珮主持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梁展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荆宇航报告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助理教授马筱璐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苗祎琦报告



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葛飞报告

第二组讨论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李光伟主持,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滕威、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曲楠、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张燚明、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裴亮作报告。该组以具体作品、概念和文本为分析基础,重点聚焦于20世纪20至40年代跨文化译介过程中思想生成与文本中的内在情感态度,通过多维度、多方法的探讨,分析其生成、传播的历史原因和复杂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李光伟主持讨论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滕威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曲楠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张燚明报告



武汉大学文学院裴亮副教授报告

第三组讨论由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间・环境学研究科东亚文明讲座准教授津守阳主持,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于京东、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潇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章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萌作报告。该组从语义变迁、概念外延和传播中介的视角出发,着力探讨近代以来一系列概念、词语、群体在跨文化译介中的变迁与作用,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国际思想流动的复杂图景。



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间・环境学研究科东亚文明讲座准教授津守阳主持讨论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于京东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潇雨报告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章可报告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萌报告

第四组讨论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萌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季剑青、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彭姗姗、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林峥、英国华威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副教授刘倩作报告。该组以具体的人物、事件和主张为切入点,围绕五四时期的跨文化交流和思想诠释这一主题,探究跨文化译介、交流对这一时期思想流动与形成的深刻影响。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萌主持会议



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季剑青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彭姗姗报告



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林峥报告



英国华威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副教授刘倩报告

第五组讨论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夏明方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湛晓白、浙江大学文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周旻、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教授李恭忠、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孙会修作报告。该组关注近代重要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流衍这一话题,就近代以来民族意识的形塑等议题展开讨论,深入分析近代中国思想观念与国际思想文化资源之间的密切关联。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夏明方主持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湛晓白报告



浙江大学文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周旻报告



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教授李恭忠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孙会修报告

第六组讨论由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季剑青主持,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副教授李骛哲、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妍杰、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助理研究员李子归、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长聘副教授钟雨柔作报告。该组紧扣来华传教士这一特殊群体,综合考察其入华过程、生存策略、翻译事业等问题,揭示了传教士在近代中西思想文化交流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季剑青主持讨论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副教授李骛哲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妍杰报告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助理研究员李子归报告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长聘副教授钟雨柔报告

第七组讨论由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教授李恭忠主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助理教授崔文东、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蒋凌楠、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张丽华、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治作报告。该组围绕外国作品的译介、整理这一话题,分析译者如何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解读,影响作品的中文译介与整理过程,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性。



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教授李恭忠主持讨论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助理教授崔文东报告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蒋凌楠报告



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张丽华报告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治报告

第八组讨论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牛贯杰主持,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间・环境学研究科东亚文明讲座准教授津守阳、日本龙谷大学法学部中文讲师林丽婷、日本成城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王俊文、清华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熊鹰作报告。该组站在20世纪的书写及书写者们的立场,关注他们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跨文化语境中开展的创作工作,深入理解20世纪书写者们的文化身份、创作动机及其作品的社会文化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牛贯杰主持讨论



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间・环境学研究科东亚文明讲座准教授津守阳报告



日本龙谷大学法学部中文讲师林丽婷报告



日本成城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王俊文报告



清华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熊鹰报告

会议发起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彭春凌作会议总结。彭春凌指出,此次会议以“翻译与20世纪中国”为主题,旨在探索20世纪中西交流的复杂脉络。翻译是理解全球交流和观念变迁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社会和宇宙观念变化的重要抓手。它不仅是文学与史学对话的桥梁,也是学科融合的体现。会议上文学和史学研究者们的充分交流和对话,正凸显了翻译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彭春凌作会议总结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胡恒致闭幕辞。胡恒指出,在清史研究所的支持下,会议聚焦近代以来的翻译问题,推动中文和历史学科的融合,重现文史不分家的传统。在全球日益疏离的时代背景下,此次会议汇聚了众多国内外优秀学者,充分彰显了学术在促进世界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胡恒邀请与会学者在未来加强与清史研究所的学术交流,并向与会诸方对本次会议的支持表示诚挚感谢。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胡恒致闭幕辞

至此,“翻译与二十世纪中国”国际学术会议圆满结束。

| 肖冠华 叶莹

| 乐文杰 诸葛乙 徐浩轩 谈际冉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