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2022年春季学期“史学前沿”第十三讲 朝鲜王朝对文天祥的形象建构与祭祀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7-29

2022年5月1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史学前沿”春季学期第十三讲在线上举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孙卫国教授应邀讲授了“朝鲜王朝对文天祥的形象建构与祭祀”。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夏明方教授主持,吸引了国内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共一百六十余名师生的共同关注。

孙卫国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史学史、明清中朝关系史、海外中国学研究、韩国史,其代表论著有《王世贞史学研究》《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研究(1637-1800)》《明清时期中国史学对朝鲜的影响:兼论两国学术与海外汉学》《从“尊明”到“奉清”:朝鲜王朝对清意识之嬗变(1627-1910)》《“再造藩邦”之师:万历抗倭援朝明军将士群体研究》等,对朝鲜王朝的正统性论述及其与中原正统论的关系多有探讨,打开了“正统论”研究的东亚视野。此次讲座,孙教授主要围绕文天祥形象在朝鲜王朝的演替,揭示文天祥被逐步纳入朝鲜尊奉先贤的体系的过程,进而窥探朝鲜王朝后期的政治文化特色。

孙教授指出,中国古代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字、书籍、制度等方面,也体现在思想认同,甚至是英雄崇拜上。文天祥乃中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忠义人物,李朝君臣在“尊周思明”的氛围下,不断抬升文天祥的地位,检视此一动态过程,有助于深入认识朝鲜王朝的“小中华”意识及其正统观念的思想意涵。

孙教授从文天祥的生平切入,指出文天祥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不断被赋予时代新义,而且在朝鲜半岛也存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作为忠义人物,文天祥的事迹为道学性的历史书写提供了典范事例。元、明、清时代,官方与民间都十分重视塑造文天祥的形象,最终文天祥被从祀孔庙,极尽尊荣。二十世纪后,文天祥又被视作民族英雄,获得新的意义。而朝鲜王朝对文天祥的历史记忆,建基于中国对文天祥的多重塑造之上,加之朝鲜本国的现实导向,最终形成类同于中国却又略有差异的文天祥形象。

孙教授通过《文山集》等文本的流传及朝鲜君臣的经筵日讲,分析朝鲜王朝对文天祥形象认知的动态发展过程。随着与文天祥相关的典籍在朝鲜的流传,朝鲜君臣也越发熟悉其事迹,经常于经筵日讲中讨论,并将李舜臣、宋时烈等朝鲜名人比附文氏。这一方面是借其言事,另一方面,朝鲜君臣也借文天祥“符号”,不断体认忠义之思与“中华”象征的应有之义,从而调动政治资源、社会风教与军队士气。朝鲜君臣还不断撰写称颂文天祥的诗文,并为之编写传记和评论。如洪启禧(1703-1771)《文山先生详传》的篇幅超过中国所有的文天祥传,足见朝鲜人对文氏的重视程度。朝鲜儒士还自发地对《宋史·文天祥传》中的“黄冠之对”加以辩驳,维护其忠义之纯与坚定死义。这些源自朝鲜君臣和士人、军民的多重建构实践,使朝鲜王朝对文天祥的认知不断层累,逐渐形成上下一体的“文天祥共识”。

随后,孙教授对朝鲜君臣围绕如何崇祀文天祥的讨论进行了深挖,在分析朝鲜君臣对文天祥崇祀上的认知共性与微妙差异之时,亦展现出朝鲜君臣的博弈过程。1750年,英祖在获得燕行使带回的文天祥画像后,提议崇祀文氏。朝臣否决了英祖单独为文氏建庙和以陆秀夫配享的提议,最终达成了将文天祥配享于诸葛亮庙的折中方案。而崇祀诸葛亮的卧龙祠,也因岳飞牌位和文天祥画像的渐次进入,从而转变为更具象征意味的三忠祠。据孙老师分析,诸臣对崇祀文天祥的态度,一方面反映出朝臣对崇祀标准的认知具有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英祖曾将独祀明神宗的大报坛扩展为兼祭明太祖和崇祯帝,故朝臣否决英祖将陆秀夫纳入崇祀,可能含有避免崇祀过滥的谨慎考量。如果说崇祀明朝帝王的大报坛是继承明朝的中华正统,那么,将文天祥与同样具有符号意义的诸葛亮、岳飞同祀于三忠祠,更加昭示出朝鲜高举中华正统的寓意。

讲座最后,孙老师对诸葛亮、岳飞及文天祥等人之于朝鲜王朝的象征意义进行了整体提炼。他认为这些人物虽非宗教式的人物,但却有着宗教般的光环。朝鲜君臣认为,文氏之死节已超出大宋王朝,成为超脱于具体王朝的中华精神象征,故视文天祥为忠义的化身、正统的符号,加以不断体认。虽然朝鲜在明清鼎革之际变成清朝藩国,但是在性理学的影响下,朝鲜君臣高举“尊周思明”的大旗,视清朝为夷狄,强化跟逝去的大明的关系,举起承继中华正统的口号。英祖崇祀文天祥的画像,即是将文天祥视为中华正统的殉道者,从朝鲜当时所处的时空环境中重塑文天祥的形象。这正是三忠祠崇祀文天祥的现实意义,也是当时“尊周思明”意识的延伸表现,由此,亦展现出朝鲜王朝构建中华正统之象征的多重方式。

在提问环节,孙老师就朝鲜王朝“正统性”的来源、文化构建的主动选择、慕华意识及其对中国历史知识的获取方式、人物形象建构的判断标准等问题,同在场师生展开了深入交流。孙老师认为,朝鲜王朝与明清中国的关系表现出典型的宗藩模式,其正统性来源于宗主国中原王朝的确认。朝鲜君臣讨论更多的是汉、唐、宋、明的正统性,而非其自身的历史,原因即在中原王朝的正统性直接影响了朝鲜的正统权威。朝鲜虽获清朝的册封,但在秉持道学的精神之下,“夷狄”的册封并不利于朝鲜国王正统的纯净。加之朝鲜国王缺乏凌驾于大臣之上的权威,故其渴望强化跟大明王朝的关系,以此宣扬其承续了纯正的中华正统。而朝鲜君臣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来源于“二十四史”等典籍,类同于中国士人。朝鲜君臣将学习中国历史视作自然达致的过程,这与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影响下的域外历史认知有着根本不同。

关于历史人物的形象建构问题,夏明方老师认为,文天祥形象在朝鲜虽然变化不大,但假若没有不同时空之下的反复加固,则其正面形象亦可能淡化甚至磨灭。此种带有历史延续性的正向建构过程,不同于游移多变的“差别”式构建。

以上讨论引人深思,既拓宽了我们观察正统论的思维向度,为反思东亚文化的特质提供了崭新思路,同时亦展现出中外历史人物形象建构的多元化路径。孙教授融汇中、朝两方材料与议题的研史路径,也为我们延展中国史中的经典议题提供了更为宏阔的视域。

(撰稿人:2021级博士生孙岩、2021级博士生曹大浩)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