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义军教授应邀来我所讲座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1

201553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历史地理学专题讲座第六讲在人文楼400会议室举行。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义军教授应邀作题为“历史瓷业地理三题”的学术演讲,主持人为华林甫教授,来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等单位及本校师生约30余人参加。



黄义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城市地理、历史手工业地理、地图学史以及宋元明考古,目前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地图学史》翻译工程”子项目“中国、东亚及东南亚地图史”负责人,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黄教授将考古学和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结合,开辟了历史瓷业地理的研究方向,并出版专著《宋代青白瓷的历史地理研究》,此次讲座内容即为其多年学术经验的总结。

黄教授首先以古代瓷器的生产过程引出讲座主题——历史瓷业地理研究,介绍其何以能够成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主要研究内容、资料和方法。之后分成三个专题进行叙述:一、区域瓷业的地理学研究;二、瓷业研究的系统地理学视角;三、影响瓷业区域差异的因素。

专题一是从区域地理学视角来展开研究,其立足点在于某个具体的区域及其与其他区域的差异与联系,黄教授举了一些具体的研究案例,如地名与区域瓷业的空间分布、移民与区域瓷业的兴起、瓷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制瓷业分区,来说明研究切入点的选择。

专题二改取系统历史学研究视角,出发点在于与瓷业相关的某个现象或环节在整个地理空间上表现出来的规律,如宋金六大窑系的空间分布(起源与传播),制瓷工艺(窑炉、装烧方法等)、瓷业产品(类型、造型、纹饰)的区域差异,以及瓷器运销路线的复原等。

专题三则主要关注了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问题,如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地形、气候、水源、原料等)和社会经济要素(人口、移民、交通、城市、开发程度等)对窑址分布及瓷业发展的影响、瓷业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堵塞水源、砍伐森林、废料弃置等)。

相比于传统的历史瓷业研究,黄义军教授的讲座融地理、历史、考古三大学科于一炉,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令人耳目一新。演讲结束后,在场师生纷纷从不同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黄教授进行交流。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如:一些典型器物(如多角坛)的造型含义及其区域指示意义,宋代青白瓷的主要运销和扩散线路(如从长江中下游产地向岭南地区的扩散,除了通过长江-湘江-珠江水系的内河航线是否还有其他线路,向辽国境内的运销是否可能经由陆路北上,四川地区集中出土南宋后期青白瓷的原因),基于历史时期窑址的时空分布数据还可以做哪些进一步的研究,等。黄教授认真解答了大家的问题,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