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讲座回顾】德-中力学知识的流动:基于爆炸力学学术谱系
来源:清风学社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5-11

2024年4月24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2023—2024学年春季学期“史学讲堂”系列讲座在立德楼903顺利举行,本次主题为“德-中力学知识的流动:基于爆炸力学学术谱系”,主讲人为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莱比锡大学东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默,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牛贯杰副教授主持。历史学院学生及部分校内外师生参加。

讲座伊始,王默老师以自身进入大学学习物理学的经历、观察出发展开了本次讲座的内容。为何中国的大学在物理学之外建立了独立的力学专业?这一与外国学科体系有所不同的现象引起了王默老师的关注,并引发了其进行科学史研究的道路。

王默老师先对德-中力学交流的背景进行介绍。通过统计可知我国大部分力学科学家都有海外留学经历,而其中高达76%的学者都赴美留学,这一现象与当时美国设立庚子赔款退款奖学金密切相关。接下来老师向大家揭示了隐藏在我国爆炸力学研究之中的两条学术谱系:一、哥廷根大学下,普朗特—冯·卡门—钱学森—郑哲敏的谱系;二、莱比锡大学下,海森堡—周培源的学术谱系。通过对学术谱系的分析,王默老师进一步指出:虽然大部分学者都赴美国留学,但德国力学在20世纪上半叶对美国力学的深刻影响,使其间接的影响了中国力学科学学者。

王默老师以取得正高级为遴选标准,构建了以郑哲敏为中心的爆炸力学学者、学术机构的学术谱系,通过观察可见其学术谱系具有两大特点:1.学者有明显的回流现象;2.学术机构谱系流动有着极强的边界效益、地域效应。王默老师指出这与中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分配制度”有关,在硕、博缺少的情况下学校倾向于将学生留任,这一点与德国高校的“回避制度”相反,王老师同时指出虽然“回避制度”有着更强的人员流动性但中国的“近亲繁殖”有助于学校、机构保持并发展优势学科。

王默老师借助中心度模型对郑哲敏学术谱系中不同代际学者的合作、研究进行量化分析,将其分为(1)1947—2021年;(2)1965—2021年;(3)1990—2021年等三个代际。通过对第一代进行中心性分析可知,郑哲敏在合作者选择上并不以谱系为标准,而更多注重知识来源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第二代的分析表明,基于知识流动的局限与研究难度的不断提升,学者合作更加紧密。第三代论文作者减少、论文增加的特点表明整体学术水平的上升,且谱系外合作高达94%反映出更加紧密的外部合作。此外通过各代际论文主题网络的分析也能反映中国爆炸力学的学术发展状态。第一代主题中对“钱学森”“力学研究所”的怀念与力学刊物“力学史”板块的开辟有关,同时“应用力学”“流体力学”成为热点体现出当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空洞性,没有集中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第二代的各研究主题呈现出更多关联,说明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大部分主题关联并不明显。第三代主题数量减少,说明研究方向得到明确,同时二、三代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继承性,说明爆炸力学的理论构建得到了发展。

最后,王默老师基于上述对中国爆炸力学学术谱系的研究,得出了四点结论:

一、中国的爆炸力学既有对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传统的继承又有自身的创新。

二、知识流动具有显著的局限性。

三、在对学术合作者进行选择时有自身的偏好。

四、学术谱系各代际的合作强度具有差异。

牛贯杰老师为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他认为王默老师的研究中对科学传播、发展的历史回溯,有助于给当下的学科制度建设、发展路径带来启示,对当前建立学科自主体系、破西方化有所助益。

最后的互动环节,讲座现场的同学们也就“跨学科研究的障碍”“知识史研究的具体方法”“人文科学对自然科学方法、概念的借用”等主题与王默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本次讲座内容细致而深入,为在场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难忘的学术之旅。


供稿:余雨珊

供图:武炯炯

排版:余雨珊

审核:石权耕 王奕淳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