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首届“环境人文学”青年学者工作坊成功举办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6-28

2023年6月25日上午,首届“环境人文学”青年学者工作坊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400会议室举行。此次工作坊的主题为“疾病、灾害与生态认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暨生态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绿色世界公众史学中心、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共30余名师生参与此次会议。

会议伊始,清华大学梅雪芹教授、北京大学侯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贾珺副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夏明方教授分别致开幕词。梅雪芹教授回顾了环境史研究在北京地区的发展历程,认为这样的学科需要更多的青年人参与才能可持续发展,并祝贺会议圆满召开。侯深教授同样表达了对青春学子的期望,指出一个健康的学术共同体应该具备自由、平等、包容、多样的特质。贾珺副教授认为这次会议标志着环境史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壮大,预示着该领域会有更好的未来。夏明方教授说明了举办此类工作坊的初衷是给有志于从事环境人文学研究的在校博士研究生提供一个正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培养青年学者对于学术的敬畏之心,融道义于文字之中,做一个真正的历史书写者。

工作坊上午场议程由夏明方教授主持。第一位报告人是中国人民大学邵华博士,报告题目为《环境史视野下的畿辅旗民分野体制及影响》。该文以环境史的视角探讨清代旗民分野体制对畿辅地区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认为对旗民分野社会体制之环境面相的认知,能够成为勾连环境史、制度史、政治史的有效路径。《光明日报》理论版主编户华为和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李光伟分别对该文进行评议。户老师肯定了该文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就文中提及的“旗民分野”概念与作者进行了讨论,建议作者在把握华北区域发展的总体特征之上考虑畿辅地区的特性与代表性。李老师则认为对“环境史”和“生态史”的概念未予明确说明,也未能充分体现环境史的视野,建议作者对全文做结构性调整,以畿辅水利为主体探析旗民分野的环境影响。夏明方老师、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周琼老师、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徐冠勉老师也对该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夏老师强调作者需要在文中进一步贯彻生态史的逻辑。周老师指出文章需要交代旗民到来之前京畿地区人与自然关系的变迁过程。徐老师提醒作者注意高乡低乡的生态差异与作物选择问题。点评结束后,邵华博士表示将吸取老师们的建议对文章进行修改。

第二位报告人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沈淼,其报告题目为《建设救灾抑或建设成灾:生态视角下的民生渠工程》。该文认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负责修建的民生渠,是1928年绥远大旱后人类试图调整前套地区生态关系的重要水利工程,结果却因此一工程建设所引发或诱致的自然、社会诸关系的异常变动而最终失败,并引起当时民众、地方政府、民间组织、中央政府乃至国际社会等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和反思。因此,从生态视角切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工程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自然与社会产生的“非预期效应”。《近代史研究》编辑潘晓霞、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萧凌波分别对该文进行评议。潘老师指出,该文有助于从生态史角度理解上世纪三十年代西北开发的历史,但文中也存在生态视角不够明晰的问题。萧老师认为,从工程技术的角度而言,民生渠最后失败和当地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建议作者先介绍大的区域社会生态背景,再介绍民生渠的修筑过程以及对民生渠的评价。在场各位师友也就该论文展开讨论。徐冠勉老师认为该文在水利与自然的互动上体现得不够充分。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乔瑜老师指出作者可以将西方知识如何改造中国地区的景观纳入到讨论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高国荣老师建议作者更多地关注民生渠如何变成一个问题工程。中国人民大学吴羚靖老师指出作者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学术对话。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葛蔚蓝也就脆弱地区的工程建设、民生渠建设与河套地区的环境正义等问题与沈淼博士进行讨论。

第三位报告人为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仇振武,报告题目为《殖民扩张与自然之力:19世纪60年代孟加拉湾气旋灾害与殖民地社会的应对》。仇博士指出,19世纪60年代该地区发生的两场气旋灾害,既体现了英国人在孟加拉湾北部的殖民扩张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又揭示了殖民政府如何选择顺应气旋规律并运用科技手段应对气旋灾害的尝试。清华大学副教授曹寅老师、北京大学徐冠勉老师分别对该文进行评议。曹老师首先指出作者需要把文章主旨立意拔高,避免碎片化研究,寻找各项研究中可通约的意义,此外还要关注气旋与动物、植物之间的关系。徐老师赞同曹老师对地方性知识的强调,认为作者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和后殖民理论产生更有深度的对话。在场其他学者也就该文提出如何修改提出建议。吴羚靖老师指出作者可以将殖民政府对红树林的认知、当地人如何阻挠殖民政府的措施纳入到讨论中,以体现此类应对措施的后续影响。高国荣老师同样认为作者要对气旋灾害预警系统的成效与不足予以揭示。夏明方老师指出,作者不仅要对国内外印度史的学者进行对话,还需要与国内灾害学研究进行对话,并强调不能仅仅把台风和气旋问题当做一种自然界破坏性力量,还要尽力挖掘其对当地生计或环境产生的积极效应。

简短的午餐过后,下午场如时进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徐再荣研究员主持。第一位报告人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蔡雯娟,报告题目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疾病生态学的生成与疾病史研究》。该文梳理了当代医学史、科技史、环境史学者对20世纪疾病生态学演化谱系的研究,以及这一视角在疾病史书写中的具体表现和阶段性变化,以期为疾病史研究增添生态的视角。《历史研究》编辑部黄娟编辑、中央民族大学周琼教授分别进行评议。黄娟老师认为文章所体现的问题意识不够充分,可将其拆分为多篇专题论文,且可以疾病生态学的概念史梳理为中心做更进一步的思考。周琼老师肯定了文章选题的价值,也建议作者对一个世纪以来疾病生态学的认知体系做出评价与反思。高国荣老师、侯深老师、徐再荣老师也分别对该文提出建议。高老师认为作者可以加强阐述疾病生态学概念的不同发展阶段。侯老师建议应该考虑不同阶段的著述者为何会产生对疾病生态学的不同认知,而生态学本身的变化又对疾病生态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徐老师认为作者不能简单把传染病的历史等同于疾病史,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为我们思考如何书写一种涵盖社会、经济、全球体系的疾病史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第二位报告人是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博士候选人郑坤艳同学,报告题目为《莫哈维沙漠与美国的“健康边疆”》。该文以19世纪下半叶与20世纪上半叶美国西南部莫哈维沙漠肺结核疗养胜地的发展为切入点,梳理了美国人沙漠认知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徐再荣老师、乔瑜老师分别对该文进行评议。徐老师肯定了该文选题的意义,也就文中提出的相关概念与作者提出商榷意见,认为文中对“健康寻求者”这一概念的解释不够明晰,肺结核病人数量的引征来源不明,且缺乏对西部疗养院发展的商务、交通、政策条件的介绍。此外,文中第四部分相关概念的延伸过于复杂,混杂了学术史介绍与具体实证研究。乔老师认为该文试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特纳、沃斯特等人对话,串联起了新西部史和生态思想史这两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但作为一篇专题论文还有较大的修改空间。其他老师也对该文提出修改建议。高国荣老师建议修改文章结构,将重点放在疗养胜地神话的建构与解构过程。周琼老师指出作者需要思考该案例研究对于我们现在的健康认知、疗养思想的意义。夏明方老师指出,作者需要与提出“健康边疆”概念的米特曼进行对话。徐冠勉老师提出“什么是不健康的边疆”的问题。侯深老师认为作者需要学会做减法,建议作者或者将论述的重心放在“健康边疆”这一认识在多大程度上超越了特纳的“资源边疆”的概念,或者更新问题意识,将其纳入到美国人沙漠认知变迁的历史脉络之中进行探讨。

第三位报告人是中国社科院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曹少鹏,报告题目为《美国主流社会的“无人荒野”想象及其影响》。该文点明,荒野在美国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不同历史时期,美国主流社会一方面为荒野赋予了多重内涵,一方面却将与人类文明及生存相关的要素逐渐稀释直至完全抽离,以致“无人荒野”的想象成为美国主流社会荒野思想的核心底色。侯深老师、高国荣老师分别对该文进行评议。侯老师肯定了这篇论文的优点,认为其问题意识清晰,呈现了美国主流社会对荒野认识的矛盾性,但她也就该文的史料解读、概念阐释和写作立场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认为“无人荒野”的提法需要进一步斟酌。高老师认为应当关注“高贵的野蛮人”的浪漫主义想象,并建议作者综合考虑当时美国整体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与会的夏明方老师、周琼老师也就该文提出想法。夏明方老师也认为作者提出的“无人荒野”概念,与文中实际上提出的生存意义、破坏性使用意义和美学意义这三种荒野形象,并不完全匹配。周老师认为文章讨论的旨趣可以落脚在美国主流精英阶层如何思考人在现代文明中的位置这个问题。

在闭幕总结环节,吴羚靖老师介绍了举办本次环境人文学青年学者工作坊的初衷和筹备过程,认为此类论坛有助于帮助相关领域的在校博士生加强学术交流、促进自我成长、推动学科发展。她也表达了对与会专家学者、参会同学和会务同学的衷心感谢,并期待下一届会议能够有更多的青年学者和专家学者加入其中,共同探讨环境人文学的学术未来。

撰稿人:徐冉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