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大家好!
现在是2006年秋季学校刚开学,同学们到校不久。中国人民大学是以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有众多著名的教授,有广大优秀学生。同学们进入大学,和中学学习有很大不同,内容上以专业为主,分科学习,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专业培养专家,学习形式以自学为主,自己读书,图书馆很大,书很多,自己借书读书,充分利用时间读各种各样的书,当然也有课程讲授、考试,但读书时间更多了。这里,我欢迎同学们到我校学习,并且祝福大家学习顺利,身体健康,身心愉快!
我今天讲一个专题,题目是“成才之路”。同学们攻读大学,本科硕士博士,目的是成为高级人才,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人才成长会经历什么道路?人才不是天生的,人才第一是靠自己努力,第二是靠培养,家庭培养、学校培养、社会培养。
我想,成才之路上第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勤”,勤奋。古今中外学问上、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是勤奋努力的人,勤于读书、勤于工作、勤于思考、勤于写作。一个懒惰散漫、不好学习的人,决不能成就大的事业、大的学问。珍惜时间、争分夺秒,摒弃没有意义、没有必要的活动,尽量挖掘个人生命的潜力,尽量不浪费时间。当你在书桌面前,一翻开书,就集中精神、静心专一、全神贯注,不受外界干扰,充分利用时间,这是学业上得以上进的前提。人生苦短,一个人生命有限。十年寒窗,十年也只有三千六百天,一天24小时,除了休息、睡觉,可以利用学习的时间并不很多,应尽量珍惜时间,挤出时间读书,提高自己。中国古代有句格言,“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业有成就是由于勤奋,学业荒废是由于贪玩,由于浪费时间。中国古代还有许多故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悬梁是讲有人晚上读书,易于打瞌睡,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刺骨,手里拿锥子刺自己大腿。囊萤,晚上读书没有灯,家里穷,捉萤火虫放在透明口袋中照亮代替灯;映雪也是读书没有灯,冬天坐雪地里借白雪反映看书。这无非是说用功读书的种种方法。勤奋十分重要,虽然人不乏天赋,但天才只占10%,勤奋应该占90%。我们不否认天赋的作用,有人天赋好,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思考敏捷,当然有助于学习,但天赋并不是主要因素,坚持不懈,勤奋努力才是最主要的。宋朝的王安石写过一篇短文《伤仲永》,可能同学们读过。有个名叫仲永的小孩子非常聪明,天赋过人,但长大了以后,由于没有后天培养,没有持续努力,长大以后庸庸碌碌,一事无成。王安石对仲永非常惋惜,感到后天培养更重要,持续努力更重要。只有聪明而没有勤奋不能成才,要成才勤奋最重要,眼要勤,要读书,耳要勤,勤助于听讲,听老师教诲,听同学讨论。手要勤,勤助于写文章,记笔记,腿要勤,勤助于去图书馆,勤助于去实验室,勤助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所以勤最重要。书山有路勤为径,书多得不得了,堆积如山,路在哪里,路在何方?路就在勤字。一本本地读,一本本地学,日积月累,必有进步。成才之路第一个就是勤字,勤恳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第二个字就是“苦”。刚说“书山有路勤为径”,下联是“学海无涯苦作舟”。治学就像在大海中航行,无边无际,茫茫然一大片,只有用苦字做成船,坐这条船才能到达彼岸。读书尤其是读专业性很强的书,要克服许多困难,书读不完(很多),书读不懂(难度大),必须付出艰辛努力。苦是什么?就是人处在逆境中努力去克服困难的精神感受。书籍读不懂,问题想不通,文章写不好,必然会产生烦恼苦闷,急躁,心神不宁,如果不用功读书,可以去娱乐,可以去休闲,可以去聊天,或者应酬朋友,照料家务,教育子女。这些都是一般人普通的生活权利。但如果你志在读书,志在治学,就不能不做出牺牲,要挤出更多的时间去做学问。勤总是和苦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勤勤恳恳的人,一定是会吃更多的苦,很少娱乐,很少休息,很少照顾家庭孩子,你会感到学习压力很大,会感到身心疲劳,感到对爱人孩子内疚,感到生活单调紧张,甚至性格变得孤独内向,行为上也有些怪癖,读书用功的人往往变成“书呆子”,因为他一心一意在书本上,对其他事情,对身边的人,对现实生活不多接触,了解少了,交往少了,变成不懂生活,感情较冷淡的人,大家叫他书呆子。我申明不是鼓励大家成为“书呆子”,同学们年轻有为,朝气蓬勃,应该热爱生活,关心别人,深入现实生活。但从客观上说,挤出更多时间去读书,必定会影响你在其他方面投入精力,这是应该注意的。但是勤奋读书也会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生活上单调枯燥,长期紧张学习造成疲劳苦闷,“自讨苦吃”,忍受这种苦,克服这种苦恼,这是勤奋读书必定造成的艰苦境界,读书本身的艰苦,生活上的艰苦,思想上的艰苦,淡泊名利,不讲究生活享受,板凳要坐十年冷,不经过艰苦,轻轻松松在学业上取得杰出成就是不可能的。
三,经历了“勤”、“苦”两个境界,自然而然会进入第三个境界“乐”。“苦”和“乐”是一对矛盾,相互联系,相反相成。搞学问要花长时间读书钻研,固然是苦事,但苦中有乐,苦尽甘来,乐在其中。读书能够告诉你许多知识许多闻所未闻的事,能够把你带到另一个世界,能让你知道许多新鲜事,能使你生活充实,使你精神上得到满足,特别是在你研究工作有所突破得到收获的时候,会得到最大的愉快,最大的满足,足以补偿你以前经受的痛苦,以前你放弃娱乐放弃休息放弃和亲人和朋友的聚会,当读书学习有重大收获,成绩名列前茅,你会感到这些损失不算什么,和你知识上长进,学业上的成就相比微不足道。知识上学问上突破,就像在黑暗中探索,一旦豁然开朗,从黑暗中走出来,看到光明,这就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最大的安慰。读书乐,这是有成就的知识分子必定会经历的第三个境界。你得到了乐趣,别人看你坚持努力,常年读书好像很苦,而你自己从读书中得到乐趣,不感到苦。所谓“孜孜不倦”,努力用功,不知疲倦,为什么不知疲倦,因为你感受到读书带给你的乐趣。从前有三句话勉励大家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个话是用功名利禄物质享受来鼓励大家读书,其实这是外在的低层次的东西,不是读书本身带来的乐趣,也不是有志气有高远理想的知识分子、学者所看重的。其实书中能带来许多新知识,书中能引导去探索自然界的真理和社会的更加完善,书中能给予你美的享受。一首诗词,一幅图画,一部小说,都能使你感受到艺术的完美,书能使你得到情操上人格上的熏陶,能够培养更加完美的品德,做一个真正的人。所以书是世界上不可缺少的,是精神食粮,人每天都要吃饭,都喜爱吃饭,如果讨厌吃饭那就是病人,病态不健康的人。大学生一定要进入喜爱读书这个境界,如果大学生不爱读书,就决不是一个好的大学生,合格的大学生。
最后爱读书,坚持读,你就会进入新的境界,迷,第四个境界。
勤奋读书,艰苦读书,喜爱读书,最后就会进入迷恋读书的境界。一般生活中有球迷(看球),戏迷(看戏),棋迷(下棋),歌迷(唱歌听歌),影迷(看电影),娱乐活动有各种各样的迷。读书作学问也要入迷。迷就是强烈深厚的感情,喜爱自己专业到了入迷的程度,达到“废寝忘食,朝思暮想”的程度。如像男女青年谈恋爱,“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愿意经常在一起,永远不分离,如胶似漆,难分难舍,全部思想感情倾注在专业上,书本上,时时刻刻在挂念专业、书本,任何力量都不能把他拉开,一往情深,如痴如醉,对其他事物心不在焉,唯独在自己的专业上、书本上全神贯注,不仅喜爱,而且入迷。对书本、对专业能入迷是大好事,这是成才的重要条件,入了迷,能精通专业,有所创新,对国家做出贡献,成为人民需要的专家学者。我希望在座同学,本科的、硕士生、博士生都能学习自己专业,充满喜爱专业的感情,达到入迷的程度,我也相信大多数同学能够做到这点。这是学好专业的秘诀窍门。
我讲了“勤”、“苦”、“乐”、“迷”四个字,构成四种境界。研究人员、专家学者从勤到苦,从苦到乐,从乐到迷,串通连贯,依顺序进入这四个境界,就能取得学业上成功,就是一条成才的道路。
这四个字,勤是主要的,勤是主体的投入,是个人付出努力,要精心,专一,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一摊开书本立刻就精神集中,情绪振奋,思维处在活跃紧张状态,专心致力于书本上的东西,排除外界干扰,现在社会物质生活比较丰裕,但同时充满各种诱惑,一面读书,一面想着外面的花花世界,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那是不行的。要像老僧入定,摒弃一切杂念,而且持之以恒,“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是读书人的座右铭。持之以恒必有成就,勤是主要的,也是在个人努力之下能够做到的,即使天赋差一点,只要用功就能前进,“勤能补拙”,勤奋能够补偿稍差的天赋。
“苦”、“乐”、“迷”三个字是个人勤奋努力以后接下来出现的感受,进入的境界,这种感受很自然,也非常重要,可以促使你更加勤奋,如果经历了四个境界,你本人开始勤奋刻苦用功,已感到读书乐趣,甚至已入迷,你就一定会更加勤奋,更加努力,最后你又回到了“勤”字上去。
而这种“勤”是自觉自愿,不是勉强的,这样你就走上了从勤到苦到乐到迷再回到勤的一条良性循环的成才之路,你就会长期坚持在这条道路上永远不间断走下去,永远前进,从自身产生持久的前进动力,勤奋不倦到达目标。
一个人成才之路就是由这四个字构架起来的。
其实这条成才之路一百年前就已有人说过,就是鼎鼎大名的王国维。不过他是用非常形象性语言讲的,不是四个境界而是三个境界,大意差不多。王国维怎么说呢?他在《人间词话》中讲治学的三个境界,用三首词来形容三个境界。
第一句词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晏殊 蝶恋花)这是比喻学习或研究的最初阶段,需要学的东西很多很难,茫茫然抓不住要领,碰到问题、挫折不知从何入手,没有头绪,不得要领,入门很困难。
这是刚刚进入学习研究状态。
第二句词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蝶恋花)
这就是落到“勤”字上。勤奋钻研,努力不懈,人瘦下来,憔悴了。衣带宽了,人本来较胖,变瘦了,勤学的程度可想而知。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学问变得憔悴了,吃了很多苦,苦读苦学苦想。
勤和苦是必须经历阶段,不付出十分努力,就不能取得十分的成绩。
第三句话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青玉案)
这是元宵节观灯的爱情词,比喻学习和研究付出了长期艰苦努力,经过了“勤”和“苦”两个境界,终于豁然开朗,获得了成果,好比元宵节看灯,寻找心上人,寻不到很着急,越往人群里找,越找不到,忽然回头,在灯火零零落落的地方寻到了自己心上人。
大概学习和研究都要有个过程,走过一条路。花很大努力读书,勤奋学习。经过很多苦恼,思考,彷徨不安,思想斗争,然后得到快乐,得到喜悦,久而久之,对你从事专业产生深厚感情,越钻越深,越钻越爱,越爱越勤。古今中外的专家学者,大概都走过这一条道路,我把它称为“成才之路”。
那么什么是成才之路上的障碍呢?什么阻碍是你进入这四个境界的绊脚石呢?
一、立志不高。没有坚持精神,缺乏恒心。虽然进了大学,或者进了硕士班、博士班,也在读书,也在研究,但要求不严,立志不高。也有一点兴趣,爱好专业不强烈,考试及格就可以,硕士论文及博士论文通过就满足。只要求达到一般水平,怕艰苦,怕困难,甘居中游。古人说“志乎上者,仅得乎中”。立志较高,志向远大,种种因素影响,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志乎中者,要求不高的人,只付出一般努力,不付出更多努力,很容易松懈,恐怕只能得到中等以下的成绩。所以一定要立志高远,贵在坚持。
二、爱好太多,分散精力。一个人有些业余爱好是正常的应当的,运动、音乐、戏曲、琴棋书画,适当的业余爱好有助于陶冶性情,促进学习。但爱好太多,这个也喜欢,那个也喜欢;或者喜欢太深,把业余当成专业,一天到晚沉溺其中,冲击和影响了专业学习。心有旁骛,就学不好,专业成绩就会下滑。所以同学们学习期间应节制自己,把自己专业放在第一位,不能受业余爱好的冲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心致志,才能学好本专业。
三、对自己专业没有感情,没有兴趣,甚至厌恶它,认为学历史都是古董,陈谷子烂芝麻,对社会没有用,甚至没有出路,找不到工作,这样就必须端正态度,清理思想。历史是研究过去了的人物、思想和事件,但历史和现实密切相关,过去的历史沉淀在今天的现实中。历史是基础学科,它的功能恰恰是成为过去和今天相互联系的桥梁。历史科学任务是寻找社会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的是供治理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借鉴。历史把过去许多人行为、思想主张告诉人们,增加人们知识,启发人们智慧,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历史展现过去真的、善的、美的东西,伸张正义,贬斥邪恶,塑造人们美好的心灵。历史学有它自己特殊的功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必然会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它的社会功能是显著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同学们学习历史专业,就应该认识它的功能何在,才能培养起对自己专业的感情,才能勤奋学习有所成就。
同学们刚刚入学,许多本科生刚刚离开高中,走进大学走进最高学府,开始新的学习路程。在学习的道路上会有很多问题,有许多困难,有许多坎坷,重要的一开始就确立起向学的决心和志气,确立起自己学习的目标。我今天讲的“成才之路”,大多是老生常谈,不是什么锦囊妙计,这不过是我观察有成就学者的经历以后得到的一点认识,提供给同学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