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清史所2016级硕、博士生赴承德参观考察
来源:清史所 作者: 清史所 点击数: 1

(图/文:清风学社)20171110日至13日,清史研究所2016级硕士生及博士生赴河北承德参观考察。活动由曹雯、黄玉琴老师带队,清风学社组织。

承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地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国家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上,清朝皇帝常在此处理军政和民族事务,因而它与清史关系密切。承德市保有大量的清代宫殿和庙宇,这些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宗教和艺术价值,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实地感知历史的绝佳场所。


同学们在避暑山庄正门合影

11月10日下午5点,师生一行近40人从学校出发,乘校车奔赴承德,开始了考察之旅。在考察中,同学们依次参观了避暑山庄、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普宁寺、普佑寺、安远庙、普乐寺等古迹。当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黄大伟、许可两位老师和数位志愿者负责接待并陪同清史所师生一行,提供了精彩细致的讲解。

同学们在须弥福寿之庙的主殿金顶前合影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黄大伟老师为同学们讲解

在避暑山庄,同学们考察宫殿,徜徉湖山。马嘎尔尼使团的身影、辛酉政变的内幕,在此依然清晰可感。文津阁前的池水、烟雨楼旁的假山,人文与自然和谐两全。在须弥福寿之庙,大家了解了班禅行宫的建筑规制。妙高庄严殿上的八条金龙在夕阳下灿烂夺目,皇帝对班禅的尊敬通过此景也一目了然。在普陀宗乘之庙,同学们在碑亭长时驻足,满、藏、汉、蒙四种文字书写的《普陀宗乘之庙碑记》等激起了大家的探究欲望,专门史方向的博士生马金柱主动为大家讲解满文,赢得在场游客的喝彩。爬大红台也让大家领略了“小布达拉宫”浓厚的宗教氛围。在普宁寺,黄大伟老师以大乘之阁为中心为我们搭建起了佛教文化中的秩序世界。在普佑寺、在安远庙、在普乐寺,同学们认真听讲解,积极提问题,参观之途实实在在地成为了求知之旅。大家不仅对藏传佛教的教义和魅力有了直观的了解,还对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有了更深的体悟。

专门史方向博士生马金柱为大家释读碑刻中的满文

11月13日,师生们离开承德返京。在途中,大家参观了当年由抗倭名将戚继光于蓟镇总兵官任上主持修筑的金山岭长城。巍峨的燕山在初冬的晴空下格外雄伟,蜿蜒的长城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加壮丽。这段现存保存最完好的明长城在阳光照耀下,宛如一条金龙在祖国的大地上蜿蜒向前。同学们自砖垛口而上,从沙岭口而归,领略由英雄遗风和不朽河山交织而成的历史厚重感。凛冽的凉风无法阻挡大家的热情,同学们兴致盎然,意犹未尽。下午3点,校车驶入校园,参观圆满结束。

同学们在金山岭长城合影

第十五届清风学社理事会合影

在考察中,大家不仅收获了知识,也增进了情谊,路途中的欢声笑语让人难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历史不光需要畅游于浩如烟海的文献档案,也得深入历史现场、感知时空情境。故此次考察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的学习、研究中,同学们走出书斋,用心体验,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学问。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