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24——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西学与
清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和北京友谊宾馆召开。包括光明日报、中
华读书报等多家媒体记者在内,共有110余位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提交会议论文80余篇。
大会开幕式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报告厅举行,由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清史编纂委
员会副主任朱诚如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致欢迎词,清史研究所所长成崇德教授、复
旦大学历史系姜义华教授做了讲话,戴逸教授、李文海教授、龚书铎教授等知名学者出席了开幕
式。
此次会议以推动清代学术文化的深入研究,加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促进清史纂修工作的进一
步开展为目的,邀请了国内国际清史和中西文化交流研究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其中既有国内各
高校、科研机构的诸多学者,也有来自美国、日本以及港澳台等地的学者参会。此外,还有多位未
受邀学者积极申请报名并提交论文,充分说明了此次会议的召开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与积
极参与。
此次研讨会集中讨论了西学与清代文化的诸多问题,包括清“中西文化观”、“西学与清代学
术”、“传教士与宗教问题:传教与禁教”、“科学、艺术与西学”、“西学与中国近代化” 等议
题,共分为上中下三本论文册,内容涵盖了历史、数学、音乐、绘画、天文历法、医学、建筑、经
济等各个方面,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在各自的相关领域都作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此次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学术交流平台,百余位学者就相关问题在
会议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为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条件,大会的交流成果必将
引起学界的热烈反响,推动学术发展和清史纂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
会议组委会名单:戴 逸 李文海 朱诚如 成崇德 马小林 陈 桦
黄爱平 黄兴涛 杨念群 夏明方 华林甫
会务组名单:
学术组: 刘 贤 李 静 王青芝 谷 敏 宁 侠 夏 艳 胡 恒
会务组: 杨伟光 曹 雯 马延炜 黄敏学 王丰会 孔明丽 张鸿广 倪 翔
~~~~~~~~~~~~~~~~~~~~~~~~~~~~~~~~~~~~~~~~~~~
会议日程
8月24日
上午9:00-11:45
议程一 开幕式(9:00-9:30)
主持人 朱诚如教授
1 冯俊副校长致词
2 成崇德教授讲话
3 姜义华教授讲话
集体照相(9:30-9:45)
议程二 大会发言(9:45-11:45)
主持人 黄兴涛教授
发言人 王晓秋教授 王俊义教授 耿 昇教授
李纪祥教授 李天纲教授 江晓原教授
戴 逸教授
下午14:00-17:30
议程一 第一场小组发言(14:00——15:40)
第一分会场主持人 梁景和教授 孙 江教授
第二分会场主持人 许纪霖教授 吴义雄教授
第三分会场主持人 许明龙教授 查时杰教授
会间休息(15:40——16:00)
议程二 第二场小组发言(16:00——17:30)
第一分会场主持人 罗见今教授 郑锦扬教授
第二分会场主持人 周 武教授 王宪明教授
第三分会场主持人 龚缨晏教授 华林甫教授
8月25日
上午8:30-11:30
议程一 第三场小组发言(8 : 30—— 9 : 50)
第一分会场主持人 杨国强教授 李纪祥教授
第二分会场主持人 邹振环教授 王晓朝教授
第三分会场主持人 刘 潞教授 冯锦荣教授
会间休息(9 : 50——10 : 10)
议程二 第四场小组发言(10 : 10——11 : 30)
第一分会场主持人 汪学群教授 孙若怡教授
第二分会场主持人 耿 昇教授 李金强教授
第三分会场主持人 郭双林教授 李长森教授
下午14:00-16:30
议程一 第五场小组发言(14:00——15:40)
第一分会场主持人 李 帆教授 王 栋教授
第二分会场主持人 沈定平教授 崔维孝教授
会间休息(15:40——16:00)
议程二 闭幕式(16:00——17:00)
主持人 杨念群教授
1 学者感言
发言者:魏白蒂教授 杨国强教授 许纪霖教授 孙 江教授
2 黄爱平教授做会议小结
3 李文海教授致闭幕词
会议须知
对学术报告实行限时:大会报告时间由主持人掌握,一般每人发言不超过15分钟;小组报告每人发言15分钟,其余为自由讨论时间,如遇人员缺席或时间宽裕,由各分会场主持人灵活安排。
各分会场发言人名单
第一分会场
第一组 主持人 梁景和 孙 江
发言人 姜义华 夏明方 王宪明 王日根 何 瑜
第二组 主持人 罗见今 郑锦扬
发言人 江晓原 冯锦荣 王扬宗 刘仲华 吴蕴豪
第三组 主持人 杨国强 李纪祥
发言人 许纪霖 王天根 孙若怡 李华川 吴伯娅
第四组 主持人:汪学群 孙若怡
发言人 沈定平 郑锦扬 刘 潞 汤开建 牛润珍
第五组 主持人 李 帆 王 栋
发言人 梁景和 罗见今 余新忠 张大庆 刘 贤
第二分会场
第一组 主持人 许纪霖 吴义雄
发言人 章 清 李金强 王晓朝 王先明 马金华
第二组 主持人 周 武 王宪明
发言人 汪学群 王记录 漆永祥 李 帆 张昭军
第三组 主持人 邹振环 王晓朝
发言人 周 武 吴义雄 俞祖华 黄兴涛 湛晓白
第四组 主持人 耿 昇 李金强
发言人 孙 江 查时杰 刘凤云 杨雨蕾 曹 雯
第五组 主持人 沈定平 崔维孝
发言人 房建昌 高王凌 李景屏 牛贯杰 温丽丽
第三分会场
第一组 主持人 许明龙 查时杰
发言人 黄爱平 崔维孝 龚缨晏 陈 玮 李志军
第二组 主持人 龚缨晏 华林甫
发言人 邹振环 许明龙 张先清 胡志宏 贾建飞
第三组 主持人 刘 潞 冯锦荣
发言人 魏白蒂 李长森 郭双林 王 栋 郭秋萍
第四组 主持人 郭双林 李长森
发言人 华林甫 毛瑞方 吴春梅 川尻文彦 吴莉苇
~~~~~~~~~~~~~~~~~~~~~~~~~~~~~~~~~~~~~~~~~~~
与会学者名单及提交论文
序号 |
姓名 |
单位、职称 |
与会论文 |
1 |
安允儿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生 |
《王徵与丁若镛——16至18世纪中韩两位实学家对西洋奇器的研究与制造》 |
2 |
曹 雯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讲师 |
《清代早期中俄交涉里的在华传教士的影响》 |
3 |
陈琪林 |
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 |
不提交论文 |
4 |
陈 玮 |
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言学院讲师 |
《乾隆朝服务宫廷的西方传教士》 |
5 |
成崇德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
不提交论文 |
6 |
川尻文彦 |
日本帝冢山学院大学文学部副教授 |
《晚清的西学与明治日本》 |
7 |
崔维孝 |
澳门理工学院语言暨翻译高等学校教授 |
方济会石铎禄神父《初会问答》刍议 |
8 |
戴 逸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
不提交论文 |
9 |
杜淑英 |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
不提交论文 |
10 |
房建昌 |
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鸦片战争后西方秘密结社共济会的传入中国及组织的发展》 |
11 |
冯锦荣 |
香港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
The Royal Patronage and Astronomical Instrument Making in Qing Court (1644-1796) |
12 |
高王凌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 |
《刘松龄,最后的耶稣会士》 |
13 |
耿 昇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
《西方人对中国开封犹太人的调查始末》 |
14 |
顾 春 |
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 |
不提交论文 |
15 |
龚书铎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
不提交论文 |
16 |
龚缨晏 |
浙江大学教授 |
《康熙“1692年宽容赦令”与浙江》 |
17 |
郭 蕾 |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图录组 |
《清代十三行艺术》 |
18 |
郭秋萍 |
哈尔滨学院教授 |
《镌刻在哈尔滨城市中的西方文化》 |
19 |
郭双林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
《晚清驻外使领与中国现代知识体系的建构》 |
20 |
何 瑜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
《西人眼中的康乾盛世》 |
21 |
侯 明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副编审 |
|
22 |
胡志宏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
《西方汉学家对清史感兴趣的原因》 |
23 |
华林甫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
《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近代中文舆图叙录》 |
24 |
黄爱平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
《从清代档案看雍正乾隆时期福建地区的传教与禁教》 |
25 |
黄兴涛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
《清代西方美学观念和知识在华传播考论》 |
26 |
黄卓越 |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
不提交论文 |
27 |
贾建飞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19世纪西方的新疆研究及其与清代西北史地学的关系》 |
28 |
江晓原 |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
《欧洲天文学在清代社会中的影响》 |
29 |
姜义华 |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
《清末孙中山革命思想的西学渊源》 |
30 |
阚红柳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讲师 |
《以史证教和以史驳教》 |
31 |
李 帆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
《西学视角下的戴震义理学——以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胡适对戴震义理学的解说为核心》 |
32 |
李 乔 |
《北京日报》理论部主任 |
不提交论文 |
33 |
李 寅 |
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副研究员 |
不提交论文 |
34 |
李长森 |
澳门理工学院语言暨翻译高等学校副教授 |
《澳门土生葡人与中国近代外文报刊》 |
35 |
李晨光 |
中华书局汉学编辑室主任 |
不提交论文 |
36 |
李华川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
《清朝中前期国人对法国的认知》 |
37 |
李纪祥 |
台湾佛光大学教授 |
《近代观与西学观——魏源研究的多元面向与反思》 |
38 |
李金强 |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 |
《西学摇篮──清季香港双语精英的诞生》 |
39 |
李景屏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
《传教士、天文历法与清前期钦天监》 |
40 |
李天纲 |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 |
《人文主义:明清经学与耶稣会神学》 |
41 |
李文海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
不提交论文 |
42 |
李志军 |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
《西学东渐的策略选择及历史进程》 |
43 |
梁景和 |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
《西方文化与十九世纪后期中国文化精英的婚姻观》 |
44 |
刘 潞 |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
《清代十三行艺术》 |
45 |
刘 贤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讲师 |
《陈垣清末医学文章述论》 |
46 |
刘凤云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
从《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看康乾时期的对外政策 |
47 |
刘桂生 |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
《“列传”观念的历史演变与西方史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 |
48 |
刘仲华 |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
《雷学淇及其古代天文学研究》 |
49 |
柳岳武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生 |
《西人眼中的康乾盛世》 |
50 |
罗见今 |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
《从清代无穷级数发展的历程看西学的影响》附:《论正切数(戴煦数)的意义和中西研究史》 |
51 |
马 燕 |
中华书局汉学室编辑 |
不提交论文 |
52 |
马金华 |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讲师 |
《近代西方财政理论在清末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
53 |
马小林 |
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 |
不提交论文 |
54 |
毛瑞方 |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博士生 |
《陈垣对清代西学的研究》 |
55 |
牛贯杰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讲师 |
《清初的“历狱”与“排教”》 |
56 |
牛润珍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
《王徵与丁若镛——16至18世纪中韩两位实学家对西洋奇器的研究与制造》 |
57 |
漆永祥 |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副教授 |
从《汉学师承记》看西学对乾嘉考据学的影响 |
58 |
沈定平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
《西洋铜版画在清宫廷的流传及其影响》 |
59 |
石雅娟 |
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 |
不提交论文 |
60 |
孙 江 |
日本净冈文化艺术大学副教授 |
《作为他者的“洋教” ――关于基督教与晚清社会关系的阐释》 |
61 |
孙若怡 |
台湾中兴大学历史系教授 |
《精致文化与乾隆时期》 |
62 |
孙文颖 |
中华书局汉学编辑室编辑 |
不提交论文 |
63 |
汤开建 |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教授 |
《清朝前期西洋钟表的仿制与生产》 |
64 |
汪学群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
康有为《孟子微》发微——兼论以西学补充印证 |
65 |
王 栋 |
美国Gordon College 研究员 |
《环球化、区域化及其超越“西方与非西方”模式:从岭南档案(1888-1952)沉思中美文化相遇hives, 1888-1952) |
66 |
陈香 |
《中华读书报》 |
不提交论文 |
67 |
王记录 |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
《钱大昕的西学观及其影响》 |
68 |
王俊义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原总编、教授 |
《庄村与复兴今文经学起因于“与何珅对立”说辨析——兼论对海外中国学研究成果的吸收与借鉴》 |
69 |
王日根 |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 |
《西学与清代中国形象的变迁片论》 |
70 |
王天根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副教授 |
《严复与近代学科》 |
71 |
王先明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
《晚清“中体西用”论的再思考》 |
72 |
王宪明 |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
《两个法国人三个中国人与18世纪法国两种中国观的形成》 |
73 |
王晓朝 |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
《从明清天主教文献看中国近现代理性思维方式的生成》 |
74 |
王晓秋 |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
《墙内开花墙外香——晚清汉译西书在日本的影响》 |
75 |
王扬宗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
《益智书会与晚清的科学教育》 |
76 |
危兆盖 |
《光明日报》理论部 |
不提交论文 |
77 |
魏白蒂 |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教授 |
《初探清末民初美国基督会在南京活动与金陵大学的创起》 |
78 |
温丽丽 |
湖北大学博士生 |
《晚清续经世文编与晚清西学》 |
79 |
吴伯娅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
《从新出版的清宫档案看乾隆年间的西学东渐》 |
80 |
吴春梅 |
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 |
《西学东渐与晚清女学的兴起》 |
81 |
吴莉苇 |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 |
《17世纪欧洲流传的与耶稣会士相关之中国地图叙论》 |
82 |
吴义雄 |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
《谢卫楼与晚清西学输入》 |
83 |
吴蕴豪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生 |
《历算无经与引进西法》 |
84 |
夏明方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
《十八世纪中国的现代性建构——“中国中心观”主导下的清史研究反思》 |
85 |
熊月之 |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
《理解的困难与表达的偏差-―晚清中国对美国总统制的解读》 |
86 |
徐思彦 |
《历史研究》主编、编审 |
不提交论文 |
87 |
徐秀丽 |
《近代史研究》主编、编审 |
不提交论文 |
88 |
许纪霖 |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
《政治美德与国民共同体——梁启超自由民族主义思想研究》
|
89 |
许明龙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
关于冯秉正的《中国通史》中的清史部分 |
90 |
杨国强 |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
不提交论文 |
91 |
杨念群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
不提交论文 |
92 |
杨雨蕾 |
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副教授 |
西学初传朝鲜——在华西方传教士与朝鲜燕行使臣交往的历史考察 |
93 |
于建胜 |
青岛大学历史系教授 |
《狄考文与登州文会馆述论》 |
94 |
余新忠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
《晚清“卫生”概念演变探略》 |
95 |
俞祖华 |
鲁东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 |
《晚清西方传教士对儒学的认识》 |
96 |
查时杰 |
台湾中原大学宗教研究所教授 |
《从再造到没落——开封犹太教会堂在明清两朝的历史 (1644-1860)》 |
97 |
湛晓白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生 |
《清代中前期经学与西学关系问题研究述评》 |
98 |
张 彤 |
《中国史研究》编辑部 |
不提交论文 |
99 |
张大庆 |
北京大学医学史中心教授 |
《传教士与近代西方外科学的传入:以合信的〈西医略论〉为例》 |
100 |
张西平 |
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教授 |
《〈耶稣会在亚洲〉(Jesuíitas na Ásia)档案文献与清史研究》 |
101 |
张先清 |
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讲师 |
《多明我会传教士与清初华南地方史书写》 |
102 |
张昭军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
《“先入之见”与“自以为是”——清前期来华传教士对程朱理学的跨文化诠释》 |
103 |
章 清 |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
《“西学门径”之辨与中国现代学科的形成》 |
104 |
郑锦扬 |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研究所教授 |
《西乐与清乐:西学与中国文化关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
105 |
周 武 |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
《从中西之学到新旧之学》 |
106 |
周积明 |
湖北大学教授 |
《晚清续经世文编与晚清西学》 |
107 |
朱诚如 |
故宫博物院教授 |
不提交论文 |
108 |
邹振环 |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
《泰西新史揽要》:“世纪史”的新内容与新形式 |
109 |
Daniel Bays |
Calvin College, USA. Professor |
不提交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