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日,清风学社组织清史研究所2024级硕博研究生前往故宫博物院参观学习。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朝历史的重要载体,对了解古代政治文化与宫廷生活、理解文书档案的形成逻辑等意义重大。本次参观活动由清史研究所副所长、清风学社指导老师萧凌波带队,华林甫、曹雯、曹刚华、黄玉琴等老师共同参与。活动有幸请到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章宏伟老师现场讲授。
上午7点45分,师生在学校东门“实事求是”石前集合。然后大家一同乘地铁前往故宫博物馆,于9点到达故宫,在午门前合影。
甫进午门,迎面是精美的金水桥,下为内金水河。内金水河引自北京西郊玉泉山水,蜿蜒自紫禁城的东南流出,注入外护城河。这也是故宫的排水渠道之一,雨水经屋檐、宫墙,流入地面明沟和暗沟,沿着故宫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倾斜的地势,汇入内金水河和护城河。在此处,章宏伟老师着重介绍了午门和御路。午门位于紫禁城南北中轴线上,是外朝的开端。午门的中门等级最高,是皇帝进出皇宫的大门,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和通过科举殿试选拔出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亦可从中门通过。每年十月初一,会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御路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辅以游龙等雕刻图案,彰显帝王的尊荣。
章宏伟老师带领师生来到午门内东侧角落,此处为清代内阁旧址,有实录库和红本库,保存大量档案文书。清代档案史中为人熟知的“八千麻袋”事件便肇始于此。
随后,大家来到太和门前。太和门原名奉天门,明嘉靖年间改名皇极门,清顺治年间更名太和门。明代,太和门是皇帝每日处理政务的地方,清代初期沿袭这一传统,又有“御门听政”的说法。
太和门后的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为“三大殿”。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如皇帝登基、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的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
经过中和殿、保和殿,师生来到乾清宫。故宫的规制为“前朝后寝”,以乾清门前广场为分界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乾清宫内悬“正大光明”匾,匾后用于藏清代秘密立储匣。在乾清宫前,章老师依次介绍了南书房、敬事房、懋勤殿、上书房、内奏事处等。他指出,坤宁宫在明代是皇后的寝宫,在清代则为帝后大婚的洞房和祭祀场所,皇后另居别处。
本次活动的终点在御花园。章老师结合清代的选秀制度,讲解了后妃生活。御花园以西为乾西五所,包括头所、二所、三所、四所、五所,始建于明初,原为皇子成年前的居所。乾隆即位后,将曾经居住过的二所升为重华宫,改头所为漱芳斋,改三所为重华宫厨房和建福宫花园入口,改四所、五所为建福宫花园,彻底改变了乾西五所的格局。
活动结束后,全体师生对章宏伟老师表达了衷心感谢。
参观故宫博物院既是清风学社每年组织的常规社团活动,也是清史研究所长期坚持的户外教学活动。章老师的讲解使得大家将研究课题与历史场景有机结合,师生、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助于激发新的研究旨趣与思路,在对话中拓展视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更好地投入历史研究、承担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责任。
供稿|袁锦林
图片|李远哲 肖冠华
审核|陈路 叶莹 任哲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