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房建昌:《西藏志》所载清代后期入藏路线考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07

《西藏志》所载清代后期入藏路线考

 

房建昌

 

摘要:陈观浔的《西藏志》成书于民国中期,内有关于克什米尔、和田分别至拉萨的两条路线的程站,但本文认为此乃采自清末日本人山县初男编著的《西藏通览》,并参考外文资料对部分路线进行了初步考证。

关键词 陈观浔 《西藏志》 清代后期 入藏路线

作者房建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陈观浔(18611935),字酉生、孟孚、懋甫,又名陈钟信,晚年被尊称为陈孟老。四川成都人,准确说是富顺自流井豆芽湾人。清光绪八年(1882)中举人,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十五年(1889)参加会试中进士(《清代四川进士征略》记载为己丑年(1889)二甲第19名进士)。《清代朱卷集成》收入陈钟信会试朱卷刻本,并对其先祖有详细介绍。①

陈观浔殿试后选入翰林院授庶吉士,庚寅年(1890)散馆。壬辰年(1892)任吏部文选司主事,丁酉年(1897)升文选司员外郎,庚子年(1900)升文选司掌印郎中,癸卯年(1903)晋阶鸿炉寺少卿,②乙巳年(1905)署遣政司参议,戊申年(1908)再升光禄寺少卿,宣统二年(1910)任顺天府府丞。《清史稿·宣统皇帝本纪》载:三年(1911)“十一月甲子朔,袁世凯请废臣工封奏旧制。乙丑,命前署湖北提法使施纪云、前光祿寺少卿陈钟信四川团练”。辛亥革命后,陈观浔返回四川,寓居成都文庙街前,与清朝遗老骆成骧、富顺县前清进士宋育仁(即宋芸子, 18571931)等来往密切。被人尊称为“五老七贤”。陈观浔清末离开官场,幸爱好金石书画,珍藏甚多。民国初年,常以书画出售,以维持生计。陈观浔熟稔史、地文献,工于书法,研习书法以钟砾为宗,不断揣摩,临帖苦练,自成一体,有《敏求斋遗书》等著作传世。1920年前后,省城国民学校校长宋育仁得到四川军政首脑人物熊克武等人支持,酝酿编修《四川通志》。民国十四年(1925),四川军务督理杨森在成都设立四川通志局,正式编修《四川通志》,宋育仁被聘为总裁(即局长),宋延聘陈观浔参与编修事,为协理(即副局长)。期间,陈观浔编修的《西藏志》完成了初稿,而《四川艺文志提要》尚未完稿,陈观浔即由于年事已高,积劳成疾,于民国二十四年在成都寓所病逝,终年74岁,归葬于自流井豆芽湾。③

陈观浔逝世后,《西藏志》辗转存放,已成残稿。陈氏后人过录的抄本不分卷,依次划分为“总论”、“卫藏疆域考”、“卫藏山川考”、“西藏名山考”、“支山名义考”、“西藏大川考”、“支水名义考”、“西藏湖池考”、“西藏海子考”、“西藏津梁考”、“西藏道路交通考”等31个部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巴蜀书社1986年出版的何金文整理、点校本。

陈观浔编修的《西藏志》,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西藏地方文献,内容涵盖了有关西藏政治、军事、历史、地理、民族、宗教、文化、交通、贸易等许多方面,与方志编修的要旨“志贵周详”契合。陈观浔长于文献考证,《西藏志》充分体现了他的治学特点,如“西藏种族及其沿革”部分:“凡考种族,当考其源流,其种族乃能确定;未有不悉其源,而能区别其流者也。”因此,有人认为“民国以后,只有这部《西藏志》为正式成书的西藏方志,是诸种西藏方志中纂修较好的一种”。④

陈观浔《西藏志》中有关于清代后期克什米尔、和田分别至拉萨路线及其他四条入藏路线的记载。但是,笔者研究后发现,陈观浔《西藏志》主要抄录了日本人山县初男编著的《西藏通览》⑤的记载,对此陈观浔也多次说明,如第90页注明见《西藏通览》总而录之、第95页注明采录《西藏通览》等。不过《西藏志》的记载依然需要补充,下择《西藏志》中“由克什米尔经兰那克驼以达拉萨”的路线记载为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陈观浔《西藏志》关于这段入藏路线的记载是源出于山县初男编著的《西藏通览》,其中略有误字,《西藏通览》的记载则采自印度测绘局的工作人员绰特上尉(H·Trotter)记录的《班智达南·辛格从拉达克列城到拉萨的大西藏之行,经阿萨姆返回印度》一文。⑥从1863年开始,一批印度藏系民族探险者被英印政府派赴西藏从事调查测绘,搜集西藏的政治和地理情报。

他们在印度台拉登(DehraDun)测绘局所在地受接受专门的秘密测绘训练。入藏时,他们的转经轮内装有测绘用具,佛珠是一百颗,而不是通常的108,用于数步数计里。这批人中最著名的是班智达南·辛格(PunditNain Singh)、班智达克瑞士那(PunditKrishna,代号A·-K·取自名字的首尾两个字母)和班智达乌坚·嘉措(Ugyen Gyatso,简称U·-G)。班智达南·辛格在1856年和1857年伴随施拉金推特(Schlagintweit)兄弟对拉达克和克什米尔进行了磁力和科学考察,随后任其家乡阿尔莫拉(Almora)地区米兰(Milan)村的校长。他有两次著名的拉萨之行。第一次是1865年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出发,直接进入西藏未果,遂绕道阿里的玛旁雍错(ManasarowarLake),然后沿着雅鲁藏布江平行线东行,1866110抵达拉萨,1867421离开。第二次为1874,他从拉达克(Ladak)出发,经过荒漠的羌塘和纳木错(TengriNor),经过了许多大湖, 1118抵达拉萨, 1875年结束此行。他对沿途特别是拉萨情况的叙述引起了印度英国殖民者的浓厚兴趣,被奖励和分给土地。后来他被授予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金奖(gold medal of the RoyalGeographical Society)和印度星章(Companionship ofthe Star of India)。他于1882年初去世。下面将《西藏志》中该路线的76个站名做一对勘,其中标序号“[]”者是笔者补充的地名。

从列城到诺和173英里。以下为诺和以后的站名。

[1]诺和(Noh)。班智达南·辛格测绘为东经79510,北纬33370秒。今日土县日土区乌江(善和)乡驻地,《西藏地名资料简编》(西藏自治区测绘局1979年版)曾经用汉字“诺”。

1·寻噶(Zinga)。从列城起第19,距离上一站13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1英里),海拔13960英尺。

2·给查喀(KhaiTsaka/KhaiChaka),盐湖。从列城起第20,距离上一站6英里,海拔13960英尺。

3·喇嘛度独穆(Lamadodmo/Lumadodmo Spr),泉水。从列城起第21,距离上一站13英里,海拔14210英尺。

4·布袞(Bujung)。从列城起第22,距离上一站14英里,海拔14290英尺。班智达南·辛格测绘为北纬332515秒。

5·察布克仁噶(Chabuk Zinga)。从列城起第23,距离上一站16英里,海拔14400英尺。

6·冈克尼珠必克(KangniChumik),泉眼。从列城起第24,距离上一站14英里,海拔15300英尺。

7·岷达穆察喀(Mindum lake),盐湖。从列城起第25,距离上一站20英里,海拔14860英尺。一般的路。

[7]岷达穆察喀(Mindum lake),湖东端。从列城起第26,距离上一站7英里。

8·杂察布哥(Thachap Cho),湖。从列城起第27,海拔15130英尺,距离上一站21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4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测绘为北纬331551秒。

9·杂察布(Thachap),河岸。从列城起第28,距离上一站10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0·5英里)

10·珠必克(珠密克,Chumik)。从列城起第29,距离上一站12英里,海拔14690英尺。

11·哥度尔藏布(ChoDol)。从列城起第30,海拔14550英尺,距离上一站11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1·5英里)

12·比兰察喀(ParangTsaka/Purang-chaka)。从列城起第31,海拔14270英尺,距离上一站13英里。

[12]同上驿,从列城起第32,距离上一站6英里。

13·潘布喀部(Pang Bhup)。从列城起第32a,海拔15030英尺,距离上一站13英里。

14·希锡克察喀(Hissik lake),盐湖。从列城起第33,海拔14310英尺,距离上一站1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2英里)

[14·1]同上驿,距离上一站7英里。

[14·2]尼穆哥察喀(Nimcho Chaka),盐湖。从列城起第35,距离上一站17英里,海拔14000英尺。

[14·3]同上驿,从列城起第36,距离下一站5英里。

15·什玛哥(休玛哥)(Huma lake,意为牛奶湖)。从列城起第37,距离上一站12英里,海拔14270英尺。班智达南·辛格测绘为北纬322713秒。

16·田噶尔(由噶尔,Yugar)。从列城起第38,海拔14460英尺,距离上一站16英里。

17·曼哥(Mango)。从列城起第39,海拔14230英尺,距离上一站8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8·25英里)。第166页言93抵达该村。

18·纳林湖(Noring lake)。从列城起第40,海拔13750英尺,距离上一站10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0·25英里)

19·雅喀尔(Jakar/Yakar)。从列城起第41,海拔13770英尺,距离上一站8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8·25英里)

20·萨克赤(Sakti)。从列城起第42,海拔14380英尺,距离上一站10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0·25英里)

21·法朗牙克达(Kezing/PhalungYakda)。从列城起第43,海拔14690英尺,距离上一站5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测绘为北纬32124秒。今改则县驻地。

22·江度休珠(Kyangdhui Chumik/Kyang dhui Chumik,意为野马泉眼)。从列城起第4,海拔14780英尺,距离上一站10英里。今改则县将捉曲村。

23·重玛尔(Jom Maru,意为马鬃)。从列城起第45,海拔15700英尺,距离上一站11·5英里。

24·达伦噶尔(Tarnguk)。从列城起第46,海拔14810英尺,距离上一站13英里。

25·哥淋里布(CheringGolip)。从列城起第47,海拔14230英尺,距离上一站16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6·5英里)。今改则县洞措乡驻地。

26·索克马尔西拉(索克马尔些拉,ThokMarshera/Thok Dakchar)。从列城起第48,海拔14830英尺,距离上一站18英里。今尼玛县东那勒牧点。

27·索克珠拉克巴(Thok Daurakpa)。从列城起第49,海拔15280英尺,距离上一站1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2·5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测绘为北纬32639秒。第167169184页有记载。

28·那尔(Nale)。从列城起第50,海拔15960英尺,距离上一站10英里。

[28]熟喀尔嘎孛(DiokarKarpo)。从列城起第51,海拔16090英尺,距离上一站12英里。

29·伯达拉克珠喀(BedaNakchuk)。从列城起第52,海拔16330英尺,距离上一站1英里。

30·朗那克度(LhungNakdo)。从列城起第53,海拔16140英尺,距离上一站10英里。

现在为尼玛县阿索乡。在曲先藏布(Chu Zan Tsan-po,现在地图这一段被称作比日藏布,而更西的上游才被称作曲先藏布)江南,现在地图册中的我穷昌村或嘎隆村位置。

31·拉克(Ragu)。从列城起第54,海拔15970英尺,距离上一站8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8·5英里)

32·直布喀拉(GipuKhara)。从列城起第55,海拔15840英尺,距离上一站6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6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测绘为北纬313853秒。

33·噶剌动冈(GaraDongkung)。从列城起第56,海拔16560英尺,距离上一站14英里(班智达南报告为14·5英里)

34·那瓦赤度莫(Nawa Chidmo)。从列城起第57,海拔15720英尺,距离上一站12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2·5英里)

35·鄂穆索()(鄂穆孛,Yomo ZingaOmbo)。从列城起第58,海拔15240英尺,距离上一站12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2·5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测绘为北纬312132秒。⑦

36·散克尔(Thungru)。从列城起第59,海拔14770英尺,距离上一站1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1英里)

37·珠克拉尔察(The Chiku Larcha)。从列城起第60,距离上一站4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4·5英里)

38·莫巴仁(Moboding)。从列城起第61,海拔16160英尺,距离上一站6英里。

39·劳哥列(努哥列,Ngori)。从列城起第62,海拔15360英尺,距离上一站12英里。

40·嘉尔度(Gyardo)。从列城起第63,海拔15360英尺,距离上一站10英里。

41·达克动(TakdongNama)。从列城起第64,海拔15400英尺,距离上一站13英里。

42·扎库达(札库达, Jhiakta)。从列城起第65,海拔15260英尺,距离上一站14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4·5英里)

43·噶特马尔(Katmar)。从列城起第66,海拔15200英尺,距离上一站10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0·5英里)

44·罗马噶尔莫(Lamakarmo/LomaKarma)。从列城起第67,海拔15360英尺,距离上一站6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测绘为北纬311426秒。

45·嘉拉马噶(嘉嘉拉马噶,KyaKyaRafka)。从列城起第68,海拔14770英尺,距离上一站11英里。

46·嘉零湖(KyaringTso)。从列城起第69,距离上一站10英里。今申扎县格仁错。

47·得那克(Denak)。从列城起第70,海拔15480英尺,距离上一站12英里。今次扎村。

[47]Ngobo Le。从列城起第71,海拔15330英尺,距离上一站11·5英里。

48·度扎穆(度札穆,Dojam)。从列城起第72,海拔15380英尺,距离上一站11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1·5英里)

49·先家城(SenjaDzong)。从列城起第73,海拔15550英尺,距离上一站8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8·5英里)。今申扎县治。

50·珠巳哥(珠已哥, Chupgo)。从列城起第74,海拔15680英尺同,距离上一站5英里。

51·给萨尔(Kaisar/Singhua)。从列城起第75,海拔15790英尺,距离上一站7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7·25英里)

52·毬(毛佳)孔哥(难孔哥,Nangongo)。从列城起第76,海拔15720英尺,距离上一站10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0·5英里)

53·杨克准(Yungehen/Yungchen)。从列城起第77,海拔14790英尺,距离上一站10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4·75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测绘为北纬304831秒。

54·得渐(Dheje)。从列城起第78,海拔15350英尺,距离上一站11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1·5英里)

55·给拉克(Kerak)。从列城起第79,海拔15360英尺,距离上一站11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1·5英里)

56·布尔珠(Bul lake),湖。从列城起第80,海拔15460英尺,距离上一站14英里。

57·朗克嘛襄(LangmaDzong)。从列城起第81,海拔15240英尺,距离上一站14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4·5英里)

58·受哥珠锡克(Rakyam Dongpa)。从列城起第82,海拔15260英尺,距离上一站13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3·25英里)

59·拉嘉穆洞克巴(拉嘉穆动克巴)

[59]Thuigo Chumik,泉眼。从列城起第83,海拔15440英尺,距离上一站16英里。

60·若渡而孔巴(JadorSumdyalingMy),寺院。从列城起第84,海拔15400英尺,距离上一站7英里。班智达·辛格测绘为北纬304912秒。两大寺院靠近纳木错湖岸。

61·阿喝巴克(阿噶巴克,Arka Bagu)。从列城起第85,海拔15430英尺,距离上一站9英里。

62·达克赤(Dukti)。从列城起第86,海拔15460英尺,距离上一站10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0·75英里)

63·达克麻尔珠干(Dakmar-chu-chan)。从列城起第87,,海拔15580英尺,距离上一站16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测绘为北纬305511秒。

64·巴克噶尔莫(BqagoKarma)。从列城起第88,海拔15710英尺,距离上一站16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6·5英里)

65·哥布朗约克玛(哥布朗约克嘛,Goblung Yokma)。从列城起第89,海拔14510英尺距离上一站英里。

66·江朗(Kyangung)。从列城起第90,海拔14320英尺,距离上一站4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4·75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测绘为北纬303130秒。

67·珍索(珍孛,Chinbo)。从列城起第91,海拔14340英尺,距离上一站10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10·75英里)

68·拉楚(La chu)。从列城起第92,距离上一站8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8·75英里)。班智达南测绘·辛格为北纬302044秒。

69·襄楚(Jung-chu)。从列城起第93,海拔14240英尺,距离上一站10英里。

70·扎兰(Jyalung)。从列城起第94,海拔14700英尺,距离上一站6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测绘为北纬301212秒。

71·罗孔克嘛(由罗孔克麻,YoloGongma)。从列城起第95,海拔14800英尺,距离上一站8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8·75英里)

72·达朗仁克(TulungDinga)。从列城起第96,海拔13020英尺,距离上一站7英里。

73·杨克珠克(Yungjuk),村。从列城起第97,海拔1263英尺,距离上一站9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报告为9·5英里)

[73](Nai),村。从列城起第98,海拔12510英尺,距离上一站8英里。

74·色布(Saibu),村。从列城起第99,距离上一站6英里。

75·朗克动(Langdong/Lang-dong),村。从列城起第100,海拔12100英尺,距离上一站6英里。

76·拉萨。从列城起第101,海拔11910英尺,距离上一站14英里。班智达南·辛格测绘为北纬293923秒。

陈观浔《西藏志》列举了76个地名,基本没有考证。

清代西藏历史地理的研究承先启后,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对《西藏志》所载六条路线的研究还有待加强。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清代西藏两幅地图是目前最好的地图,凝聚了老一代藏学家的集体心血,但是这六条路线中的大多数地名在谭其骧主编的历史地图集中基本没有体现。

 

注释

①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朱卷有特殊的文献价值。参见上海图书馆名誉馆长顾廷龙主编:《清代朱卷集成》,成文出版社1992年版。

②参见锡良:《覆奏陈钟信请整顿积谷折》(光绪三十年八月二十一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主编:《锡良遗稿》第1,中华书局1959年版,427页。

③参见王友:《民国时期四川省志编修概况》, http: //www·bscul·com(201084);张莉红:《西藏地方文献考略》,《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3期。

④王启龙、邓小咏:《二十世纪上半叶藏区地理研究述评》,《西藏研究》2001年第2期。

⑤山县初男, 1873年生,早年在军队服役,后任日本驻云南府总领事馆武官,最高军阶大佐。退役后于1927年至1933年担任日本八幡制铁所驻大冶铁矿办事处第二任主任, 1933年山县初男离开大冶铁矿后,仍在上海,和汉治萍公司的日本顾问人员一起控制汉治萍公司。山县初男编著的《西藏通览》(330,附两幅大地图,丸善社1907年出版, )是出版较早的一部关于西藏历史及文化的著作。国内最早的编译本为《西藏通览》32开线装书,92,成都文伦书局19092月印刷,标为作者吴嘉议,实际上是编译。现有[]山县初男著、西藏自治区历史档案馆编印《西藏通览》5册全带蓝布函套本, 16开、线装,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Account of the Pundit’s [Nain Singh’s] Journey in GreatTibet from Leh in Ladakh to Lhasa, and ofHisReturn to India viaAssam), [WTBX]The Journal of the RoyalGeographical Society[WTBZ] (《皇家地理学会杂志》), 1877, xlvi,i pp·83136。该文第106页以下(et seq·)记载了本波地区(Pembo Country),玉莫辛噶(Yomo Zinga)的记载见第129,文部村(Ombu village orWomba)的记载见第133页。此文的简略本见《伦敦皇家地理学会纪要》(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London, Vol·21, No·4, 1876877,pp·325350)。重印于绰特上尉的《穿越喜马拉雅探险报告, 18737475年》(Report on Trans-HimalayanExplorations 18737475)一书和《印度测绘记录》(Records of the Survey of India, 1915, vol·8, part i·)160196,地图VI-VII幅。

《西藏地名资料简编》那曲地区申扎县部分仅记载文部(Vom-bu,意为红柳),曾用名文布。今后可补入清代地名鄂穆布。文部现在为尼玛县文部乡,在当惹雍错北部。19791月正式建立县级建制的文部办事处。198381正式建立尼玛县。陈观浔《西藏志》第141页仅记载:“鄂穆布,此间为大村落,人户栉比【有一寺, 35户】,附近田亩开辟尚佳,多种谷菜。此路线【从前面第5站察布克仁噶】见耕耘土地者【后】,盖以此为始。”英文《印度测绘记录》的记载见第171172184页。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清代西藏地图只有文部这个今天地名,今后可补入清代地名鄂穆布。象雄的都城据苯教传说是在被称为琼隆银城的地方,琼隆在今阿里扎达境内,这一带的确发现了不少早期人类活动的洞窟遗址。在尼玛县文部乡办事处不远的穷宗(khyung-rdzong)也有大片遗址,也被称为象雄都城之所在。从尼玛到文部乡约有100多公里,大概3个小时多的车程。穷宗距文部乡约20公里,可由尼玛驱车到达。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3期)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