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言:再生产的近代知识
变通
张寿安:安门之学:钩沉传统学术分化的一条线索
前言:中国近代知识转型
从龚自珍“天下第一序”谈起
阮元学圈的学术事业
戴震以降的“说经”传统
结语:晚清的另一层转折
关晓红:殊途能否同归:立?科举后的考试与选材
引言
统一抡才与培才
各种学堂考试与规章
选才用人趋向
殊途难以同归
孙青:“以《周官》为之纲”:清末新政前后朝野对传统资源的应用一例
引言
戊戌前后维新派以名周礼》论西政的情况
“某大吏等杂聚败叶之论”一一张之洞《劝学篇》对《周礼》的应用
庚子辛丑之际清廷“诏议变法”与《周礼政要》的推出
清末科举改制与《评点周礼政要》
官方的读经构想:癸卯学制设计的《周礼》课程方案
余论:作为表达方式的喀周礼》
融会
岸本美绪:中国史研究中的“近世”概念
引言
日中两国早期的“近世”论
“近世”和“近代”
多种多样的“近世化”
仓田明子:《资政新篇》的西学知识与基督教之影响
《资政新篇》的修改
从《资政新篇》看洪仁玕在上海租香港的经历
结论
黄东兰:书写中国——明治时崩日本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的中国叙述
引言
“支那史”的创出
“开化”与“进化”
从“支那史”到“东洋史”
时间与空间表象
余论:“日本不在”的隐喻
顾德琳:近代中国和“人种”概念——“全球本土化”问题的历史探讨
引言
我们是否为“黄色”
“我们”是谁
结论
发明
陈蕴茜:山歌如火:《刘三姐》的性别意识与阶级抗争
谁的“刘三姐”
寻找“刘三姐”
再造“刘三姐”
“刘三姐”的阶级抗争
结语
许国惠:样板戏里的革命:领袖、群众、阶级斗争
引言
从沪剧现代戏到京剧现代戏
从京剧现代戏到京剧样板戏
五部京剧样板戏定稿本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