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我校在人文与数字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进对近代以来世界变局与中国发展的研究,2024年5月至7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以下简称“人大清史所”)拟开展一项近代中国国情数据库建设项目。
为做好反哺育人,人大清史所与学工部首次合作,共同探索本研一体化学业支持新路径,书写人大育人新篇章。近代中国国情数据库建设项目现首批邀请8-10名人大本科生加入,与博士生、硕士生一起参与项目任务,在项目实战中,激发学术动力、提升学术能力。
项目目标和背景
近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速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15世纪以来随着地理大发现,全球范围内的联动趋于加速。19世纪中期以后,世界局势变迁愈加迅捷,中国亦被深刻卷入世界体系之内。近代中国既承接着传统文明的底色,同时也开启了现代转型,无论是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起源,还是理解中华文明的本质特征,近代都是极其关键的一段历史。恰恰是在近代,中国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接近现代统计意义的数据,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方面面的内容。项目拟依托中国历史研究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以来世界变局与中国发展”、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清史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重大规划项目“基于地方志的清代职官信息集成数据库建设”,以近代以来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数据为主要内容,建设近代中国国情数据库。
邀请对象与条件
具有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学籍的2022级、2023级本科生,专业不限;
对数据整理、分析与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和一定的研究基础,具有一定的文史知识;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保证充足的时间投入;
曾参与过科研项目的同学将予以优先考虑。
报名方式与时间安排
有意参加本次项目研究的本科生,请于2024年4月21日前将个人简历发送至学生学业辅导中心邮箱:rucxyfd@163.com,并在邮件标题注明“姓名+学院+年级”。4月22日至4月25日,清史所与学工部共同确定入选名单,通知入选本科生参加项目组见面会,开展学习和研究。入选学生将受邀参加拟于4月底召开的中国历史研究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开题报告会。
项目周期与支持
本次项目自2024年5月启动,持续至2024年7月。人大清史所将配备指导教师,提供学术训练指导;学校还将提供一定经费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是目前海内外规模最大的清史研究机构。其前身为1972年成立的清史研究小组。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2000年,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清史研究所始终致力于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拥有《清史研究》《新史学》两个专业核心刊物,为我国历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作出了突出贡献。清史研究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大的文化工程——“清史纂修工程”的重要倡导者、推动者、承担者,也是近20年来推动国内史学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学术声誉。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适应数字人文时代发展需求,于2018年1月成立了“数字清史实验室”,开发上线了“清史数据共享平台”(http://dhiqh.ruc.edu.cn),已建设清末民国社会调查数据库、清代灾荒纪年暨信息集成数据库、清史研究专题库,正在建设清史地理信息系统、基于地方志的清代职官信息集成数据库等大型数字人文项目,开设“数字人文与历史研究”本科生课程,并与美国波士顿大学、德国马普自然科学史所、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在历史大数据和量化历史研究方面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