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第一届公共史学国际工作坊(中国)“公共史学:过去、现在与未来”议程
来源:huheng 作者: huheng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29

第一届公共史学国际工作坊(中国)

公共史学:过去、现在与未来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Public History in China

Public Histor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议程安排

201795-7日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5-7 September 2017,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

英国约克大学公共史学中心

联合主办

一、报到安排

Registration

201795(周二)

Tuesday, 5 September 2017

一、京外学者及学生

时间:12:00-13:00

地址:燕山大酒店大堂(地址见后)

二、京内学者及学生

时间:12:00-13:30

地址: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二会议室

二、会议日程

Conference Programme

总召集人:姜萌

Organiser: Meng Jiang

201795(周二)

Tuesday, 5 September 2017

开幕式Opening14:00-14:40

主持人 Chair

刘后滨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

Hou-Bin Liu, Chair of the Council of History School, and Professor in History, RUC

开幕致辞 Opening Remarks

  1. 张建明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书记

Jian-Ming Zhang, Executive Vice Chairman of the University Council,

RUC

  1. 李红岩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历史研究》主编

Hong-Yan Li, Deputy Editor-in-Chief of Chinese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and Editor-in-Chief of The Journal Historical Research

  1. 萨拉 瑞斯 琼斯 英国约克大学历史系教授与公共史学研究中心主任

Sarah Rees Jones, Professor in History, and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for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 University of York, UK

  1. 丁俊杰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Jun-Jie Ding, Deputy Director of Academic Committee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1. 黄兴涛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Xing-Tao Huang, Head of the School of History, and Professor in History, RUC

开幕演讲Keynote Speech14:50-18:10

主持人 Chair

杜宣莹(Hsuan-Ying Tu)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RUC)

1、《让历史运转起来》(Putting History to Work)(14:50-15:50)

演讲人 Speaker

亚历山大劳德Alexandra M. Lord现任美国公共史学会主席(President, National Council on Public History)及美国历史博物馆医学部部长(Chair and Curator, Medicine and Science Division,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研究方向为公共健康史、性教育、自杀医疗化,以及城市化与公共健康。

演讲简介 Abstract

近年来,美国的历史学家们就如何定义公共史学争论不休。对许多人来说,坚持学院派史学和公共史学之间理念的分野似乎是多余的,甚至有潜在的危害性。应当承认,公共史家们也像他们的学院派史学同事一样,在用同样的严苛和方法论来对待历史研究问题。虽然学院派史学家和公共史学家们的相似之处远多于迥异之处,但他们各自的学术取向在几个方面仍然有重要的区别。

公共史学家们直接与社会大众互动,这一点与学院派史学同事们不同。在美国,这些互动已经产生了具有影响力的概念“共享的解释权”。这一概念意味着史学家与受众在对历史的理解上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和可靠价值。

在美国,人们对宽泛的多元文化的认同取向,植根于它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民主理念。这也同样丰富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举例来说,在美国西部,华裔美国游客们成功地争取到让那些反映19世纪中国移民在美国西部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历史遗迹成为景点。尽管这些普通美国人的非凡故事改变着我们的民族叙事,但“共享的解释权”却在此处遭遇了困境。因为普通大众的成员们并不像受过专业训练的历史学家们一样对历史有同样专业细致的理解。因此,公共史家们需要寻找一条适合的道路,既鼓励公众的讨论和重新阐释,同时又能对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理解其复杂性。

使用“共享性权威”概念作为出发点,本讲座将探索公共史学实践中的复杂内涵:在美利坚合众国,让历史运转起来。

In recent years, American historians have debated how to define public history. For many, the idea of a division between academic and public history seems superfluous and even potentially damaging; public historians, after all, use the same methods and bring the same rigor to historical questions as their academic colleagues.  But while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academic and public historians may outnumber the differences, the work of public and academic historians does differ in several important ways.

Unlike their academic colleagues, public historians interact directly with the general public. In America, these interactions have led to a growing emphasis on the idea of “shared authority,” the idea that both historians and their audience possess equally valid and equally important understandings of the past.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people identify with a broad range of different cultures, this approach, rooted as it is in democratic ideals, has a strong appeal.  It has also greatly enrich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  In the American west, for example, Chinese-American visitors successfully pushed for historic sites to explore the important role nineteenth-century Chinese immigrants played in the American West. Similarly, African American visitors successfully agitated for radically different and much more nuanced and inclusive interpretations of historic plantations.

Yet despite these extraordinary stories of ordinary Americans changing our national narrative, the idea of shared authority presents difficulties.  Because members of the general public do not typically possess the same expertise and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 as academically-trained historians, public historians must walk a fine line, encouraging discussion and re-interpretations while also providing a deeply researched and complex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

Using the idea of “shared authority” as a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complexities inherent in the practice of public history---of putting history to work---in the United States.

2、《英国的公共史学:以约克大教堂为例》(Public History in Britain: The Example of York Minster)(15:55-16:55)

演讲人 Speaker

萨拉瑞斯琼斯Sarah Rees Jones,现任英国约克大学历史系教授与公共史学研究中心主任(Institute for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 University of York, UK)。研究方向为中世纪(诺曼征服至宗教改革时期)英格兰城市文化史与家庭史。

演讲简介 Abstract

乔治六世国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约克的历史,就是英国的历史”。这座城市每年吸引超过70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都心怀着相似的目的:在这座虽小却保存非常完好的古城中探索古罗马的源流,中世纪的遗迹,还有现代世界的欢愉。其实,约克这座城市也是在公众视野中感受英国历史发展轨迹的最佳样本。本讲座将扼要介绍不同类型的公共史学,正是它塑造了约克在人们心中的历史名城印象。我们还将在现代与中世纪的对照中,理解历史的公共价值。

King George VI (1895-1952) once remarked that ‘the history of York is the history of England’. The city attracts more than 7 million touri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every year and many come with that idea in mind: curious to explore the roman origins, medieval monuments and modern delights of this small, but unusually well-preserved, historic county town. In fact the City of York is an even better examp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for and by the public in Britain. This lecture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f some of the many different forms of Public History that have shaped the city’s image as an historic place, and compare and contrast modern and medieval understandings of the public value of the past.

3、《大众对历史的需求是什么?》(Workshop : Public History)(17:00-18:00)

演讲人 Speaker

克鲁姆纳盖尔Yves Krumenacker),法国里昂大学近代史教授(University of Lyon, France),国际基督教历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International Christian History Research Council),法国宗教史学会理事会成员(French Council of Religious History)

演讲简介 Abstract

所有国家都在进行公共史学的实践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它才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得以概念化。从此,公共史学成为一门使用职业历史学家常用的方法进行实践的历史学科。不过,它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历史的社会应用,致力于使历史为更广泛的大众所用而非把它的价值发掘局限在职业历史学家那里。不过我们仍然应该明确公共史学潜在的接受者,以及在它的实践中究竟谁才是受益者。反过来说,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大众对历史的需求是什么。是对于记忆的需要,对于认同性的探索还是仅仅只是出于好奇呢?而为了维护某些利益,历史又是否被工具化了呢?

一些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现今被迫害者的记忆竞赛问题,其次是在法国出现的关于“民族叙事”的争论。历史在公共领域的此类应用——它被用来维护某些特定利益——在法国引发了职业历史学家的担忧,他们创建了“历史应用监督委员会”以对抗某些对历史使用不当的现象。

展现上述现象,追溯“历史应用监督委员会”的发展,揭示职业历史学家们为纠正不当使用历史所作出的努力,应该是有意义的。因为所有这些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公共史学的价值,而其前提是这种公共史学需要在真正意义上遵从历史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要求。

L’histoire publique est pratiquée certainement dans tous les pays, mais elle a été surtout conceptualisée en Amérique du Nord (Etats-Unis et Canada), depuis la fin des années 1970. C’est vraiment une discipline historique, utilisant les méthodes en usage par les historiens professionnels. Mais elle s’intéresse avant tout à l’utilité sociale de l’histoire, à ne pas réserver les acquis de la discipline aux professionnels mais à les destiner à un plus vaste public. Le problème est de définir les publics potentiels et de réfléchir à l’usage qui pourrait être fait de l’histoire. Inversement, on peut s’interroger sur la demande en histoire du public. S’agit-il d’une demande mémorielle, d’une quête identitaire, d’une simple curiosité ? Y a-t-il instrumentalisation de l’histoire pour défendre une cause ?

Il est possible de réfléchir à cela en prenant plusieurs exemples. Nous examinerons d’abord la question de la concurrence mémorielle des persécutés. Nous étudierons ensuite l’exemple français du roman national : faut-il développer une histoire qui aide les Français à se sentir encore plus Français, ou une histoire largement ouverte au monde ? Il est évident que cette question se pose dans tous les pays. Ces usages de l’histoire publique qui veulent se servir de l’histoire pour défendre des intérêts particuliers a entraîné, en France, une réaction d’historiens professionnels qui ont créé un « Comité de Vigilance des Usages de l’Histoire ». Nous expliquerons le développement de ce Comité et nous examinerons les arguments des historiens pour lutter contre certains usages de l’histoire.

Ces exemples permettront de mieux définir ce que peut être une histoire publique qui respecte réellement les exigences de la discipline historique.

201796(周)

Wednesday, 6 September 2017

主题1 (Session 1)

公共史学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ublic History) (8:30-11:30 )

主持人 Chair

伍婷婷(Ting-Ting Wu)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RUC)

主题演讲 Special Speech

《公共史学的引进及推广——以香港中文大学的历史课程为例》 (Introduction and Promotion of Public History : History Courses in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8:30-9:30)

演讲人 Speaker

梁元生(Yuan-Sheng Liang),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ead of the School of Arts),香港中文大学“公众史学”项目创始人之一("Public History" Project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9:30-9:40 茶歇 (Break Time)

论文演讲 Lectures

1、《公众史学在中国:发展路径与理论建设》(Public History in China: Development and Theory Construction)(9:40-10:10)

演讲人 Speaker

王记录(Ji-Lu Wang),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Henan Normal University),《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2、《中国公众史学的基本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ublic History)(10:10-10:40)

演讲人 Speaker

钱茂伟(Mao-Wei Qian),宁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Ningbo University)

3、《关于公共环境史学的几点认识》(Some Understandingof Public Environmental History)(10:40-11:10)

演讲人 Speaker

焦润明(Run-Ming Jiao),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Liaoning University)

4、《中国大陆学生对公共史学的认知——基于徐雷鹏等同学调研数据的分析》(Chinese Students’Cognition of Public History: The Research Data of Xu Leipeng et al)11:10-11:40

演讲人 Speaker

姜萌(Meng Jiang),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RUC)

主题2 (Session2)

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14:00-17:30 )

主持人 Chair

Geoffrey Cubitt, 英国约克大学历史系与公共史学中心教授(University of York)

主题演讲 Special Speech

《军团遗产:现代英国的博物馆、军事记忆与社会》(Regimental Heritage: Museums, Military Memories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Britain)14:00-1500

演讲人 Speaker

Geoffrey Cubitt英国约克大学历史系与公共史学中心教授 (University of York)

15:00-15:10 茶歇 (Break Time)

论文演讲 Lectures:

  1. 《澳大利亚战争纪念日的募兵史》(Enlisting History in Australian War Commemoration)15:10-15:40

    演讲人 Speaker

    Andrew Lynch,西澳大利亚大学英语文化系教授与情感史中心主任(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2. 《考古学视野下的草原文化》(Steppe Culture in the Field of Archaeology)15:40-16:10

    演讲人Speaker

    魏坚(Jian Wei),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RUC)

  3. 《让档案成为医学人文遗产的代言人——以绍兴第二医院院史馆建设为例》 (Making Archives a Spokesman for Medical Humanistic Heritage :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y Museum of Shaoxing Second Hospital)16:10-16:40

    演讲人Speaker

    周东华(Dong-Hua Zhou),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4. 《新媒体语态下的青少年博物馆公共教育——基于“耳朵里的博物馆”自媒体的实践》(Museum Education for Teenagers with New Media: The Practice of “Museum in the Ear”)16:40-17:10

    演讲人Speaker

    张鹏(Peng Zhang),国家博物馆著名讲解员,“忆空间”创始人("Memory space", National Museum)

    201797(周)

    Thursday, 7 September 2017

    主题3 (Session 3)

    口述史学 (Oral History)8:30-11:30

    主持人Chair

    林卉(Hui Lin)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副主任(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主题演讲 Special Speech

    口述历史的多元属性、特征及其功能分析(The Analysis of Multipl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Oral History)8:30-9:30

    演讲人Speaker

    杨祥银(Xiang-Yin Yang),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所长(Wenzhou University)

    9:30-9:40 茶歇 (Break Time)

    论文演讲 Lectures

    1、《口述史学如何融入学生培养——杭师的经验》(How to Integrate Oral History into Students Training: The Experience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9:40-10:10

    演讲人Speaker

    丁贤勇(Xian-Yong Ding),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2、《论口述历史研究中的人生史阐释模式——兼论如何完善“生命历程理论”》 (The Interpretation Model of Life History in Oral History -- and How to Perfect the Theory of Life Course)10:10-10:40

    演讲人Speaker

    李卫民(Wei-Min Li),山西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Shanx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3、《江川之变:松花江干流水污染影响调查——口述方法用于环境史研究的一种尝试》(The Change ofRivers: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fluence of Water Pollution on Songhua River - The Oral Method in Environmental History)10:40-11:10

    演讲人Speaker

    曹牧(Mu Cao),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主题4 (Session 4)

    历史知识传播与公众意识构建 (Dissemination of Historical Knowledg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Awareness)14:00-16:50

    主持人 Chair

    王文婧(Wen-Jing Wang)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RUC)

    主题演讲 Special Speech

    《新教在欧洲的记忆形成和传播》(Memory Form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Protestantism in Europe)(14:00-15:00)

    演讲人Speaker

    克鲁姆纳盖尔(Yves Krumenacker),法国里昂大学近代史教授,国际基督教历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International Christian History Research Council, University of Lyon, France)

    15:00-15:10 茶歇 (Break Time)

  1. 《公共焦虑与历史观念的回应》(Public Anxiety and Responses to Historical Conception)(15:10-15:40)

    演讲人Speaker

    张文涛(Wen-Tao Zhang),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2. 《网络时代历史知识的生成——Wikipedia为例》(The Making of Historical Knowledge in the Internet Age: The Example of Wikipedia)(15:40-16:10)

    演讲人Speaker

    王涛(Tao Wang),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Nanjing University)

  3. 《尊重大众的读史需求——我的通俗史学实践》(RespectthePublic Demand for Reading History: My Practice of Popular Historiography)(16:10-16:40)

    演讲人Speaker

    张宏杰(Hong-Jie Zhang),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编辑(RUC)

    闭幕致谢 Closing Remarks (16:40-17:00)

    致谢人:姜萌

    Speaker: Meng Jiang

    《中国公共史学》稿约

    公共性是史学的本质属性之一。孔子删削《春秋》,核心目的在使“乱臣贼子惧”;希罗多德写《历史》,中心思想在“使人类的事业保留在记忆中,使之不因为岁月的流逝而被人们遗忘”。现代史学诞生以后,受科学主义的影响,重知识生产,轻知识传播,重专业学科构建,轻公共生活参与。史学,愈来愈窄狭,愈来愈无趣,愈来愈边缘。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善恶分明的社会。“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正是史学的基本功能。一个向上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可以鉴往知来的社会。“评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将来”,正是史学的基本任务。一个和谐的社会,一定是一个人人都能平等参与的社会,“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正是史学的基本状态。过去,史学界对这些问题有所忽视。现在,无论于中国,于史学,还是于个人,史学界决不能再忽视这些问题!善于反思调整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当前公共史学在中国的兴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随着队伍的壮大,目前国内公共史学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内外同行交流不足、研究者和实践者交流不足、学者和学生交流不足。而且,中国尚无一个公共史学的专业刊物。有鉴于此,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决定创办《中国公共史学》学术辑刊,为中国公共史学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交流平台,为推动中国公共史学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本刊计划主要刊载公共史学类的论文、消息等,主要涵括以下议题:

    1、公共史学的理念与方法、历程与趋势 ;

    2、通俗史学的理念与方法、历程与趋势、经验与评论;

    3、口述史学的理念与方法、历程与趋势、经验与评论;

    4、影像史学的理念与方法、历程与趋势、经验与评论;

    5、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6、历史记忆建构与历史知识传播;

    7、世界各地相关情况介绍、经典论文;

    8、学界动态;

    ……

    为了更准确传递信息,特做如下解释:

    1、以上议题,既欢迎理论思考类的文章,也欢迎实践经验概括类的文章。由于体例等因素,具体实作成果,尚不便刊登。

    2、文章需遵守学术规范,版权信息清楚。

    3、来稿必复,尤其欢迎青年来稿。

    4、第一辑之后,组稿拟以专题为主。

    5、本刊注释标准参照《历史研究》目前通行规范。

    6、接收稿件邮箱:chinapublichistory@126.com

    特别说明:

    1、本刊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公共史学国际工作坊”和中国传媒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联动,投稿很有可能被邀请参会,但是参会论文不强迫在本刊发表。

    2、为适应新媒体环境,将开设“公共史学集刊”微信公号,本刊文章在作者允许前提下,将在专栏刊载。

    3、第一辑计划于2017年底或2018年年初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此后力争每年连续出版。

    热烈欢迎各方朋友赐稿!

                                         《中国公共史学》筹备组

    2017820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