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01 |
陈路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清代广东绿营汛防与乡村社会 |
02 |
陈麒伊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清代滇东地区基层组织的形态与功能嬗变 |
03 |
陈腾 |
北京大学中文系 |
清代士人游宦的书籍史意义 |
04 |
陈天昱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平等抑或特权:近代来华西人乘轿的历史考察 |
05 |
邓林 |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海军衙门成立前外国海军部思想在华传播分析 |
06 |
范丁旋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
短暂的“合作”:癸卯广西官场“地震”与岑张关系 |
07 |
付永杰 |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特殊中的特殊——清代边缺中的旗缺研究 |
08 |
高聪 |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国策学者的原点:内藤湖南“中立地带”论 |
09 |
高龙 |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铁路借款合同认知分歧与四川保路风潮的演变 |
10 |
高亚西 |
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 |
言战、备战、避战:晚清中俄伊犁交涉中事关兵衅的论争与博弈 |
11 |
高煜潮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
清廷对新疆东路的治理策略选择—以乾隆朝镇迪道的沿革为中心 |
12 |
郭黎鹏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从盟约到不平等条约:清朝对外议约历程的演变 |
13 |
哈达 |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
清朝与巴勒提政治关系研究 |
14 |
郝玥然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清初江南分省溯源 ——以明朝对南直隶的区域划分为核心 |
15 |
胡晓明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
示教于民:晚清官方基督教政策宣讲刍议 |
16 |
黄一彪、王国晋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
晚清跨地域经营商号的组织结构与财务监督——以浙江徽商京茶庄账簿为例 |
17 |
雷天将 |
武汉大学国学院 |
惠栋汉学在史学领域的展开——以《后汉书补注》的撰作过程为中心 |
18 |
黎俊棋 |
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
晚清捐输运作中的利益调适——以光绪庚辛年间“秦晋实官捐输”为中心 |
19 |
李尔岑 |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
“越呈”:论清代民众的政治参与 |
20 |
李鸣 |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从炉户社会身份的转变看南丹土司社会的近代转型 |
21 |
李沛姗 |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走出常州公羊学:宋翔凤学派归属问题再议 |
22 |
李世财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苏宁阿《万里回疆图》与清代的西域认知 |
23 |
李翔宇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清代州县驿传差役雇募机制探析 |
24 |
李幸 |
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
畛域难分:清晚期浙盐济运与淮浙界域的饷盐市场 |
25 |
李雨铎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独支大厦瞥眼空”——清季北洋海军医疗体系探析 |
26 |
梁雪薷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
戊戌史事二题 |
27 |
林彦兴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清朝统一初期塔尔巴哈台地区边疆治理的设计与修订——基于雅尔建城前的考察 |
28 |
刘辰 |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大壮”心态与清初经世之学的演变——以黄宗羲、万斯同师徒为中心 |
29 |
刘豪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英国海军东亚战略演变 |
30 |
刘赢 |
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 |
广泽尊王信仰演变与清中后期福建地方社会 |
31 |
罗慧香 |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大路多役:清代华北井陉驿道的商路化与驿役供应空间格局的变化 |
32 |
罗靖曦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清代山东的“镇”与“镇区” |
33 |
麻荣轩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南怀仁扈从康熙帝东巡诸问题探析——以《鞑靼旅行记》的文本书写为中心 |
34 |
潘怡君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
清末民政部卫生行政官员研究 |
35 |
盘媛 |
名古屋大学人文学研究科东洋史学 |
清代顺康雍三朝的云南人口与移民问题研究 |
36 |
裴啸山 |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
明清北京“洗象”仪式考论 |
37 |
彭博 |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
清代“食钱粮鄂伦春”、“不食钱粮鄂伦春”考——兼论清代东北边疆族群何以融入帝国 |
38 |
彭佳成 |
浙江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清前期北部长城的修筑及其功能演变 |
39 |
蒲凤莲 |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清中后期州县治理的困境——以孔府差徭优免为中心 |
40 |
邱文虎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
藩部多元一体化——由驻藏大臣官印所见清代驻藏大臣职权的演变 |
41 |
曲强 |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 |
清初南疆地区的地方政治——叶尔羌汗国后期总督制与阿奇木制的消长 |
42 |
屈成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摆站与明清法制变迁 |
43 |
桑加才让 |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
藏文蒙古史著作《蒙古佛教史•法螺音韵》研究 |
44 |
盛博言 |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陈寿祺《经郛义例书》与嘉道间的今古文问题 |
45 |
石权耕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再观“清承明制”:以清代内阁中书为中心 |
46 |
孙浩然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清前中期新疆东路的仓储建设与粮食调控 |
47 |
孙晓云 |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 |
异卉亦堪题:含羞草的传入及译名本土化历程 |
48 |
孙岩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声与政通:清代城市的钟鼓之音与“声教”统治 |
49 |
孙悦淇 |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穷民”还是“汉奸”——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的中国苦力 |
50 |
谈玉衡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 |
“帝制之国”:晚清“帝国”观念与思想资源 |
51 |
唐硕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清代“东三省”概念考述 |
52 |
唐益丹 |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
庚申年“北援勤王”困境中的湘军——以曾国藩与胡林翼为中心 |
53 |
陶恒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多样化还是单一化——清代政区重名的影响及其制度应对 |
54 |
陶亮 |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今文家的尺度:晚清古文经辨伪与廖平、康有为“学术公案” |
55 |
陶志鑫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换刑圈禁与清代皇族法律一统 |
56 |
万学慧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
变局与困局:光绪朝清廷裁撤局所研究 |
57 |
王策 |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历史学系 |
清中期满汉杂处地区基层旗人的“二元双向身份”——以辽东满族民间文献中的“满汉双名”现象为中心 |
58 |
王姣姣 |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晚清驻沪坐探研究——以驻沪文报包家吉为中心 |
59 |
王天卫 |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英法联军占据广州期间的统治秩序(1857-1861) |
60 |
王烨 |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清代湖北地区粮价数据可靠性研究 |
61 |
王懿冰 |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努尔哈赤崛起前建州三卫首领集团的重新构造 |
62 |
王兆珅 |
威斯康星大学历史系 |
知识传承与民间信仰中的历史记忆:对三月十九日“太阳生日”传奇的再考察 |
63 |
韦天亮 |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八十二种苗图并说》考证 |
64 |
吴娟婷 |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胡林翼与贵州苗疆“款军”研究 |
65 |
吴族勇 |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
清代漕运卫所军丁的分类及差役分摊机制——以两湖地区为中心 |
66 |
小胖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
清代内务府与天津关之财政关系研究(1734—1860) |
67 |
谢殿诚 |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以公完公”:清前期绿营公费名粮与军中财政 |
68 |
徐宝成 |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越省协运:清代徐州卫坐落湖北军户研究 |
69 |
徐冉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水灾、堤防与国家权力:清代荆江水患治理与堤防管理 |
70 |
许飞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盐枭·军官·囚犯:光绪朝吴家正浮沉中的官民枭博弈 |
71 |
杨菊丽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从驿传夫役摊派看清代土司地区改土归流 |
72 |
叶琳琳 |
中山大学(珠海)历史学系 |
从共享特权到共管公产——《乘余录》所见明清潞郡程氏宗族实践 |
73 |
尹世奇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军台“效力赎罪”与清代边疆治理模式 |
74 |
尹雄 |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
《春花鱼鳞册》再探——兼论清水江地区的地权市场与地权分配的长期演变(1744—1927) |
75 |
于磊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君臣何以共承道统:清康熙朝治道合一论再研究 |
76 |
扎西永措 |
西藏大学文学院 |
羊毛之路:试论1894年至1959年间西藏地方羊毛生意 |
77 |
张江峰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姚鼐的经史之学在清史研究中的缺失问题 |
78 |
张凌霄 |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大”国之尊:18-19世纪的中外关系与清朝的外交实践 |
79 |
张小彤 |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
清前期内务府的循例清查、变价与国家治理 |
80 |
赵晨光 |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清末资政院会议性质的辨明 |
81 |
赵明 |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
经术与文章之间:方苞“文”“儒”身份之辨 |
82 |
郑梅婷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
“大利在淤”:清末沅江县的湖田升租与升科之争 |
83 |
郑鹏程 |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 |
清代山区家族的劳动分工与社会分化——以永福县漈头林氏为中心 |
84 |
周传龙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财务、赈务与洋务:天津练饷与丁戊奇荒前后盛宣怀家族的典当经营 |
85 |
周新冉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西藏世俗贵族与清廷驻藏大臣关系研究(1751-1791)——以丹津班珠尔伪证事件为例 |
86 |
周子越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皇朝末梢:州县视域下的第二次金川之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