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史纂修 >> 学者资源在线 >>
龚书铎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04-04

龚书铎,1929年3月生,福建省泉州市人。1947年9月考入台湾师范学院(现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1950年2月转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52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所长,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国史组副组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50年来,为本科生主讲过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晚清政治史、中国近代文化史等课程,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3人(含越南1人),博士研究生32人(含韩国留学生3人),目前指导博士生6人、硕士生1人、越南硕士生1人,先后指导过国内访问学者5人,韩国、美国、捷克访问学者各1人。访问过朝鲜、美国,出席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术研讨会。 

80年代以来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主编《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一书,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列为2001年“研究生教学用书”。已出版著作有《中国近代文化探索》(增订本)、《近代中国与文化抉择》、《求是室漫笔》、《历史的回答——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几个原则问题的争论》(合著)等。现主持《中国文化通史》(北京市重点课题)、《清代理学研究》(教育部重大课题)等研究项目。《中国近代史》(合编,中华书局第4版)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1年教育部推荐教材。1989年获国家级优秀教育成果奖。同年,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获五一劳动奖章,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9年,论文《正确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人民日报》1999年5月6日)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著名历史学家谈中学历史课程改革 

龚书铎先生访谈录  

历史教学编辑部 

 

著名历史学家谈中学历史课程改革

龚书铎先生访谈录

历史教学编辑部

本刊编辑(以下简称“编”):龚先生,您好。本刊从第10期开辟专栏,讨论历史课程改革和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问题,不知您注意了没有? 

龚书铎(以下简称“龚”):《历史教学》应该承担这个任务。“课程标准”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不仅国内重视,国外也是非常关注的。 

编:国外关注是把它看成是国家的意志? 

龚:对!大学历史教材他们不大关心。大学的教科书各说各的,政府没有统一行为。中学历史教材是国家统一的,很多国家都是这样。像德国,统一之前联邦德国是各州自己搞。多年前,我曾看过一本联邦德国的历史教科书(中译本),有关中国的内容很陈旧,道听途说的东西很多。里面说西藏不是中国的领土。我曾接触过一些欧洲人,他们对中国很友好,也没什么政治背景,可就是认为西藏不是中国领土,大概就是从中学接受了这个观点。中小学的历史教科书很多国家都很重视。日本教科书问题闹了多少年了?他们否认侵略,就是不让日本的青少年知道历史上犯下的罪行。而在台湾地区,当局为了搞“台独”,把中学历史教科书写成“台独史”。 

编:历史教科书的确很重要。现在新编的教科书都依据“课程标准”,您怎么看? 

龚:现在的“课标”比“大纲”多了一些东西,如教学活动建议啦,内容丰富了。但核心是“内容标准”。过去也不完全是“一纲一本”,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就形成了“一纲多本”。除人教社编的教材外,四川、广东、湖南、上海等地也都出版了教材。比如四川的教材,比较适合农村,浅显易懂。中国地方大,东西南北、城市乡村差别大,教师水平有差别,编几种版本,适合不同的地区,应该说过去做的有一定成绩,不能全部否定。 

编:现在进行课程改革,听说北师大就编了5个本子的初中历史教材? 

龚:我也听说了。有一套是搞“课标”的人编的,朱汉国主编。另外一些是北师大的人出面做主编。 

编:如果让您编写中学历史课本,您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 

龚:说实话,我没考虑这个问题,也不愿参与这件事。坦率地讲,因为“课标”的“内容标准”编得不好,要我看问题不少。可是编教材都得依据它。大的你必须遵守,小的可以调整。大的方面都限制死了,小地方发挥就没多大意思了。他们要打破原来的体系,但历史本身就是有体系的。不论怎样搞,还是有个体系问题,现在的“内容标准”也有它的体系,问题是合理不合理,科学不科学,这是个基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悠久。中国人知道本国的历史,主要就在中学阶段。中学生应该接受比较系统的历史教育,否则形不成基础。中国文化有代表性的都应写进教材,学生要知道。如屈原、关汉卿,早已成为世界文化名人,“课标”都不做要求,怎么可以不知道呢?还有元曲、昆曲、京剧都应写进历史课本,元曲代表了一个时期的文学成就,昆剧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视,京剧是国粹,现在“课标”里都没有要求。 

编:现在有一种说法,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所以课本要编得薄一点儿。您说的这些要都写进去,教科书怎么控制厚薄呢? 

龚:宠统说减轻负担并不准确,要减轻的是不必要的负担。其实教材有个“教本”和“学本”的问题。给学生看的,编的干巴巴的,谁愿意看?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教材就应该编薄了?薄得只剩下骨头让学生啃,没有味道,学生就不啃了。适当厚一点,有血有肉,学生读了有滋味,有兴趣,反而轻松了,并不增加负担。这大概也是辩证法。历史教育对培养素质很重要,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都离不开历史教育。 

编:我们听说,以后高中历史讲专题也是为了适应高考考综合的趋势。 

龚:如果是这个出发点就更不对了。不能考虑去适应高考,而应立足于学习历史的需要。迁就高考,高考要变了怎么办? 

编:您刚才谈到“课标”的内容标准和系统性问题。您能不能谈谈对这次历史课程改革(实验稿)的总体印象? 

龚:内容标准涉及编教材,应该慎重考虑。我的感觉,过去的大纲和教材,不仅指人教版,都不能简单的否定。有没有可取之处?哪些可取?然后改革它的缺陷。现在好像改革就是另起炉灶,其实这不利于改革。学术的发展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能全部推倒重来,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我们有这样的教训,“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历史都推倒重来,只讲农民战争史、反帝斗争史,还有两条路线斗争史,都站不住脚,古代史要打破王朝体系,都要打破体系,结果呢?历史不讲体系不行。历史发展的脉络就是这样的顺序。讲近代不要太平天国,只讲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把它归于反侵略斗争,太平天国是怎么回事?它主要跟谁打?主要跟清政府打嘛。你总要讲科学性吧?!洋枪队是清政府出钱雇佣的,里面也有中国人,不光是外国人。太平军也跟外国侵略军打过,那是英国、法国的。改革不讲科学性是不行的!还有,近代史不仅是个近代化问题。没有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怎么搞近代化?中国革命干什么?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近代化和革命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太平天国不能不讲,这是件大事。古代农民战争可以少讲一些,但是,李自成起义也不讲,这怎么行?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还是要讲。关于“以阶级斗争的观点写教科书”的问题,把阶级斗争简单化,以“阶级斗争为纲”应该否定。但“阶级斗争为纲”不等于阶级斗争、阶级斗争观点,不等于历史不能用阶级斗争的观点解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就存在压迫与被压迫。杜甫诗中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就是一个真实写照吗?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着许多次农民起义,不能否定农民战争,更不能用现实去套历史。马克思主义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问题不能回避。不能不讲历史的科学性,要尊重历史。所以,我说这个课程标准,主要是内容标准,要讨论,恐怕还要很好的完善。太平天国回避不了,还是要尊重历史。义和团也不能不讲,回避这个问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怎么表述?历史课程改革关系到对下一代人的教育问题,不能草率行事。 

编:您的意见很有代表性。谢谢您接受本刊采访。 

资料来源:《历史教学》2002年第12期,中华文史网整理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