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河穷源 剥蕉至心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何龄修
本刊记者 沙敏
采访手记
2006 年7 月,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推选的首批95 名荣誉学部委员中, 清史专家何龄修名列其中。几经周折, 2007 年3 月2 日, 在一个有着温暖春光的午后, 我终于见到了这位治学严谨的74 岁老人。没有料到的是, 这位身受帕金森氏病困扰、平日很少出门的老人竟然亲自下楼迎接我这个陌生的、贸然造访的晚辈,并且按我在电话中所提供的提纲,写了许多页的资料卡片,每讲一处都引经据典,甚至为了一个采访中谈到的历史人物去翻书查找印证,这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的清史专家的严谨治学态度和略带湖南乡音的宏亮讲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们愉快的谈话进行了近四个小时。
五库斋: 清史丛稿诞生地的纪念
五库斋是何老为书斋起的名字。何老家的客厅与众不同,装得满满五大书柜的书,写字台上摆放是摞得高高的书和读书笔记。在这个家中,书和写字台占据了客厅的显著位置,而沙发与茶几则屈居在一个角落中。
谈起何老的书斋, 还颇有一番来历。何老藏书非常多,“抬眼一望,四处都堆放着书”。为便于查找,他制定了自己的图书分类法,将存书分为古籍、理论、研究、工具、馀兴五部, 每部又各分若干类, 按类别、按开本排架, 非常整齐、醒目。
何老曾经开玩笑说: “乾隆有《四库全书》,我还多一库,就叫‘五库斋’吧”。何老苦笑着说: “其实, 我当初何尝有什么五库斋,开这种玩笑的时候, 我一家三口正蜗居于一间十多平米的办公室内,一住就是十个年头。我也是附庸风雅,但更是自嘲,是混合着愤慨的无奈。而保留至今,则是一份回忆,一种纪念。因此,我对这个斋名很是珍惜,当这部个人的研究文集《五库斋清史丛稿》出版时,我就愿意将书斋名字嵌进书名内。”
《五库斋清史丛稿》是何老退休前的作品。何老曾参加撰写《太平天国运动史》、《封建贵族大地主的典型——孔府研究》、《中国史稿》第七册、《清代全史》第二卷、《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等、编辑《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清史论丛》、《清史资料》等著作,都是在五库斋中完成的。
孔府档案: 中国最完整的世袭贵族史料
山东曲阜衍圣公府( 孔府) 是孔子嫡裔世代居住的贵族府第。孔府档案是孔氏家族积攒下来的私家档案,是一批难得的历史资料。起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1956年, 国家文物局派人整理这些孔府档案。1963 年7 月,中国科学院历史所的研究人员在杨向奎先生带领下,与曲阜师院历史系的教师一起,组成了一个孔府封建贵族研究小组,主要是通过孔府档案来研究封建贵族历史方面的问题何龄修先生是成员之一。
孔府档案现保存在孔府东路后部的孔府档案馆内,它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批私家档案。这批档案长期保存于三堂西侧房,其内容从明中叶起,到1948 年7 月止。
孔府档案按“天、地、元、黄、宇、宙、洪、荒”八字编号、分类。1949 年以后进行过多次编目、贴裱、装帧、分类整理,总计近万卷。在天字号柜中,存放的是孔庙与孔林的资料;在地字号柜中,存放的是祭田的档案;在元字号柜
中,主要存放的是衍圣公、世袭五经博士承袭、俸禄、历代尊圣典例问题的文件;黄字号柜主要存放的是属员的文件; 宇字号柜主要存放的是世袭、五经博士等文件;宙字号柜主要存放的是集市的文件;洪字号柜子主要存放的杂差文件;荒字号柜主要存放的是差徭、修谱的档案。
这批档案中,每卷的件数不一,共二十五万多件,粗略统计,其中包括有明代的六十二卷、清代六千五百多卷、民国以来的两千四百多卷。1956 年整理时, 将孔府档案分为袭封、宗族、属员、诉讼、租税、林庙管理、祀典、政事、财务、文书、庶务等类别。
另外, 孔子后裔屡受历代朝廷的恩渥、赏赐,府内珍藏着许多稀世奇宝。主要有织绣、字画、陶器、瓷器、铜器、玉器、珐琅器、竹木雕、古籍、碑帖、货币、木雕印版、文具、印章、刻石等二十类,藏品总数有九万余件。其中字画达六千五百件之多,明清服装八千多种,为全国之冠。其他如圣旨、诰命等, 也属国内罕见。
在孔府档案中, 何老从馆编目录中发现,乾隆皇帝为掩盖父亲雍正皇帝迫害他的叔叔们的史实,篡改了雍正的上谕。乾隆收回已经发到孔府的雍正上谕,重新发出经过他修改的上谕。这些材料都被保存在孔府的档案中。何老说: “如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没有留下那些乾隆伪造的用以顶替的上谕,那么这些史料将是十分珍贵的惟一的史料、可供研究和挖掘。”他对当年在曲阜研究孔府档案时不知道这些材料,没有实地察看而深感惋惜。
何老谈到: “朝廷与贵族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矛盾,也有共同利益。只有研究孔府档案,才能了解得更具体。当贵族的势力过分膨胀侵蚀到朝廷利益时,朝廷是如何打击、压制的; 它衰败时,朝廷是如何扶持的,孔府档案中都有反映。还有税收的问题, 过去的孔府是可以收税的,国家将祭田范围内的集市交给孔府管理。集市有屯集与义集之分,屯集向孔府交税,义集要交贡品。集市中每集应收多少税,还会引起很多纠纷,孔府有时将国家的税纳入自己管理当中,有时国家也将孔府管理的税纳入国家管辖的范围中,二者之间是有矛盾的,这些税收经济政策研究起来是很有趣味的。”
康熙年间佃户饿死的情况在孔府档案中都有记载,这样的史料有助于我们研究了解佃户的生活。孔府档案中还记载了孔府与谁有婚姻关系、孔府与谁有私人关系等等,通过研究可以掌握孔府与其他贵族的共性。
何老谈到,孔府研究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是封建贵族大地主的典型。一般而言, 朝代都有贵族,贵族都是因为皇朝的兴起而产生,随着皇朝的灭亡而消灭。只有孔府打破了朝代界限,自宋仁宗册封孔子嫡长裔孙为衍圣公之后延续下来,直至民国还有职位与薪金,孔府是不随皇朝兴起与灭亡的贵族,它是相对稳定的贵族。
孔府贵族经济在社会中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式、它与民间经济不同,管理与运转办法与本朝亲贵、勋贵经济的管理,运转办法是大同小异的。但是,本朝亲贵、勋贵灭亡后,其存档也荡为烟云,只有孔府一家留下独特而丰富的档案。因此,孔府是一只麻雀,一个典型,解剖它,可以了解到整个贵族群的一些基本状况,还可以研究它的区别。
这批国内最丰富的私家档案,不仅记录了一个典型封建贵族府第的兴衰史,也从各个方面体现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生动、可靠的资料。
衍圣公府: 中国封建贵族大地主的典型
孔府,亦称衍圣公府,位于山东曲阜城里。孔庙东邻,是孔子嫡裔长支世代居住的地方。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到宋仁宗时封他为的后代衍圣公, 并将这一名号沿袭下来。
自秦汉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建立以来,封建皇帝基于自己统治的需要,在对孔子一再加封的同时,对其后代也不断封赐。由西汉初年的“奉祀官”到北宋仁宗时的“衍圣公”,地位日高,权力日大。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孔氏嫡裔已成为一个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大地主了。五代时相当于五品官,元代提升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班列文官之首。到了清代,衍圣公仍位居阁臣之上。唐朝以前,孔子的嫡裔长支多住在阙里故宅, 称“袭封宅”。宋仁宗宝元年间( 公元1038—1040 年) , 始建府第。明洪武十年( 公元1377 年) 朱元璋在府内设置官署,又特命在阙里故宅以东重建府第。明弘治年间,孔庙发生大火,火势蔓及孔府,遂又重新改建。明嘉靖年间“移城卫庙”后,又改建衍圣公府于庙东,奠定下今天的规模。清道光二十三年( 公元1843 年) 、光绪十一年( 公元1885 年) 又扩建重修至现在的规模。
孔府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它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宗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 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 公元1368 年) 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 公元1384 年) 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 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 即: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 后清代为避帝讳, 将弘改为宏, 胤改为衍) 。
后来,这十个字已不够用,又后续了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 公元1920 年) 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即: “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当时孟家、曾家、颜家都奉孔家为大宗,所以孔氏宗族是一个放大的宗族,其他宗族都仿效它,尊从它,纳入孔氏宗族体系,因为这里面涉及许多的实际利益。何老给我讲了一个事例:曾国藩, 他并不是曾子的后代, 但是他家申请加入曾子家族。结果,利用他的儿子纪泽、纪鸿的纪字谐音,将其儿子辈加入了继字辈中, 成为七十二贤人的后代,而曾子的后代则得到了权臣的保护和曾国藩出面申请的祭田。由此可见,宗族与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
晚年收获: 编纂《四库禁毁书丛刊》的来龙去脉
1997 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朱宪与几位朋友经过三年调研,策划了《四库禁毁书丛刊》的项目,找到中央民族学院的王钟翰先生做主编。王老当时已经84 岁了,转请时年64 岁的何老协助。何老最终答应担任学术部主任、副主编。
在谈到《四库禁毁书丛刊》的编纂时,何老解释道, 一个重要的背景是: 乾隆是出身满族的皇帝,满族入关时不到一百万人,而汉人当时已经达到几千万人, 后来有研究者估计达到了上亿人, 汉人与满人人数相差悬殊,令乾隆感觉到很不安,为保证自己的江山不至于陷入岌岌可危的局面,于是乾隆意在审查汉人的著作,消除可能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和字句。尽管决定发现谋反迹象, 但是打着的旗号却是以文治天下, 以文治国。
乾隆皇帝的目的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导致的结果是大兴文字狱。当年所有攻击当朝统治或者对当朝统治者不利的个人文集都被纳入了禁毁书之列。《四库禁毁书丛刊》共收入了九百多种书。当时有个叫王锡侯的人在《康熙字典》的基础之上撰成了一部《字贯提要》, 乾隆知道后很生气, 命人将王锡侯杀头。王锡侯利用《康熙字典》编纂、改造成新的著作,,在当时是对皇帝是大不敬的事情,首当其冲就被列为禁书之列。还有一本书《扬州十日记》,是描写清兵入关后反映了明末清初的政治、军事、文化各方面的情况, 杀人如麻、无恶不作的情况,当然也在禁书之列。还有用词不恰当、鼓吹民族思想的书同样也在禁之列,当时有一些反清人士如钱谦益、吕留良等人,他们的著作都被禁毁掉。
几十年的文字狱制造了多少文字冤案、毁了多少书、多少人被杀头,已经无法做出精确的统计。据这套书的策划人朱宪统计, 总共有三千多种禁毁书。在整理禁毁书时, 何老还发现了当年地方官员的做假行为。
为了虚报禁毁书籍的成绩, 地方官员千方百计将一本书多报,例如一个作者的全集包括许多著作, 他们拆零上报; 或者将同一种书以不同书名重复上报; 或将同一种书的撰者、订者列为不同作者名重复上报。这类舞弊行为从未被明察秋毫的乾隆发现,是整理禁毁书目并验看原书才揭露出来的。
何老作为这套禁毁书的副主编, 对这项工作给予了评价是: “我今年已经74 岁了,我觉得一生当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整理出版了这套共400 册、每册700 页左右,容纳古籍五十多万页的书。这是一项夜以继日地高效率整理出版的抢救古籍的工作,是我们这个以王先生为首的集体为国家做出的最大的贡献。”
季羡林先生是《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主编,他称赞《四库禁毁书丛刊》价值很高, 超过了他主持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据何老介绍, 《四库禁毁书丛刊》主要是反映了明末清初的政治、军事、文化各方面的情况,许多史料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比如袁崇焕将军的大案史料,扬州督师幕府幕僚官抚辰的文集等等。全书中孤本占15%、善本占75%。
顺治之死: 新说没有根据
时间过得真快,四个小时转眼之间就过去了,何老坚持要送我下楼。我
再三恳求无效,只好由着他。在下楼的路上, 何老又给我讲了一位厦门学者来信请他看他自己搜集的顺治皇帝是由郑成功炮轰至死的资料。何老回信对这一资料表示怀疑,后来,经过考证,说明这件事是完全是清朝初年的人杜撰出来的,
没有科学依据。
资料来源:沙敏:《探河穷源 剥蕉至心—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何龄修》,《北京档案》2007 年第4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