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史纂修 >> 清史纂修 >>
清史工程简介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3
    中国向有“易代修史”优良传统,截至清朝中期,共修成二十四部有“正史”之称的纪传体史书。延续不断的历朝正史,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了解历程和研究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全书。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历史重视治史。世界几大古代文明,只有中华民族没有中断地延续下来,这同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注重修史有着直接的关系”。

    清朝自满族入关至清帝逊位,统治中国长达268年,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与现实接近。当代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经济建设、政治改革、文化发展、中外交往,以及人口问题、宗教问题、边疆问题、生态问题、城市化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都要追溯到清代才能够了解问题的根由。

    清朝灭亡之后,袁世凯北洋政府曾于1914年开设史馆,为清朝修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历经14年所成的《清史稿》未能尽如人意。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清史,并先后三次动议重修。建国初董必武同志曾建议纂修清史,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同,50年代末周恩来总理曾委托吴晗同志考虑纂修清史的规划, 1965年秋周总理又委托中宣部负责组成了七人清史编纂委员会,并在中国人民大学建立清史研究所,作为编纂清史之机构,但都因种种原因计划夭折。十年动乱以后,邓小平批转一封建议纂修清史的信件,学术界又曾筹议纂修清史,初步拟订了编纂规划。当时刚刚改革开放,百废俱举,万端待理,难以顾及修清史之事,故再度搁置。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特别是清史研究在过去的50多年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研究队伍,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大批清史资料已被整理出版。

    2002年8月,中央领导经过详细调研和缜密考虑,认为重修清史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经江泽民、朱基、胡锦涛、李岚清四位政治局常委的批准,做出了启动清史纂修工程的重大决定。

    2002年8月,在国务院办公厅的指导下组成了由文化部、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部、中宣部、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计委、人事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文物局、国家档案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及编纂委员会主任组成的领导小组。2002年12月12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成立,并在京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由清史学界的专家学者组成,全面负责清史纂修的学术组织工作。编纂委员会由著名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戴逸教授出任主任委员。

   2003年1月28日,李岚清副总理在中南海召开清史编纂工作座谈会,对清史编纂工作做了重要指示。

    清史工程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标志性学术文化工程,是建国以来最大的学术文化工程。工程由中央财政划拨专项资金,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

    清史纂修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本着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原则,既要尊重史实,又要反映时代精神;既要继续前人研究成果,又要勇于进行学术创新;既要着眼中国历史的发展,又要联系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动员组织国内外学术界力量,撰写一部规模在3000万字左右的传世之作,使之成为新世纪学术发展、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不但对于发展我国的学术事业、推动历史研究、提高我国人民历史知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展示新世纪的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祖国历史、正确认识中国国情、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科学分析中国历史发展道路、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