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史纂修 >> 清史讲堂 >>
雍正皇帝的花押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01-24

董建中

花押, 是指文书契约末尾用草字或特殊符号的签名或签字, 也包括书画乃至瓷器等器物之上的签名或特殊记号。宋徽宗书画作品上的花押,应该说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

庄吉发先生《清代奏折制度》一书和秦国经先生《清代的奏折》一文中, 都注意到了雍正皇帝在大臣奏折上书写的“花押”,他们称之为“密记”,但没有进一步的论述。

就笔者所见, 雍正皇帝在三种文书上使用了花押:(1)朱批奏折。(2)朱谕。朱批是皇帝在臣下奏折之上亲笔书写,而朱谕是皇帝亲笔在另纸上书写的谕旨。(3)朱改谕旨。这是指大臣承命草拟谕旨后,经皇帝亲笔修改过的谕旨。雍正皇帝的书画作品上是否花押, 因笔者见识有限,待查。

三种文书上的花押都是偶尔一见。有花押的朱改谕旨只有一件:《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第3 册第252 件附录的“御改拟呈谕旨一件”;该文件又见《雍正朝汉文朱批谕旨汇编》第33 册,1079 页。

有六件朱谕上有花押:《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第3册内有五件,即第25 件、第32 件、第36 件、第66 件、第119 件;其中一、二、三、五谕年羹尧、第四件谕岳锺琪。第

六件见《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3 册,第1135 件, 此件似谕年羹尧(以下未注册数的, 都出自该书)。

现存三万多件汉文朱批奏折中,带花押的奏折有七十多件,只占千分之二左右。笔者翻阅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宫中档雍正朝奏折》中满文奏折部分,未发现与汉文奏折中形式相同的花押。至于是否有满文花押,待考。

清末担任过军机章京的郭则沄在《南屋述闻》中记述,皇帝在奏折之上,用“指甲画之,以为暗记”。书中对于这种暗记的使用年代和具体表现形态,语焉不详,但笔者感觉这种“暗记”和奏折上的花押不是一回事,且应是清末的一种作法。

雍正朝花押的使用, 笔者所见, 最早出现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兵部尚书白潢所上奏折的朱批(图3),而第二次则是在雍正元年三月初九日湖广总督杨宗仁所上奏折。雍正元年二年使用花押相对较多, 但三年以后就极少了。雍正五年七月二十四日,四川川北总兵张成隆所上奏折的花押(有两个花押,图4),可能是雍正皇帝花押的绝响。

雍正皇帝的花押大部分是在朱批或谕旨的结尾处, 也有具折人姓名旁, 以及奏折行文中以旁批的形式出现, 如太仆寺卿张文灿奏折上的花押。

有花押的奏折, 花押一般出现一次, 但也有一件奏折出现两三个花押的情况,最多的达四个,见雍正元年十月十四日内阁学士查嗣庭的奏折。

带有花押奏折的具奏人既有京官,也有外省官员,既有文臣,也有武将,既有满人,又有汉人,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言。不过,从朱谕看,年羹尧所占的最多。

还有一些奏折, 全折没有朱批,只有花押。如雍正元年八月十五日内阁学士查嗣庭奏折。

上面说到花押在奏折中的位置不定, 有些更可能是雍正皇帝随手(但非随意)写下的。最明显的例证, 是花押最多的内阁学士查嗣庭的奏折,该奏折是一份条奏, 共上书五事, 除了第一件事外, 雍正皇帝在其他四事的开头位置都用花押标记。这里花押似乎起着分段的作用。一般来说,花押形式固定,例如山东巡抚李树德在两份不同文件中的花押是一样的。然而,雍正皇帝花押外观形式却是多样的。人们可能最感兴趣的是,雍正皇帝的花押是什么字。依理讲,花押应是草书或特殊符号, 以达到令人难以识别或模仿的效果。对于宋徽宗花押就有不同的解释, 有的认为是“天下一人”的简写, 有人认为是“天水”的简写。

杨启樵先生在《揭开雍正皇帝神秘的面纱》一书的图版特别登出了雍正二年正月初二日年羹尧奏折上的朱批,并特地将花押放大。在图片说明中, 先生不仅认为这是“花押”,而且认为这是“无思”二字。

但笔者认为,这二字不是“无思”(繁体“無思)。有雍正皇帝在雍正元年十二月初八日镶红旗汉军副都统张致奏折上所书“应思”(繁体“應思”)二字,再由此对比各花押,不难判定花押为“应思”二字。

雍正皇帝为什么要在朱批等中使用花押呢? 花押就其实质来说有一个凭信的作用, 例如明代郎瑛《七修类稿》记载,明朝铨选新任官员,须到吏部将本人姓名写成一个难认的花押,“画字” 三天,待熟练后留部,以便将来与往来公文上的花押比对。

若奏折上的花押也起凭信作用的话,一种应是大臣见到此花押, 即可认定为皇帝的亲笔。但问题随之而来,雍正皇帝通过什么样的途径,预先让大臣识别、确认自己花押呢? 事实上,清代奏折通信方式本身的严格,完全可以保证奏折上朱批来自皇帝;二是,当官员将朱批过的奏折缴回时,雍正皇帝依此花押来判断该缴还奏折的真假。说到这一点,使人联想到年羹尧九十二款大罪中的一项大逆罪名:“奏缴朱批谕旨,故匿原折,诈称毁破,仿写进呈。”(《清史列传·年羹尧》)但是,若雍正皇帝真有此防备之心(就是说大臣效仿的朱批,连雍正皇帝也无法识别真假而要花押作为凭信),那就应该大多数奏折朱批用上花押才对,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编的《清代文书档案图鉴》收录有“光绪皇帝的御笔封押”实物图片,文字说明是:“清代皇帝给大臣的密谕通常以御笔封押勒之,官员于交回朱批的同时也要交回御笔封押”。从图中可以看到,这类花押“御笔封押”,是当时人所用的词语。从文字说明似乎可以推断它具有凭信作用。更重要的是,该文字肯定清代皇帝都有此等“御笔封押”,尽管笔者对此存疑,但其言果真,雍正皇帝的这种花押亦应留存天地间,那就终有面世的一天。

当然,雍正皇帝将“应思”花押用于奏折等之上,有一种更为简单的解读:这是雍正皇帝勤于政事、认真对待臣下奏折的一种表达与流露。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转引自:《北京档案》2009 年第5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