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海
大清王朝的雍正皇帝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其知名度之高,与众多的影视、图书等文艺作品中对雍正的大量描绘不无关系。但是,艺术中的人物与史实中的人物之间,总是有差别的,雍正皇帝的“差别”程度,当推中国历史人物之最。
自雍正继位开始,他的政治轶事和相关绯闻不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雍正皇帝最大的历史谜团就是继位之谜。因而后人对雍正皇帝政治名誉的关注,转移了对他诸方面才智的注意。绝大部分读者只知道雍正皇帝是一位铁腕政治家,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位被当代中国历史所淡忘的、相当出色的少数民族书法艺术家。
翻开当代权威性的辞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第一卷的辞条目录,在浩若群星的美术家栏目中,能够查到秦朝丞相李斯、唐朝皇帝李世民、清朝尚书刘墉等人的条目,皆称他们为“书法家”。但却找不到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
唐太宗李世民与清世宗胤禛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和政治家,而此二人又都是书法艺术上的高手。如果让笔者对这两位帝王的书法高低进行评判的话,恕我直言:若从传世的作品上比较,胤禛的书法水平当在李世民之上。那么,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李世民可以名冠书法家之列,而胤禛为何没列入书法家的行列呢?是当代美术史家们在编纂辞条时候的遗漏?还是压根就不知道雍正皇帝擅长书法的史实?或是其它什么特别的原因所致?令人费解。总之,雍正皇帝是被中国书画史所遗忘的一代书法艺术家,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当代辞书编纂史上的一桩憾事。
爱新觉罗家族的历代皇帝都以中国历朝的统治经验为镜鉴。他们既懂得以“武功”开基业、夺天下之法;也知晓以“文德”夺江山、治太平之道。因此,从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福临(顺治)开始,各代统治者无不以学习和掌握汉族的统治思想及传统文化作为己任。他们在临朝当政之余,总是日复一日地苦读各种汉文诗赋和经史典籍;更兼有日复一日地临书习字及描图摹画,其用意皆在增长统驭国家的智慧才干,并陶冶自身。
于是乎,在清王朝的历史上,就出现了一道非常亮丽而奇特的文化景观:历代帝王虽然贵为日理万机的国君,虽然身为满族贵胄的异族人,除精通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外,还都擅长汉族的传统文化。从诗词曲赋到琴棋书画,凡是汉族的经典文化都为满族帝王所喜好。
雍正皇帝就是在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熏陶下成长起来并继位大统的。他在青少年时期即与众兄弟们一道,接受了严格的宫廷教育,每日除演练必修课程“国语骑射”之外,还要诵读“四书五经”,学习诗文辞赋,临帖练字,从事书法创作及其他艺术活动。因此,雍正皇帝的知识非常渊博,各方面才智的功底及修养都相当高深。他不但精通满汉双语及其文字,还通晓儒道释三学,其文思敏捷,每每落笔成章,且脍炙人口。
雍正皇帝擅长汉文书法,以行书和草书为最佳之作;其满文书法也很娴熟精湛。
从传世的雍正书法手迹来看,其功力深厚,自成特色。雍正之书风,重自娱而轻规矩,笔势凌厉硬朗,墨韵婉转通畅,且刚柔相济近雅,匠心独运至美。观赏字里行间,人们可以体悟到雍正皇帝的个性所在。
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着雍正皇帝的两幅书法作品真迹,皆为绢本之作。分别书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和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两幅作品的右上方都盖有长圆形的引首朱文印,印文是“为君难”三个汉字;左下方题款处钤有“朝乾文惕”的白文方印和“雍正宸翰”的朱文方印。作品内容皆为雍正皇帝自纂的诗文。现抄录如下:
月桂半空飘素影,溪流一派送秋声。
溪声入耳原无意,月影穿帘似有情。
——雍正丙午初秋,咏月影溪声
送腊健新节,年过半百初;
道心随日近,人欲逐时除;
宝鼎空香霭,瑶松瑞雪余,
威促丰裕兆,大有望频书。
——雍正戊申除夕寄岁之作
两幅书法,两首诗文,都很耐人寻味。前者抒情咏怀,妙趣横生;后者借时言事,吞吐庄重。两样风格,两种心境,展示出雍正皇帝不同的心路历程。
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另藏着一件雍正皇帝所书写的绢本书法作品。该作品以行草写成,笔随心走,字从意行,轻重缓急得当,通篇布局精彩。雍正所书内容为一首七言绝句,诗云:
秋胄嗷嗷云间鹤,
古调泠泠松下琴。
皓月清风为契友,
高山流水是知音。
一幅多么令人心醉的《高士鸣琴图》啊,古色古香,古调古韵,古境古意,使人吟而忘返,如步图中。从这幅抒情至极的书法作品中,我们能看到雍正的心态是孤傲而清高,飘逸而不群,其影若云中之鹤,其姿若仙风道骨,至贞至洁,尽兴尽美。
雍正皇帝留存于世间的书法作品极少,这可能与他在位的时间较短,对立的政敌较多有关。但是,从雍正传世作品的质量上看,确实不失为一代书法家中的佼佼者。
(本文作者系中华文化学院教授,满学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转载自:中国民族报/ 2004 年/ 04 月/ 23 日/ 第008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