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莉
庆丰司是清朝内务府的机构之一。内务府是掌管着清代“宫禁”事务的机关,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都由它来承办。内务府事务繁多,下所属机构众多,组成了一个为帝王家服务的庞大机构。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营造司、庆丰司、慎刑司统称“七司”,是内务府的直属机构。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统称“三院”,是内务府的统辖机构。庆丰司主要负责的事务就是牛羊群的饲养、放牧和供给。庆丰司虽然随着清末小朝廷的覆灭一同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中,幸好还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全宗档案和官修史书的记载,能让我们依稀看到它的模样。
庆丰司在清朝初年叫做三旗牛羊群牧处,康熙十六年(1677年)牛羊事务归并掌仪司,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立庆丰司,铸给司印。雍正元年(1723年),庆丰司归内务府管辖。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太常寺的牺牲所并入内务府庆丰司管理。
庆丰司衙门办公地点在西华门外北长街。最高领导为值年大臣,其下设有郎中、员外郎、主事、委属主事、笔帖式,分别掌管司内各项事务。庆丰司所属京内的牛羊圈由厩长、厩副、厩丁管理,京外张家口外牧场设管理兰旗牛羊都统兼总管一人,下设小总管、副总管、协领等,口外牧群由牧长、牧副、牧丁等管理。盛京牧场由盛京将军管理,打牲乌拉牧场则由打牲乌拉总管管理。另外还设置了防御、骁骑校、护军校、护军等保护牧场安全,还有一些杂役,如铡草人、筛豆人等。
草原上星罗棋布的牛羊特供基地
庆丰司在京城、张家口外的察哈尔、东北的盛京、打牲乌拉等地设有牛羊牧场,饲养着大批牛羊,京城里设有内外牛羊圈。据乾隆朝《钦定大清会典则例》记载,顺治初年在紫禁城西华门外,即现在故宫的西华门外设有内牛圈三个,每圈养全耳骟牛五头,其乳牛专供内廷取牛奶用。在南苑设外牛圈三个和乳饼圈一个。每圈养全耳骟牛七头,还饲养着备赏给庄头的骟牛六头,察汉乳牛八十头。还设一圈专供乳饼。在丰台设羊圈六个,养有一等羊一千零二十只,二等羊二千四百只,牝羊六十只。
京城北部张家口外广阔的草原上,星罗棋布的分布着众多的牛羊牧场。据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记载,张家口外察哈尔三旗,共养牛四十群,每群三百头。其中正黄旗养牛十三群,牛场宽九十里,周围三百二十里。镶黄旗养牛十四群,牛场宽一百里,周围四百二十里。正白旗养牛十三群,牛场宽六十里,周围二百八十里。该处还有羊群,共计荞羊一百四十群,每群一千一百只。其中正黄旗养羊五十群,羊场宽一百里,周围四百二十里。镶黄旗养羊四十群,羊场宽一百四十里,周围四百六十里。正白旗养羊五十群,羊场宽一百里,周围六百里。
设于多伦诺尔厅东北的内务府上驷院所辖达里冈爱马驼场中,牧放着羊八十群,也是庆丰司的牧场。庆丰司还在东北的盛京、养息牧和打牲乌拉三地设有牧场饲养牛羊。设于盛京的有黑牛馆和乳牛馆,两馆共养黑牛七十头、乳牛一百头、牛犊一百头、羊三百五十只。养息牧有新、旧苏鲁克两个牧场,地处养息牧边门之外,周围二百五十余里,共养牛四千余头、羊一万只。设于吉林打牲乌拉五庄屯的牧场,养牛四百余头,由屯丁牧养。
放养在今天内蒙古境内和东北地区广阔的草场之上的所有特供牛羊,夏天出青,冬天入圈。出青就是出圈放牧,牛羊可以吃到新鲜的青草。据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记载,牛群里除了内圈及外圈耕藉牛不出青外,其余各牛在四月初一日到南苑出青牧放,十月十一日入圈。羊群里除了乌珠穆沁羊、格地羊、黑羊不出青外,其余羊群全部出青。不同等级的羊出青的时间有所不同。一等羊,每年四月初十日出青牧放,到九月二十五日入圈,二等羊,三月十五日出青,十月十五日入圈。
各牧场的牛群每过六年,羊群每过三年,都要由大臣、侍卫和该处总管亲临查验,清点数目,均分畜群,叫做均齐。同时还要对牛羊群的饲养管理状况进行核查,以定赏罚。凡是牛群,原五头牛在此六年中应增加牛犊二头。凡是羊群,原三只羊在此三年中应增加羊羔一只。对各圈牛羊的饲养状况,庆丰司官员每年都要前往视察。如果发现哪些圈里的牛羊瘦弱,该圈的厩长和厩副就要受罚了。
皇室的牛羊群用处多多
这些平时饲养在京城内外的牛羊,主要供皇帝家族的人们日常应用。其用途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供给祭祀用的牛羊。牛羊是祭祀贡品中不可或缺的贡品,宫中重大祭祀活动所用牛羊多由庆丰司供给。比如坤宁官四月祭神,每次供全耳骟牛二头。皇子分封,初次祀神,需要供全耳骟牛一头。奉先殿遇上圣诞忌辰及清明、端阳、重阳、霜降等四节致祭,每次供羊二只。
二是皇帝亲耕所用耕牛,是庆丰司在南苑牛圈专门饲养的黄牛。中国古代以农立国,敬农、重农的传统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天子祭拜先农、行耕藉礼的制度。按照礼制皇帝每年春天,或亲自或遣官前往先衣坛祭祀先农,并行耕糟礼。清朝皇帝也不例外,每年农历仲春亥日,清朝皇帝都要率百官来先农坛,先祭祀先农神,然后脱下礼服,换上亲耕服,到耕台前面的一亩三分地亲自耕田。皇帝耕田时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往返犁地三趟,然后登上观耕台看百官犁地,顺天府官员负责播种,然后由老农牵牛盖上土,亲耕仪式就结束了。其中皇带亲耕用黄牛一只,由顺天府自庆丰司南苑牛圈取来,耕藉结束,再还给南苑。
三是供给御膳及各种宴会食物所用的牛羊。皇帝进膳用的乳饼乳酪都是每天由牛圈取来牛奶制作而成。虽说都是给皇帝家人食用,但是地位尊卑有别,配用给皇上和嫔妃的乳牛数量也是有所差别的。皇帝用乳牛五十头,皇后用二十五头,贵妃用四头,妃用三头,嫔用二头,贵人、常在在各分例内取用,没有专门的供给。
筵宴需要用的牛羊由庆丰司提供。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奏案里,就清楚的记载了筵宴时庆丰司备用牛羊的情况。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在热河筵宴阿睦尔萨纳、策凌、乌巴什等,用乳牛四十头、羊三百三十只,由京城派人送至热河的。乾隆二十年(1755年),皇上自木兰回銮,到了热河又筵宴阿睦尔萨纳、策凌、乌巴什、噶尔丹多尔济等人,预备了乳牛一百头,羊八百只。这次用的牛羊是就近在张家口挑选,在阿睦尔萨纳到来之前送到了博罗和屯等处,以备应用。庆丰司的牛羊间接地为民族团结和统一边疆做出了贡献。
四是皇帝巡幸沿途需要用的牛羊由庆丰司预备。古代帝王出行,在交通不如现今方便、物资没有现在丰富的情况下,备带物品之多确是现在人无法想象的,其中仅所带牛羊数量就相刍可观,因为要照顾全程往回随时应用,备用牛羊就像一场接力。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内务府奏案记载,乾隆十六年七月,皇帝去驾幸木兰去打猎,由京城备带茶房所用挤奶
乳牛七十五头,到了中阙地方,将乳牛拨回,由张家口外游牧处前期在博罗和屯预备乳牛一百头接续带往打猎地区。由京城备带膳房所用羊一百只,由张家口外游牧处选出大尾肥羊四百只、达里冈爱羊一百只,前期送至热河二百只、博罗和屯三百只牧放预备应用。回来的时候,由京城接来乳牛七十五头、羊五十只,一路用至京城。完美的接力,让皇上和一路随行的大小官员能喝上新鲜的牛奶,吃上鲜美的羊肉。路上牛羊所用草料,有庄头的地方向庄头取用,没有庄头的地方向地方官取用。用完牛羊所剩的牛羊皮等直接赏赐给了庄头等人。
五是皇子公主婚嫁庆丰司为其提供礼牛礼羊。皇帝家娶媳妇嫁女儿,聘礼和嫁妆自然比百姓家的丰厚。皇子婚礼,成婚用羊四十五只,合卺用羊五只。公主产子也赏赐不少。公主初遇喜生子给牛四头,羊四十只;生女给牛二头,羊二十只。看来皇室成员也是重男轻女的。
六是为喇嘛诵经提供牛羊。每月初一中正殿诵经,用黑乳牛一头,黑羊一只。每月初二、十六日诵经用白骟牛一头,白骟羊一只,都是由内牛圈吸羊圈领取。
所用牛羊,如果内圈不足,就取用外国的;外圈不足,就取用牧群的。庆丰司值年大臣每年都要数次行文张家口外牧场总管,向牧场索要牛羊。内务府奏案里清晰记载了自口外牧场领用羊只的情形。雍正九年(1731年)向张家口外游牧群领用羊三千五百只。到了乾隆十七年(1752年),内务府饭房一年所用羊只由张家口外游牧群取用五千只。而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时,由于赏赐将军大臣兵丁等饭食、筵宴等原因,羊又不够用,之后每年向游牧群取羊八千只。
所有牛羊资源物尽其用
牛羊群生产的附属品数量可观。南苑外牛圈制作乳饼,口外牧场每年也要向皇家提供乳制品。张家口外三旗牛群每年要向膳房交乳油一千三百九十七斤八两,乳饼六百一十九斤,乳酒二千五百三十斤,并负责运送到京城。
庆丰司牛羊的皮毛和肉也没有浪费。每年春秋两季,庆丰司剪取羊毛送交武备院。乳牛、骟牛、青牛、牛犊遇有倒毙,皮张移送武备院。倒毙羊皮和每月膳房用过的羊皮,都送到广储司。倒毙牛羊肉,交送景山、畅春园、圆明园等虚喂老虎和老鹰鹞。如果不需要喂食了’牛肉掩埋,羊肉交厩长等卖掉。一等羊每只折算银子三钱,二等羊每只折算银子二钱。每月将倒毙牛羊数目和所卖银两说明并交给厂储司。张家口外及达里冈爱各牧群,如有倒毙,牛皮交给武备院,倒毙羊皮,换取羊只补充不足。
从历史档案的记载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庆丰司管理的牛羊是怎样物尽其用的。庆丰司所管辖牛羊群牧事务仅是清朝内务府众多工作中的一个小部分。
作者单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转引自《中国档案》,2014年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