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史纂修 >> 清史讲堂 >>
清代皇帝如何过年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0-31

天雪

   春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普天同庆的传统佳节,清代也不例外。据资料记载,清宫中的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日的小年开始到正月二十日左右方告结束。帝王的年节活动如同他生活中的其他部分一样,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清代皇帝是如何过年的。

忙不完的春节政务

   祭祀是我国传统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而皇帝作为“天子”,代表着天下的臣民,其要承担的祭祀任务自然也是最重的。他们经常是凌晨2时起来,要在30处殿堂前拈香行礼,然后接受各种朝拜,直到下午4时多,皇帝才能和皇后、妃嫔等人举行家宴,享受一下“私人空间”。清代《国朝宫史续编》记载,乾隆皇帝每年正月初一上午都要去北海阐福寺祭祀,登上大佛楼进香敛福,然后回到他当皇帝之前住过的重华宫,用刻有“赐福苍生”、号称“万年青管”的黑漆杆毛笔,蘸着朱砂书写“福”字。他每年书写的头一张“福”字都要郑重封存,永不开启,以示留住福气;接下来书写的“福”字,则赏赐给王公大臣。

   春节期间,皇帝除了忙祭祀的事情外,公务也非常繁重。皇帝一般在腊月二十六日“封笔”“封玺”,在正月二十日的大典上重新“开笔”“开玺”。虽有“封笔”一说,但要想成为一位有为的君主,皇帝们春节期间断然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康熙皇帝从14岁亲政以来到去世之前,除因生病、三大节、重大变故外,几乎是没有一天不听政的。即使在康熙十八年发生北京大地震,康熙皇帝照常早朝,御门听政。他说:“一岁之中,昧爽视朝,无有虚日。亲断万机,披览奏章。”雍正皇帝即位后,始创春节明窗开笔大典:春节子夜,在皇帝寝殿的养心殿,开笔濡染翰墨,先用朱笔书字再用墨笔,写吉祥贺语,祈求一岁政通人和,风调雨顺。雍正元年(1723年)临近春节,距离康熙皇帝去世时间很近,又是雍正皇帝登上皇位后的第一个新年。为了哀悼康熙皇帝,雍正皇帝没有举行新年庆贺礼。不过,他还是在正月初一连发11道谕旨,训诫各省文武官员做好本职工作;正月初二,他令督抚严查赏赐给孤寡老人的银两是否到位,并命年羹尧回京述职;正月初六,雍正帝便于养心殿召见蒙古王公等。在此后其执政的12年时间里,他几乎没有休过“年假”,终日批阅大量奏折。有时候,春节期间地方上送来的奏章较少,他还会命令所有官员就国家大事每人上呈一份奏章,并规定“不可互相通知访问,亦不可商之亲友,各据己见奏闻”。在过年期间还要如此“加班”,难怪雍正皇帝被誉为中国最勤政的皇帝。

   皇帝们不仅要批阅奏章,如果遇到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他们甚至要“枕戈待旦”。嘉庆四年(1799 年) 正月初三,乾隆皇帝去世,这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在乾隆皇帝去世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四,嘉庆皇帝就发布诏令撤销和坤的一切职务。随后,不断有官员上表弹劾和珅。正月初八,嘉庆皇帝宣布逮捕和坤,对他进行审查。同时,一场规模巨大的抄家行动展开,巨额财宝在和府地窖中被搜出来。仅仅10天之后,案件便审理完毕,正月十八日,嘉庆皇帝派人送去一条白练,赐和坤自尽。

   难道说,皇帝们就不向往轻松的春节吗?回答是否定的。不过,贤明的君王明白,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们在春节期间必须参加大量的祭祀活动,才能充分地获得臣民的认可和支持;必须频繁地参与各类宴会,才能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必须坚持不懈地工作,才能处理好国内外复杂的冲突和矛盾。

帝王家的年夜饭

   老百姓过年最讲究的是年夜饭,清朝皇帝也不例外。皇帝一家平日里是难得在一起用膳的。只有年节,才特许后妃们陪宴。除夕早上,皇帝与皇后、妃嫔们在重华宫共进早膳。早膳一般有拉拉(黄米饭)、饽饽、年糕等,花样多至10-20品,但这不是正式的除夕大宴。除夕团圆年饭要于申正(下午4时)举行。实际上,在中午12点就开始摆桌布置凉菜、点心了。晚宴摆在保和殿或乾清官,皇帝一人一桌,桌子是“金龙大宴桌”,桌边围上黄金绣的桌围子。大宴桌与皇帝的“宝座”之间设一长几,菜点都摆在大宴桌上,皇帝吃时再由人取到长几上。

   在盛大辉煌的场面背后,清代有些皇帝还是比较注意节省节庆开支的。如太和殿国宴原设宴桌210席,用羊百只、酒百瓶。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规定,减去19席,并减去羊18只、酒18瓶。嘉庆、遒光以后又有所减少。

   筵宴中除皇帝所用“御桌”由内务府准备外,其他宴桌多由大臣们按规定进贡。按规定,亲王每人进8桌,羊3只,酒3瓶(每瓶10斤);郡王每位进5桌,每桌等级均与亲王同,羊、酒数也同亲王;贝勒每位进3桌,羊2只,酒2瓶;贝子每人进2桌,羊、酒数同贝勒。其余的宴桌由光禄皇宫里的春节修葺一新的北海阐福寺寺补齐,这种捐纳酒席的做法大大减轻了国库的负担。对于庆典中剩下的食物,皇帝会采取新年祝福的形式赏赐给臣子,很少有被浪费掉的。其实,与亲属和下属联络感情并非只能借助推杯换盏,康熙皇帝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以茶代酒,创制文茶宴和武茶宴,通过官员喜闻乐见的形式与他们交流。

   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就经常告诫臣属们要以国事为重,不要在饮食上挥霍。贝勒们向他进献珍贵的食品时,他是持拒绝态度的。他针对女真人嗜酒的特点,在新年赐宴时一般不备烈酒,只供度数较低的黄米酒。对于那些喝大洒的人,他一是鄙夷,二是罚戒,三是告诫。他下谕,凡饮酒过量者必受罚戒,“殷实之人罚马,中等人罚牛,下等人罚羊”。这种自我节律为他的子孙们做出了榜样。

   康熙皇帝也是一生尚俭。传说康熙皇帝深深慨叹八旗子弟的挥霍无度,曾在某一年的除夕亲笔写了一副对联:“一粥一饭当思得来不易;半丝半缕必念制作维艰。”他把这副对联分送给许多八旗子弟,想纠正社会的浪费风气。在他的影响下,后来的皇帝电都尽量厉行节俭。据称,由于道光皇帝生活节俭,宫中嫔妃宫女在饮食方面大不如前。按宫中规矩,御膳一般会多备4份,其中2份赏赐大臣,2份赏赐嫔妃宫女。可道光皇帝为了节省开支,撤销了赏赐给嫔妃宫女的御膳,普通的宫女不到庆典的日子甚至吃不到肉。

   过年时,帝王的家宴环境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表现得随意且喜庆。康熙皇帝曾于乾清官行宴作诗,描述了皇帝与后妃们一起在佳节之时欢聚一堂、庆祝节日的情景,并写出宴饮时气氛和谐、情绪热烈的心情。诗中写道:“今夕丹帷宴,联翩集懿亲。传柑宜令节,行苇乐芳春。香泛红螺重,光摇绦蜡新。不须歌湛露,明月足留人。”

   百姓过年讲究团圆和祝福,古代帝王家过年虽有特定的一套礼数和排场,但是宗旨和平民百姓是一样的,过年图的也是团圆、喜庆和吉祥。

(转引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2期)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