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本所概况 新闻动态 本所学人 学术前沿 本所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基地管理 清史纂修 清风学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史纂修 >> 海外学界 >>
俄罗斯汉学老寿星——齐赫文斯基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02

杲文川

    在“国际史学会一一中国历史学的现状及未来”讨论会上,笔者见到了具有传奇色彩的俄罗斯著名汉学家齐赫文斯基。他给我的名片上,斯拉夫民族常用的“斯基”两字没有了,据说,“齐赫文”的中国名字还是当年文豪郭沫若和翻译家曹靖华给起的呢。

    齐赫文19189月出生在彼得堡一个医生家庭。1935年,入列宁格勒大学语言学系东方部学习。由于中文学习难度大,28名同学中只有两人坚持了下来。1939年秋,他被苏联外交部派到苏驻乌鲁木齐领事馆做中文翻译。1941年获莫斯科东方学院中国部副博士学位。后在重庆和北平从事外交工作,1945年,任苏联驻北平总领事。他礼节性的拜访过傅作义将军。就在1949131,解放军入城仪式之际,电话里传来叶剑英用俄语打来的电话。半小时后,叶剑英来到领事馆,对齐赫文说,我们侦察机构得到确切消息,说国民党驻北平秘密机构准备对苏美总领馆人员采取行动,时间定在解放军进城时。装作本地居民的国民党恐怖分子,要袭击苏联总领馆;同时另一伙换上解放军军服的破坏者,要袭击美国总领馆。策划这次行动的目的,是要挑起苏美之间的战争,因为国民党人认为,只有这种战争才能挽救他们的政权。叶剑英继续说:“我们一知道这个情况,就让一个特务团进入全面战备状态,一旦需要就派这个团来搭救你们。同时地下党也采取了预防措施。”齐赫文感谢叶剑英给予的帮助。

    1949617,在香山双清别墅毛泽东主席邀请齐赫文共进午餐,陪同的有周恩来、刘少奇和聂荣臻。在随后的漫谈中,齐赫文问毛泽东如何看待康有为和他的哲学观点以及19世纪末中国改良派的活动。得到毛泽东的答复后,齐赫文又与毛泽东探讨了汉字拉丁化问题。毛泽东断然地说,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任何字母也代替不了。

    1949101晨,齐赫文陪同周恩来迎接以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法捷耶夫和西蒙诺夫为首的苏联社会团体代表团。随后,在天安门广场观礼台上亲眼目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场面,聆听了毛泽东主席宣读的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当天,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的助手韩叙来到总领馆,把正式信函交给齐赫文,齐赫文把信函译成俄文,紧急发电报给莫斯科。第二天清早,莫斯科电台向全世界播送,苏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久,莫斯科通知,任命齐赫文为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代办。齐赫文还有幸应周恩来之请担任非正式顾问。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访苏期间,齐赫文与刘少奇做了几个小时的深夜长谈。

    1950年夏,齐赫文带着在中国出生的一双儿女回国。1953年取得了历史学博士学位,1953年至1957年先后在英国、日本从事外交工作。1959年齐赫文成为教授。1960年担任苏联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1968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委成员。1980年任苏联外交学院院长。1981年后,任苏联科学院院士,俄中友好协会主席、荣誉主席,俄国科学院主席团顾问,俄国历史学家全国委员会主席等职。他曾三次获得国家奖金,多次获得勋章、奖章。齐赫文一生著述宏丰,写有11部专著、500多篇论文。齐赫文翻译和主编了大量有关中国问题的图书,将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变化介绍给俄国人民。

齐赫文多次访问中国,与郭沫若、侯外庐、曹靖华、吴晗、刘大年、胡绳、戴逸、金冲及、高莽、张海鹏等几代学者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齐赫文已近九旬高龄,仍孜孜不倦地进行科研工作,每天著述34个小时,他近期正在撰写《中国人是怎样影响俄国的》一书。

采访结束时,老人高兴地告诉我,他的大孙子现在正在学习汉语,让中俄友好之路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责任编拜:王文运

转载自:《纵横》2008年第5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网上工程
张永江
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
清史目录
胡恒
《清史研究》投稿须知
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最新信息
杨剑利著《闺门的退隐:近代中国性...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
2021年“史学前沿”第九讲:出...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2021年“史学前沿”第八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
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顾问:陈桦教授>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