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下午,在本所举办“清史研究百年学术史”国际研讨会前夕,应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教授之邀,澳门大学历史系汤开建教授来本所做报告,题目为“利玛窦世界地图传播史四题”。本次学术报告由清史研究所华林甫教授主持,包括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教授,青年教师刘贤、胡恒,以及来自校内外约二十余人参加,清风学社承办。
众所周知,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是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在这一研究领域中,许多优秀学者及一大批杰出的研究成果涌现。但是,此问题虽有百年以上的学术研究史,但由于以往的研究囿于中文资料的难以全备,基于利玛窦世界地图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未能完整地厘清历史事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报告经此切入之后,汤教授依据新见利玛窦的中文资料,结合根据意大利原文重新翻译的“利玛窦回忆录”和“利玛窦书信集”,首先得出利玛窦于公元1584年在肇庆绘制的首幅世界地图的名称应为《大瀛全图》,而非大多数人习称的《山海舆地(全)图》,并列举了两条史料以作旁证;汤教授所做报告的第二个主题为“赵可怀版《山海舆地图》序言的发现及其价值”,论述了收录于《耳谈类增》一书之中的赵可怀版序言的发现过程,将其学术价值归结为三,让我们知道“动手动脚找材料”的真正含义。如果说上述两个主题的得出有赖新材料的发现,那么第三与第四个主题则必须依靠怀疑精神与对历史事实的细致爬梳。
汤教授的第三个主题主要围绕吴中明刊刻《山海舆地全图》的时间而展开,通过三条证据的解释,有力地得出吴中明刊刻《山海舆地全图》的时间应为万历二十六年(1598),而非利玛窦自己记述的万历“庚子”年(1600),并推测之所以会发生此误,应为利氏对中国历法未能熟稔所致;第四个主题为“两幅小型世界地图的刊刻者为泰兴人张京元”,对《方舆胜略》中的序文及与此相关的程百二、冯应京、张京元等人物,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考证,并对程百二删减张京元序言的动机作出合理推测,总体上将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在报告的尾声,汤教授就论文研究过程之中的思考与心得与在场师生讨论,包括研究中应力图做到中外文资料的竭泽而渔,以此避免与减少以上三与四部分之纰漏;要注意资料的原典性,切记要检视原始材料,并结合自身教训提醒大家二手史料之不可取,比如上述主题之中对英译本的使用;要有问题意识,打破砂锅问到底,所有历史研究都有时代的局限性,因此不能迷信前贤的研究成果,学问要在不疑之处有疑。他还提到了汉学研究的话语权问题。
报告结束之后,就论文中史料之搜寻情况、利玛窦世界地图的中文图名、《大瀛全图》之名称溯源与邹衍的“大九州”学说、地图中南方大陆知识的传入以及利玛窦与明末士大夫的交往等具体问题,汤教授回答了与会师生的提问并亲切交流互动,持续约两个小时的学术报告取得圆满成功。
(图/文 乔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