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清风学社第三季清风沙龙顺利举行
2013年12月14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第十一届清风沙龙暨历史学院第十一期研究生学术沙龙在圆明园举行。此次活动由清风学社与历史学院研究生会联合主办。清史所毕业校友,现任职于圆明园、并在清史所的研究机构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兼职的张超老师担任主讲,来自清史所、历史系及考古文博系二十余位硕士生、博士生参加了学术沙龙。
主持人宁雅先介绍了此次沙龙的主题:“家国天下:圆明园的景观、政治与文化”,并向参会同学介绍了主讲人张超老师,在大家的掌声中,沙龙正式开始。张超老师讲述了“圆明园历史的三个阶段”,即“肇建与全盛时期”、“遗址时期”、“遗址公园时期”三个阶段。张超老师强调了圆明园的历史意义,他认为,圆明园不仅仅是清代皇帝避暑的夏宫,而且一度起到了国家政治中心的作用。圆明园 “万园之园”的历史身份,不仅指其规制,亦是其在清代政治地位的重要表现。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并劫掠毁灭几乎所有文物后,圆明园便成为了一片残垣断壁。建国后政府将圆明园定为遗址公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圆明园便具有了多元价值。张超老师批驳了当前社会上一些 “毁灭圆明园主力是中国人”的论调,以实际数据与史料证明外国侵略者是圆明园真正的破坏者,并指出在圆明园的研究中为哗众取宠,在无实际证据的前提下发表言论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研究者须引以为戒。
在详细梳理圆明园的历史脉络后,张超老师向听众介绍了圆明园的现状。他指出,圆明园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但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不过,当前圆明园又有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奠基性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中国圆明园协会也已经成立,并汇集了一批学者,未来的圆明园还需进一步的开拓、研究与宣传。
张超老师的主讲结束后,同学们踊跃发言,共同讨论了有关圆明园文物的流失情况、圆明园重建可能性、圆明园流失文物归国等问题,张超老师做了详细解答并最后总结:圆明园与“圆明园学”的发展前景都是美好的,这些都建立在国力强大的基础上,当然还需要我辈的不懈努力,希望以后能够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与清史所多多合作,共同促进这一领域的进步。
(图/文:清风学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