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男,1991年生,北京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边疆民族史、中外关系史、蒙古学、满学。
教育学历
2009年—2013年,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理学学士
2014年—2017年,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硕士
2017年—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历史学博士
工作履历
2022年9月—2024年8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雅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曾开授课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研究生选修课“清代边疆史专题研究”(48学时)
自2024年8月起,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讲师
研究成果
《18世纪中期准噶尔汗国消亡后的厄鲁特人》,《全球史评论》第11辑,2016年12月。
《俄罗斯逃人与18世纪后期的清朝边疆》,《清史研究》2019年第3期。
《奴隶·移民·流放者:亚洲内陆互动网络中的“俄罗斯奴隶”三调(1767—1780)》,《全球史评论》第17辑,2019年12月。
《萨木萨克早年经历考:清朝在喀什噶尔与中亚帕米尔以西的政治困境,1759-178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09期,2020年9月。
《礼仪与权威认知:乾隆帝画像与瞻礼、金瓶掣签制度的改革》,《清史研究》2021年第1期。
《关于归服清朝以来的额贝都拉与哈密扎萨克旗的活动(1697-1701)》,《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
《私玉之禁:乾隆时期国家对回疆的资源管控与法律实践》,《清史研究》2023年第2期。
《清代蒙古文史著对“传国玉玺”的书写》,《历史研究》2023年第5期。
《从满文档案观察乾隆年间清朝与瓦罕部的交往》,《史林》2024年第1期。
课题项目
2023年—2024年,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资助项目“满蒙文档案与基层治理视域下的清代回疆伯克研究”,资助编号:2023M740087。
2022年—至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世纪上半叶清朝的边疆与边政研究”子课题(蒙古学部分),项目批准号:22&ZD231。